孙悟空以前在东海想干嘛干嘛,后来为啥总说自己水性不好_曹操已统一北方,孙、刘归顺就行,为啥非要分裂国家、生灵涂炭

16分钟前阅读2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4530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0603
  • 回复0
楼主

孙悟空以前在东海想干嘛干嘛,后来为啥总说自己水性不好

感谢邀请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西游记悟空传》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提起孙悟空这个厉害角色,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些词语,比如神通广大、天不怕地不怕。确实,神通广大而言,孙悟空的一生既有独一无二的七十二变,还有随身携带的宝贝武器定海神针,更能一个跟头踩着筋斗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而天不怕地不怕这也是事实,对上大闹过天宫,对下也闯过十八层地狱。

那么,如此神通广大而且不怕天不怕地的孙悟空难道真的在《西游记》里面就是无敌了吗?其实并不然。认真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会记得这样的一个细节,在流沙河一难时,大圣自称水性不好让师弟猪八戒下水打妖怪。这个细节透露了一点,孙悟空怕水。

那么,孙悟空是真的水性不好还是在欺负猪八戒呢?无独有偶,在通天河的时候,师傅被鲤鱼精带走,眼看就要唐僧就要被蒸煮着吃了,孙悟空还是不敢下水,这次是让两个师弟一起下去对付妖精,即使后来猪八戒和沙僧都落败而回,孙悟空还是没有下水,理由是金箍棒在水里使不上劲。

但是,我们也不免会联想到《西游记》前部分的剧情,金箍棒明明是孙悟空在东海龙宫中获得的,而且当时是手持金箍棒挥舞得不亦乐乎还把龙宫中的虾兵蟹将等打得落花流水。由此可见,孙悟空怕水、水性差这一结论并不能成立。

那么,取经之前根本就不存在孙悟空水性差这一说法,为何在后面关键的取经路上孙悟空却三番五次推脱自己水下功夫不行,而偏偏让两师弟替自己上阵呢?想来,孙悟空也是聪明之人,这样的计谋和安排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和顾虑的。

在流沙河的时候,孙悟空就想着,西天取经是观音菩萨的意思,这样的话水中的妖怪可能就是菩萨安排的。如此一来,即使妖怪没什么本事,但是却有靠山,如果打赢了就是不给普赛面子,但是如果输了无异于白打了。所以他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最后观音菩萨现身解决。

此外,齐天大圣也深知,地上的妖怪虽也有后台很硬的,可绝大部分还是靠他们自己多年修炼成精,所以打这些妖怪可以没什么顾忌。但水下就不一样了,曾经泾河老龙王就因降水少而送命,说明天庭对水域的管控是非常严苛的,自然使不得乱来。总而言之,此时的孙悟空已经不是当年的不顾后果的泼猴了,而是多了更多是心思和想法。


孙悟空以前在东海想干嘛干嘛,后来为啥总说自己水性不好_曹操已统一北方,孙、刘归顺就行,为啥非要分裂国家、生灵涂炭

孙悟空以前在东海想干嘛干嘛,后来为啥总说自己水性不好_曹操已统一北方,孙、刘归顺就行,为啥非要分裂国家、生灵涂炭

孙悟空以前在东海想干嘛干嘛,后来为啥总说自己水性不好_曹操已统一北方,孙、刘归顺就行,为啥非要分裂国家、生灵涂炭

为啥悟空说自己水性不好,又经常打不过妖怪?

说自己水性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猴子偷懒,想让猪八戒和沙和尚下水!而且还要告诉你,孙悟空并没有在被压的500年里实力减退,相反,猴子做事学会动脑了!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没看懂《西游记》,绝大部分的人都以为西游记就是单纯的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实则不然。老梁讲的创业和混公务员什么的更是扯蛋!

细品一下,其实《西游记》整个内容里面隐藏着众仙的一个惊天秘密,那就是借悟空的手“剿匪”。所谓养虎为患,天庭知道悟空很危险所以当然不会那么简单的就让悟空当公务员,就像《水浒传》里面朝庭诏安梁山好汉不会养着他们,而是第一件事就利用他们除掉方腊!等到两败俱伤,再干掉他们!

先说玉帝派天兵天将下界剿匪,但是妖怪往往都住在洞里不好找,天兵来了,妖怪就藏起来。所以必需设计把妖怪们引出来,怎么引?编造一个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和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样取经路上自会有妖怪送上门来。

当然悟空不傻,从被压五行山就高呼上当。而被套上紧箍咒时猴子又发现自己被骗了。悟空领悟了只有心机才是比神通更厉害的本领。从盗紫金铃,再到三借芭蕉扇,都体现了猴子学会了动用智慧!他当然会发现神仙们在利用他除掉妖怪,那些妖怪先前可是他的同类呀!所以会尽量隐藏自己的本事,尽量不使出全力,而是装怂让天庭出手。再有一个,悟空发现途中的妖怪很多本身就是一些大罗金仙的坐骑,说明这些并非真正的妖怪,而是众仙为了考验和监视悟空的能力故意派遣下来的,打死他们肯定会得罪一些大仙。打败他们会暴露自己的实力,让众仙对他不放心。索性假装认怂,动动脑子,让天庭出兵不费自己的力气多好!

