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将更好的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吗

12分钟前阅读2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4899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7980
  • 回复0
楼主

全域旅游将更好的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吗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形成了大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国民旅游为重心、以主要城市为依托、以区域旅游为网络、以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散客服务体系为运行方式、以获取旅游综合效益为目的。”张辉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旅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概念开始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作出了部署。当前,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迸发出发展全域旅游的源源动力,各地将全域旅游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牛鼻子”工程,既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对发展全域旅游,张辉有自己的认识。“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着力于新旧动能转换。从2013年开始,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逐渐增强。全域旅游的提出便为旅游这种消费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使旅游消费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新模式与新动力。”

  “从旅游品质来说,全域旅游是旅游便利化,不是旅游要素化。”他表示,各地在发展全域旅游实践中,要依据区域内现有资源、设施和服务,以旅游便利化为目标规划出适应旅游需求的完整旅游服务系统,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品质提升的需要。“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不仅要规划度假区、旅游小镇、自驾营地、度假项目、旅游风景道,还要规划车辆租赁系统、标识系统、旅游代理系统、旅游公共服务系统,要研究旅游者如何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度假方式等。所有这些不仅涉及旅游硬件建设,还有服务等软件建设问题。”

  “从旅游功能来说,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贡献率,而不仅仅是旅游增长率。”他说,在《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四个主要目标,其中之一是旅游效益最大化。意见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旅游投资如何走进新时代?你怎么看

新时代中国旅游的新发展新机遇

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次,预计2020年将达到64亿人次,2022年将达到80亿人次。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旅游持续火爆,很多地方一票难求、一房难求。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国内旅游,开始走出国门。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境外旅游消费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是拉动全球旅游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1.39亿人次,预计2020年将达到1.50亿人次,稳居世界前列。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国国内已经形成包括2.79万个旅行社、4.5万个住宿和餐饮法人企业、3万多个景区景点和数百万家旅游企业在内的庞大产业体系,部分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进行布局。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均超过10%,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加强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加强与三次产业以及城乡建设的融合,实现更平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发展。

(一)全域旅游引领发展模式转变

在大众旅游时代,自助游、自驾游,非景点旅游游客已占总额的80%,以景点景区建设和宾馆饭店建设为主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在对中国旅游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在2015年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二)优质旅游深入推进

新时代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也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2018年1月,我们提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强调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旅游为民的宗旨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走高渗透融合发展之路、走依法治旅之路、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走全方位开放开拓之路,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在旅游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中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产品供给日益完善。全国现有星级饭店1.16万家(包括五星级824家、四星级2425家),旅行社2.79万个,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40个,包括5A级249个、4A级3034个),世界遗产53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休闲度假方面,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6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10个。专题旅游方面,现有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6个,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0个,滑雪场646家,在建自驾车房车营地514个,全国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基地16个,低空旅游航线133条,航空俱乐部超过200家,还有一大批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新产品。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旅游空间布局、公共服务、产业要素协调推进,旅游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不断做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大别山片区、武陵山片区、浙闽赣皖旅游经济圈等跨区域旅游功能区发展战略有效落实,“一带一路”“重走长征路”等国家精品旅游带品牌。

“厕所革命”上升为国家工程,成为全社会关注新热点。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设旅游厕所7万座,超额完成3年5.7万座的计划任务。2018-2020年全国再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以上。开通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1394个、旅游集散中心663个、旅游休闲绿道2254条、观光巴士线路1061条。旅游综合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环境持续向好。中国现有25个省(区、市)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截至2018年1月20日,全国共建立旅游警察机构311家、旅游巡回法庭496家、工商旅游分局239家,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健全。我们联合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持续开展全国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开展出境游、旅游包车、高风险旅游项目、景区流量等四大旅游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将设置“导游专座”列入《导游管理办法》。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色旅游消费蔚然成风,生态旅游产品丰富多元。制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重点培育20个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形成50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打造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建立全国水利风景区动态监管信息系统。

(三)文化和旅游加快深度融合

今年3月,中央决定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是中央站在新的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旅游与文化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交融。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发展方向对头,品位提升,内容丰富,亮点更多,商机更旺;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承载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载体更多,市场更大,传播更广,传承更久。当前,我们正按照中央要求,着眼于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四)旅游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我们成立了旅游数据中心,构建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接入全国1806个景区7535路视频图像(5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完成与四川、山东等20个省(区、市)和12301基地对接,逐步构建以产业平台为主要应用的大数据体系。通过完善运营商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国内旅游人数每天统计。通过接入互联网游客评价数据,实现景区网络点评实时分析。“华游”(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世游”(全球旅游全息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发布实施,《旅游电子商务标准》等行业规范加快制定发布。全国景区先后建设“掌上景区”、无线网络(WiFi)覆盖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安徽、天津、河南等推动实现3A级以上景区WiFi全覆盖。一大批在线旅行社(OTA)借助互联网技术,为游客实时提供旅游资讯、快捷预订等服务,互联网旅游日新月异。如今中国游客对信息技术、网上支付、即时分享等的运用和依赖,令国际市场大为惊讶,不少国家和目的地甚而明显迎接和准备不足。

