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经历以下几个基木阶段:
1、问题分析阶段:
- 按兴趣或特长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小组规模适中且允许人员流动。
- 小组及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
- 确定围绕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学习的内容,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2、信息收集阶段:
- 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
- 学生开始收集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如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如何筛选资料信息并作价值判断等,避免学生产生过强的挫折感。
-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目录、统计年鉴、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网等多种媒体会找他们最想知道的信息,逐步为建立自己的解决该领域问题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自主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3、综合研究阶段:
- 经过信息收集的自主学习阶段之后,学生重新回到学习小组中,利用所学到的新知识重新对问题作出评估。
- 学生通过设疑、质疑、交流、合作、研讨等,使问题得到解决。
- 这个阶段,学生不是简单地说说他们已经学到什么,而是要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 学生通过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化,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到巩固与应用,产生广泛的联结,从而牢固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4、成果展示阶段:
- 各小组利用小论文、图表、模型、影像等各种不同形式来展示和汇报自己的研究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 展示应依据一定的课题内容,也要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客观条件的许可程度来决定。
5、反思阶段:
- 一旦学生觉得问题得到解决,为了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需要讨论其他相关的、相似的问题或不相似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有意识地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
- 辅导教师应适当作一些关键环节上的点评,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以及对新学到知识的反思,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
应该说凡是学生们不会的且应该掌握的语文、数学及其它各学科的有关内容都可以组织学生在一起或是单独探究学习。
-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水平,可以选择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立足现实发展的文章进行研究性学习,蝙蝠与雷达》、《鲸》这类的科普性文章。
- 对于较难理解的作品,如老舍写的《猫》,可能更适合让学生理解其意境,而不是直接进行研究。
-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查找相关信息,交流讨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点等。
- 孩子的课外生活也是重要的资源,可以开展课堂以外的综合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可以开展专题式研究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写调查报告和研究性小论文的能力。
分类讨论与研究性学习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属于研究性学习,让孩子去思考所有的结论的可能性,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总结出得出结论的前提和条件,从而积累更多的可能性条件,孩子的思维就会比较全面。
判断是非与追根求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常要进行判断、推理和探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它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培养 their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