还有如来并不想把真经送给大唐。第一次给了无字假经,第二次给了真经却又要设法让经书掉进水里打湿弄残缺。这都能说明众仙们的真实目的不是让唐僧为大唐取经,猴子他们都被利用了。即使这样,猴子还是难逃一死,如来不会允许这么个威胁成为自己的斗战胜佛,真假美猴王也是如来为了除掉后患而设的计!

还有,悟空已经在取经途中找到了打败如来的办法,打败如来的办法不是变大变快,而是变小钻到如来肚子里,如果比苍蝇还小,再拔出豪毛变成很多病毒,如来死定了!因为如来从来不戴口罩[我想静静]

曹操已统一北方,孙、刘归顺就行,为啥非要分裂国家、生灵涂炭

公元207年,曹操为了彻底解决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的边患,决定远征乌桓,经过三个月的行军,曹操大军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相遇,一场大战过后,乌桓单于蹋顿被张辽所杀,乌桓骑兵群龙无首,大败而逃,曹操一举解决乌桓边境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整个北方已经纳了曹操的控制之中。

曹操在成功讨伐乌桓大胜后回军,曹操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龟虽寿》,其中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话的意思是说:千里马虽老但仍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然是想驰骋千里,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士即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停息。曹操作这首诗很符合当时他的心态,虽然曹操已经53岁了,但是曹操把自己比成老年的千里马,仍然想着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曹操解决了北方的所有战事,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毫无疑问,当然是挥师南下,统一天下了

曹操

到公元208年初,曹操已经将北方的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隶州收入囊中,除了关中及凉州的马超、韩遂,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江东的孙权,荆州的刘表之外,整个天下将要被曹操所统一,接下来曹操选择的是先挟北方之胜利,对付南方地理位置最为重要的荆州刘表。

当曹操南下的消息传到荆州,荆州牧刘表就提前病死了,他的儿子刘琮接班,之后很快在蔡瑁、蒯越、韩嵩、傅巽等人的劝说,举城投降,堂堂荆州七郡,刘表守护了17年的荆州,不战而降,荆州投降,固然有当地豪强大族的威逼,也同样有曹操实力强大的威慑,更有刘琮主少国疑的昏庸。

曹操南下

既然荆州投降了,那么只有江东的孙权再投降了,整个长江以南就属于曹操的地盘了,这样的话,曹操统一中国就不再是问题,益州的刘表、汉中张鲁,以及关中马超、韩遂都不难对付,就连曹操本人都是这么想的,只要给孙权写封信,估计也会像刘琮一样投降,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话的意思是:最近我奉旨讨伐有罪的人,旌旗与麾盖向南方一指,刘琮就投降了,现在我率领水军八十万,准备与将军在东吴见个面。曹操这话说得非常隐晦,既没有威逼孙权投降,顾及到孙权面子,又同时想给孙权压力,只要孙权投降,曹操拿下整个南方就不在话下,刘备根本无力挡住曹操,可是孙权就是不投降,刘备也不投降,才会导致后来的赤壁之战,三分天下。

刘备、曹操、孙权

孙权和刘备为什么不愿意投降呢?

一、孙权为什么不投降?

这与当时的天下形势有关,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是被曹操控制的,是个傀儡而已,投降也是投降曹操,而不是投降汉朝,当时曹操也只能算是汉臣,打着皇帝的招牌,投降了曹操,像孙权这样的一方诸侯,也只能是做个傀儡而已,丧失独立性。

早在孙权刚刚接手江东时,鲁肃就跟孙权讲过了天下的局势,鲁肃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汉室不可能复兴了”,孙权原本还想做个齐桓公和晋文公协助天子而独霸一方的诸侯,可鲁肃直接就告诉孙权现在的形势是不可能做齐桓公与晋文公了,只能观察局势,趁机夺取荆州,然后再称帝,与曹操划江而治,最后如果有机会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孙权

当时孙权19岁,到赤壁之战前夕,孙权已经27岁,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孙权已经很成熟了,已经可以轻车熟路地驾驱群臣东征西战,为实现当年的帝王梦而奋斗,毕竟这个梦是所有人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尤其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以布衣之身成就卫冕皇帝的励志事例作为榜样,孙权更想着做刘邦,而且还好此年轻。

请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认为孙权是分裂国家,将会导致生灵涂炭,从孙权的角度看问题,他会认为曹操是分裂国家,曹操不是被周瑜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吗”,在孙权眼中,曹操就是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把皇帝当傀儡,天下本来就是公平竞争的,凭什么我孙权要投降你曹操,为何不能你曹操来投降我孙权呢?