(五)旅游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

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举办中美、中瑞、中韩、中丹、中印等旅游年并发贺词,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发贺词。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宣布举办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欧盟、中澳、中加、中新(新西兰)等旅游年,向世界旅游联盟成立发贺词。中国已与69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其中旅游是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中国出入境旅游保持有序发展,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面向127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开展中国公民团队出境旅游业务。中国已与134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种类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与41个国家签订70份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在新疆、甘肃、湖南、宁夏、河南等5省(区)开展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业务,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涉旅政策先行先试,国务院批准设立内蒙古满洲里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扎实推进。我们还依托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举办针对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的旅游援外培训。2016年安排旅游领域援外培训9期,230人次;2017年安排旅游领域援外培训30期,截至2017年7月底已完成17期、578人次。

(六)旅游扶贫为世界贡献中国实践

本届联盟年会的主题是旅游减贫,这在当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球范围来看,减贫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首要目标就是“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减贫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的重视。现在,旅游减贫已经成为全球减贫的关键领域。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旅游扶贫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效率高、成本低;是造血式扶贫,可以由脱贫直接跃升到致富;是广泛受益的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宽;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持续性强、返贫率低;是富有尊严的扶贫,利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是促进和谐的扶贫,利于社会稳定、生态文明;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扶贫,利于增进国人与世界人民的了解。

旅游扶贫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五种受益分配机制:一是直接参与旅游经营;二是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三是出售自家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四是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五是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推出“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两带两加”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具体工作中,一是强化担当意识。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做深做细做实扶贫工作。二是做好顶层设计。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先后在安徽省休宁县、河北省张北县组织召开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制定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三是坚持规划先行。开展全国旅游扶贫规划公益系列行动,组织全国374家旅游规划单位,编制2000多个旅游扶贫规划。四是强化项目带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签署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500个景区带村旅游扶贫项目,中信银行将安排旅游投融资不少于2000亿元人民币,设立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观测中心,发布三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推出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五是加快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脱贫步伐。在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分别召开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会。发布10条跨越“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西部行”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六是提供人才支撑。设立5个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先后举办15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干部培训班”,共培训4000多人。

携手共创世界旅游美好未来

中方愿意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进一步深化旅游交流合作,愿意支持世界旅游联盟更好地发挥平台优势,共同推进全球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共同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交流合作。我们愿和各国各地区一道,继续保持市场开放,共同培育各具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呈现给旅游者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文化体验。我们将认真办好中国-欧盟、中国-加拿大旅游年各项活动,更好地发挥上合组织旅游部长会议、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中国-中东欧旅游高级别会议等平台作用,不断完善中英、中法、中印尼、中土、中阿(阿根廷)等政府间合作机制,深化中美、中俄、中澳、中葡、中新(新西兰)等双边旅游合作机制。

——共同推进旅游综合环境优化。我们愿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实施更加便利的旅游签证政策,持续简化出入境手续;推动航权进一步开放,规范并简化邮轮通关、跨国自驾车等手续;加快推进建立全球性的游客安全救援机制和保险体系;加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和旅游者行为的监管;及时沟通和协调,加强统计制度、统计体系的沟通和协调,推进国际旅游数据、信息共享。

——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我们将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推动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中方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旅游投资、品牌、技术、管理、标准等援助,推动各利益相关方更加紧密联结,我们也乐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在中文标识、中文电视、中文导游、金融支付等方面提供更符合中国游客消费习惯的温馨服务。

——共同推进旅游扶贫。我们愿在旅游扶贫上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推动全球更多符合发展旅游条件的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旅游扶贫,让更多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渠道脱贫;同时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效结合,探索建设满足旅游扶贫长久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共同支持世界旅游联盟工作。支持其积极发展新会员,支持其举办“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世界旅游产业博览会”“首届世界大河文明国际旅游论坛”等系列品牌活动,支持其及时发布《旅游促进减贫:世界旅游发展报告》和《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世界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指数》《中国出境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等研究成果,支持其加快推进联盟总部建设,支持其继续办好联盟网站、通讯和联盟社交媒体账户,加强与会员和业界的互动,扩大联盟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支持其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交流与合作。

0
回帖

全域旅游将更好的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