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恐怖片《饺子》简介
怎么可能是日本片子呢。唉。。。中国也能拍出好片子的
导演: 陈果
主演: 杨千嬅 / 白灵 / 梁家辉 / 田朴珺
类型: 剧情, 恐怖, 惊悚
地区: 香港
片长: 91分钟
上映: 2004-08-19
电影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饺子》。印象中,凡李碧华的手笔,无一例外的充满妖气。并且一定是以女性为题材,探讨人性的悖论。这部小说也不例外。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女人(杨千桦饰),年轻时凭选美出身,混迹于演艺圈,大红大紫之时,挑了一个家财万贯的男人(梁家辉饰),嫁入豪门做起了阔太太。然而,二十年后,当昔日的风华绝代逐渐退变成半老徐娘,女人赖以生存的男人居然被一个普通的鞋店店员勾引,做了金屋藏娇的勾当。店员的年轻娇嗔是女人不再拥有的,于是,女人经人介绍,找到了住在一间如人间地狱的暗屋里,做着“饺子”生意的如鬼魅般的另一个女人——梅姨(白灵饰)。
梅姨是大陆人,年轻的时候在深圳的一家医院做妇产科大夫,偶尔自己接点私活,在地下诊所里给未成年少女做人流手术。后来到香港,在贫民窟中开了家“月梅阁”饺子店,在上流社会中十分出名。梅姨本身便是个谜,这谜是她的年龄。戏中白灵应该看起来不过35,6,但实际上,梅姨的年纪应该是60岁。另一个谜是她的饺子。梅姨的“饺子”以让人回复青春而出名,其材质,原是意外之后流下的婴胎。从两个月到五个月,不同的月份有着不同的功效。将婴胎混于白菜,剁碎了包于筋道的面皮中。煮出来,晶莹剔透,里边的红红白白都能看得真真切切。当女人吃下,皮肤也变得如饺子般,红嫩白皙,宛若新生。饺子馅的极品,是用五个月时的婴胎做成,一旦吃下,立刻能由老妇变成少女。因五个月时做人流手术,是冒了母亲生命危险的。因而此上上之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然而,偏有一中学生模样的少女,在其母的陪伴下,到梅姨的暗室做了这手术。原来,这五个月的婴胎,是其父乱伦所致的孽种,断不可留。打下来的婴胎,浸在鲜血里,盛在漂亮的玻璃果盘中,被梅姨冻在冰箱里,做为给女人享用的极品。
女人吃了五个月婴胎馅的饺子,终于战胜了年轻的店员,重新得回男人的宠幸。可她真的赢了吗?始料未及的,孽胎成了药引,激发了所有之前吃过的婴胎的腥臊之气,从她的肌肤发孔里渗透出来,让周围的人终于明了,怎样的残忍,才换得了这付重新艳丽的皮囊。而男人,一切罪恶根源的起因,也因无法抵制长生不老的诱惑,最终成为梅姨的入幕之宾。女人,在失去了所有原本拥有的东西之后,只有让自己沦为梅姨第二来维持这残忍的艳丽。
电影集结了时下最强大的团队,陈果,陈可辛,杜可风,奚仲文和李碧华。无论镜头灯光的运用,画面的张力,服装和化妆的到位,人物的刻画,都使得电影惊悚恐怖,却又扣人心弦。之前没看过白灵演的电影,但这部戏里,她饰演的梅姨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手持菜刀,背对观众,像跳热舞一般扭动腰肢,娴熟的挥动菜刀剁肉时,全身上下无不透漏着鬼魅般的诱惑。仿佛那一刻,她便是时间的主宰,那把菜刀,便是控制时间的武器。无论怎样的苍老,因着她的魔力,便会回复青春。这种诱惑,又有几人能够抵制!
《饺子》同时还是一则“生殖”寓言:妇产科医生,失去生殖能力的女人,人流,胎盘和胎儿,快要孵出小鸡的鸡蛋,乱伦的苦果,妻妾的争宠。
《大地》(1937)王龙的二儿子娶了妻子最后怎么样了
一、赛珍珠与《大地》
(一)游走在中西两个世界的赛珍珠
赛珍珠,美国著名女作家,1892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出生不久即随其传教士双亲来到中国,开始了她在这片东方大地长达40年的旅居生涯。特殊的生活经历使赛珍珠从幼时起便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南方的灵山秀水滋养着赛珍珠幼小的心田,在那里,她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吸收中国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西方传教士的家庭出身使她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青年时代在美国读大学,接受第一流的西式文化教育。而这种西方教育并未切断那份存在于赛珍珠灵魂深处对中国大地的深深眷恋。在中国的成长与生活经历,以及发自肺腑的对中国的热爱给予了赛珍珠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和灵感,此外,中西两种文化在她身上的交汇,碰撞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独特的“文化双焦视角”,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地》——小说与电影
中国题材小说《大地》是赛珍珠的代表作。小说问世于1931年,在美国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好评。之后,《大地》又被译成了45种文字,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1932年,该书荣膺美国普利策文学奖;1938年,因其 “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而真实和史诗般的描述”,该书连同她的《异邦客》等几部作品一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样一部取材于中国,成名于美国,蜚声国际的小说很快便引起了美国米高梅公司的兴趣,并买下了影片的拍摄权。1933年,拍摄工作开始。摄制组来到中国农村拍摄背景素材和收集电影道具,电影导演用这些从中国获得“宝贝”,在美国修建了大型的电影拍摄场地,其效果足以以假乱真。《大地》的男女主角都是由外国演员担纲:男主角由保罗·茂尼扮演,女主角由路易丝·蕾纳扮演。在全体演职人员的努力下,《大地》于1937年在美国公映并大获成功,一举摘得第1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摄影奖桂冠。
