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盗了梁孝王墓养军三年或十年?翻翻历史查查地图地理专家说法有五点让人生
说起盗墓,人们起首会想到曹操,良多人都说他盗了梁孝王的墓,还用盗来的金银养活了戎行三年,为了可以准确高效地开展“盗墓大业”,曹操还设立了“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
但是笔者认实研究之后,却产生了一个疑惑:曹操实的盗了梁孝王墓?那是怎么越揣摩越不靠谱呢?
后世史学家咬定曹操盗了梁孝王墓的根据,其实只要一个,那就是陈琳的写的讨曹操檄文,可能各人都认为那篇文章是写给全国人看的,而事实上那篇檄文全名叫《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用袁绍的名义写给刘备的征兵调令(刘备是曹操表荐的豫州牧,人称刘豫州),那里面有一句“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挖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疑点之一:曹操去芒砀山干嘛?
但是曹操是什么时候盗的梁孝王墓的呢?有史学家信誓旦旦地说:是在汉献帝从长安往洛阳逃跑的时候,曹操前往驱逐,在洛阳与长安之间的芒砀山驻扎,就把芒砀山保安山南麓的梁孝王墓给挖了。
展开全文
可是打开地图一看,曹操其时的根据地是兖州,他无论是要到长安仍是洛阳,都不路过芒砀山,并且芒砀山也不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莫非曹操跟关羽一样也是个路痴?《三国演义》里关羽逃归刘备,放着近在天涯曲道不走,非要绕了两个圈子过五关斩六将,成了最不靠谱的吹法螺。
疑点之二:其时曹操是个大忠臣仍是坏军阀
曹操的后代确实是逼着汉献帝“禅让”了,但是最后的曹操可没那么大的野心,曹操迎奉汉献帝的时候,必恭必敬的立场让今天的人也不克不及不打动。
汉献帝一路流亡,连小米粥都喝不上,更别说金银器皿等豪侈品了,仍是曹操以“奉还”的名义送给了形同乞丐的皇室及公卿们供给了大量急需的生活用品。至于送了什么,各人能够找《曹操集》来看看,咱就不烦琐了。
尤为动人的是,曹操在《上杂物疏》中说:“陛下,如今臣献上来的都是昔时先帝赐给臣祖父和父亲的御用器皿,那些器皿臣的祖父和父亲放在家里历来就没敢用过,那是先帝的恩德,我们是供奉在家里的,如今臣觉得应该还给皇上了。”
尽心尽量而不居功,可见曹操其时仍是一心要做一个忠臣的,如许的一个忠臣去挖大汉祖坟,那几乎是不成能的。
疑点之三:曹操挖出来的金银珠宝能养活戎行吗?
有人说曹操挖出来的金银珠宝养活了几十万大军三年,还有的说养活了十年,那种说法也很好笑。
其实早在曹操之前,就已经有人说金银珠宝“饥不克不及食寒不克不及衣”了,在战乱年代,一斗金银是换不来一斗小米的,并且其时因为战乱频发,粮食已经是几钱都买不到的工具了,五十万钱一斗米,二十万钱一斗豆麦,仍是有价无市。
其时与曹操匹敌的袁绍戎行在吃桑葚,袁术戎行在吃河蚌,桑葚与河蚌都吃完了,就吃人,二袁手里金银玉帛数也数不清,他们怎么不买粮食?谜底当然只要一个:有钱你也买不到。所以用钱买粮养军,那只是后人凭空的臆想。
如今的人都晓得,乱世积粟盛世保藏,从三百年前坟墓里挖出来的青铜冥器,除了融化铸钱,啥用也没有,并且昔时金银还不是硬通货,银子更是几乎没有(昔时没有阿谁开矿手艺),从墓里挖出来的工具,除了做为豪侈品赏玩,能够说是啥用都没有——昔时又没有“文物”的说法。袁绍被曹操打败的时候,良多拆门面的豪侈品都成了曹操的战利品,可是曹操连赏识的兴趣都没有。
再说一句题外话:梁孝王是公元前144年埋的,曹操是公元155年出生的,俩人相隔了三百年,各人都晓得“老树枯柴”的成语,现实上再好的珍珠在更好的庇护情况下,做为有机物,也保留不了一百年,挖出的珍珠,只能是一个灰疙瘩,连做珍珠粉抹脸都不可,更别说卖钱了。
那么曹操是靠什么养活戎行的呢?那是人家曹操创造了“军垦屯田”——击败并收编的百万黄巾军中,绝大大都是带着更牛耕具的随军家属,曹操划拨地盘给他们种,那才“足兵足食”,要靠挖坟掘墓养活戎行,可能连曹操都饿死了。
疑点之四:谁是“发丘中郎将”?
陈琳的檄文实假暂且不管,就是阿谁“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事实是谁,到如今也没有人能指出是谁,几乎能够说就是虚构出来的官职。
要晓得,昔时中郎将可不是一个小官,那是秩比二千石的高级将领,仅次于自前后摆布将军的省部级干部,好比曹丕做为魏王世子,才是“五官中郎将”,刘备拿下荆州大部门地皮,诸葛亮也才当了“军师中郎将”,一个“考古挖掘队”或者“盗墓特种兵”的头头能当上中郎将,那岂不是天方夜谭。
我们再来看看曹操亲信将领的职务:堂弟曹洪在征张邈讨吕布霸占十余座县城之后,才当了鹰扬校尉,后来升为扬武中郎将;夏侯渊不断以别部司马、骑都尉的身份跟随曹操;五子良将中的张辽,曲到建安三年才当上曹操的中郎将,统一年,“虎侯”许褚领先锋打张绣,斩首万余,才当上了校尉。
任何史乘,一个有资格当校尉的人,都是要写上一笔的,说租来您可能不信,赤壁之战的时候,阿谁促成了孙刘联盟的鲁肃,官职也不外是“赞军校尉”。
可是谁是曹操的“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包罗所有对曹操不友好的史料,都没有提到详细的人名,那不克不及不让人思疑那两小我能否实的存在。
疑点之五:陈琳的檄文事实有几分可信度
陈琳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文化人,但那其实不代表他很诚笃,更不代表他很有骨气。
看着陈琳,不由让人想起戈培尔和贝利亚,当然,陈琳的下场要好得多,他固然在檄文中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兵败被抓之后,马上叩头投降,并且还一路高升,做了曹操的司空军师祭酒(各人还记得檄文中的“司空曹操”四个字吧)、丞相门下督。
打曹操的时候,陈琳摇唇鼓舌,当了文化急前锋,兵败后马上转脸投降,为曹操涂脂抹粉,如许的人说的话,有几分可信度,笔者认为,除了他提到的人名,都可能是虚假的。
再说号令他写檄文的阿谁袁绍,人品要比曹操差上千百倍,他给曹操安上的那些功名,如果放在他身上,似乎更安妥一点。
最初要说的一句话就是:即便是信息无比通顺的今天,仇敌的话也是信不得的,就像我们良多时候都不克不及相信东方某岛国的宣传一样,人们也没理由完全相信袁绍向曹操泼污水的“战斗檄文”,更不克不及拿来当着野史根据。
笔者只是提出了对曹操盗掘梁孝王墓,和设置“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的五点量疑,因为不是专业汗青学者,只是个业余自媒体汗青做者,当然不敢说本身的说法必然准确,只是提出来供各人讨论,也许有人突然把曹操叫醒,让他本身认可做过那些事,本人也无话可说,但是“专家”们仅凭曹操的敌对权力写的檄文,就矢口不移曹操是个盗墓贼,笔者是不克不及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