虽然说曹操势力最大,可是谁规定势力最大就一定会统一天下,如果比势力大小,当年就不是刘邦统一天下而是项羽,同样的道理,刘秀也不可能在昆阳之战取胜了,实力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标准,只是参考因素而已,孙权的把握就是水军,因为曹操没有水军,即使在北方练习的那一批水军,实力与东吴相比也是相差很远,而荆州水军都是降军,未必肯给曹操卖力,只要有一个地方能胜过曹操的,孙权就有击败曹操的把握和信心,只要孙权有信心,就不会投降。

曹操与刘备

二、刘备为什么不投降?

刘备敢投降吗?不敢,刘备之前投降曹操的时候,背地里偷偷地把曹操派的徐州刺史车胄给杀了,还抢了曹操的徐州几十座城池,差一点让曹操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幸亏曹操行动迅速而袁绍行动迟缓,迅速回军攻破了刘备,收回了徐州,才没有让曹操一败涂地。

再说刘备前半生投降了这么多势力,基本上都消亡了,可他不仅没事,而且越战越强,曹操都说了: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虽然有其他的意思,但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能力的雄主,如果刘备投降,要么没活路,要么终生被软禁,是没有好结果的,这个道理,刘备同样懂。

刘备

再说了,刘备可是有雄心壮志的人,刚刚招收了诸葛亮,策划了一系列夺取天下的战略,刘备还想着自己创业成功,是不可能投降别人的,之前虽然刘备很多次投靠,但基本上能保持独立的势力,刘备是那种宁愿饿死、赔死、亏死,也要选择自己创业,不可能给别人打工的人,所以刘备不会投降。

千万别想着不投降就是分裂国家,就会导致生灵涂炭的想法,孙权和刘备都没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同时也没有扶助汉室的心理,他们想的只是在乱世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而已,凭能力混饭吃,在东汉末年的那个乱世,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着如此崇高的思想觉悟,包括诸葛亮、荀彧等人也是一样,因为人首先是有私心的,然后汉到已经不可扶助,强行扶助不过是拔苗助长罢了。

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孙权、刘备只要投降就行,为啥非要分裂国家,生灵涂炭?

这话确实没错。正如建安十三(208)年,曹操发给孙权的檄文 : “孤近承帝命,奉昭伐罪。……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这檄文说的清楚,矛头只对刘备,曹操与孙权,只是作为结盟,从名义上看,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但作为精明的政治家,孙权知道,这不过是忽悠自己,真正的用意,是唇亡齿寒,刘备灭亡之时,就再也不会有“同分土地,永结盟好”,那时只有乖乖投降,绝无第二条路。因此,孙权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时,第一高参张昭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吴原来还有长江天险,如今曹操据荆州,已经与吴共享长江,与其开战,没有任何优势,不如纳降,才是万安之策,一旦开战,很难打赢,那时就被动了。众谋士一齐附和说,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一伙谋士,人人都赞成也没用,孙权不爱听,黑着脸勉强听张昭说完,也不表态,张昭无趣,只好退出。张昭刚出去,早就伺候的鲁肃,紧忙推门进入,不用问,鲁肃就知道张昭说了啥。鲁肃对孙权说,张昭说的,吾辈每个人都可以,唯独主公不行。试想,如鲁肃之辈,投降曹操,仍然会当官至州郡,情况差不了多少,可主公降曹,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随从不过数人,岂能南面称孤?还能按自己想法行事吗?孙权叹道,众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所言,正与吾见相同,此乃天以子敬赐孤也!

而刘备实际并不是这时候,早在平定吕布,曹操带刘备回许都,介绍面见汉献帝,皇帝令人查过家谱,立封刘备左将军,宜城亭侯。这左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是高级军职,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刘备如果乐意,完全可以安享富贵,根本不用再争来打去,担惊受怕。可刘备比孙权更有志向,一心要替皇帝出口气,于是秘密参加反曹,才不顾一切,逃离许都,返回徐州,另起炉灶。

按刘备的说法,就是要兴复汉室,因为曹操虽名为汉丞相,实际仗着实力欺凌皇帝,刘备就是要把跋扈、霸道的曹操拉下马,重新树立皇帝威信,至于刘备将来真正掌控权力,是否能兑现政治宣传,这不得而知。不过,这些口号在当时,确实能鼓动相当一部分人,竭尽全力为刘备效力。

0
回帖

孙悟空以前在东海想干嘛干嘛,后来为啥总说自己水性不好_曹操已统一北方,孙、刘归顺就行,为啥非要分裂国家、生灵涂炭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