电影《大地》以壮丽宏大的场面、清新自然的拍摄风格,加上男女主演真挚感人的表演,把一幅20世纪旧中国农民劳动、生活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的主人公王龙世世代代都是农民,靠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勉强维持生计,谁知一笔意外之财却改变了他的生活的轨迹,他购置了田地、房产还纳了妾。但这种腐化的生活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田地里的蝗灾以及儿子与小老婆的乱伦之事使王龙幡然醒悟,感悟到土地才是他的根,农民才是最适合他的角色。
二、电影《大地》的中国农民主题分析
(一)刻画鲜明的中国农民形象
电影《大地》的一个亮点就是对旧中国农民形象的成功塑造。男女两位主人公的扮演者保罗·茂尼和路易丝·蕾纳虽然都是初出茅庐不久的新人,却把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性格特征刻画得生动传神、丝丝入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蕾纳饰演的阿兰,她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每天都要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就算即将生产也全然不顾,只为了尽量在下雨前多收割一些粮食。阿兰言语不多、表情木讷、表面上逆来顺受,遇到灾难时却沉着冷静、毫不退缩。在逃荒时,她发动全家人沿街乞讨,还亲自示范教孩子如何讨饭,动作滑稽可笑,和电影开始那个低眉顺眼、羞涩腼腆的她形成强烈的反差,也让观众看到了阿兰坚强、乐观的一面。蕾纳把阿兰这个隐忍、勤劳、坚强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真实可信,影片观众竟会完全忽略了她是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演员。赛珍珠对于蕾纳扮演的阿兰也十分认可,认为其表演“无可挑剔”。
在影片中,除了主要人物王龙和阿兰,众多次要人物的形象塑造都是个性分明、可圈可点的。例如,王龙的父亲和叔父虽然都是年迈的农民形象,但个性却相去甚远。王龙的父亲是个老派中国农民,生活的磨难使他变得实际而吝啬。王龙迎娶新娘当日,儿子洗个澡也遭到他的唠叨,生怕浪费了水。在王龙父亲的意识里,娶个媳妇无非是多了一个帮家里干活的劳力而已。如果说王龙父亲是一个吝啬的老农民形象,那么他的叔父则是一个内心充满贪婪、嫉妒,满身坏习气的反面形象。他每次到王龙家,都会顺手偷走一些东西,即使被发现了,也不以为然;在王龙一家处于困境的时刻,作为叔父的他,非但没有施以援手,而是趁火打劫,为了得到些好处费而劝诱王龙卖地。此外,行为荒诞可笑、势利眼的看门人;整日搔首弄姿、随时勾引男人的卖唱女荷花,这些小人物的形象虽然有些模式化和夸张,但演员的表演还是非常到位,令人过目不忘的。
(二)描绘中国农民的土地情结
相信每一位看过电影《大地》的观众都会被主人公对大地的无比依恋和感恩的情感所感动。同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条线索也是影片力求剖析和展现的主题之一。从电影的开始,王龙与阿兰从地主黄家出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王龙随手把吃剩的桃核扔到路边田地里,阿兰赶紧捡起,说道,“一棵大树将从这粒种子成长起来”。仅仅这一句简单的台词就把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对于“土地孕育生命、是万物轮回的起点与终点”这一思想内涵的理解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王龙与阿兰在他们的土地上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坚守着一个对于他们来讲亘古不变的信念:土地是真正的财富,只要守得住土地,生活就有保障(徐清)。因此,即使全家人处于饥寒交迫、生死边缘的危难时刻,王龙夫妇宁愿去讨饭,也坚决不卖地。因为他们知道,作为农民,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命,没有生命,哪有希望呢?在影片结尾时,面对死去的阿兰,王龙深情地说道:“阿兰,你就是大地”。这句台词实际上包含着双重意蕴。阿兰是王龙的结发妻子,两个人风雨同舟,历尽千辛万苦,从一无所有到过上富裕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是患难与共的夫妻。虽然王龙发家后并不珍惜阿兰,娶了小妾,但在内心深处,他对阿兰还是十分依恋的,所以他把阿兰比作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大地。另一方面,土地与阿兰在很多层面上确实具有相似性:默默奉献、顽强不屈;孕育生命、滋养众生,大地的母性在阿兰的身上得到具体的体现。所以,大地就是阿兰,阿兰就是大地。
影片中着力表现的农民的土地情结使我们深刻的感悟到土地对于中国农民的重大意义。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就是他们生命和希望的源泉,是医治病痛和抚平创伤的良药,是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对于千百年来在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耘的中国农民来说,这种炙热而强烈的情感是无疑是人类最朴实的、也是最真实的情感。
(三)勾勒“丰富而真实”的中国农村生活场景
一望无际的田野、似火的骄阳、简陋的农舍、耕地的老牛以及劳作的人们,这一幕幕的场景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古老国度的农村大地上,使他们宛如身历其境一般。然而,这逼真的场景并不是中国的农村,而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为电影拍摄特意租下的面积将近500英亩的摄制场地。工作人员在那里用他们在中国得到的素材来布景,很多道具,诸如桌椅、服装、农具等也是从中国收集去的,为的是尽量还原本真,营造可信的拍摄效果。
另外,为了体现原著中所描绘的“丰富而真实”的农村生活,电影还在诸多情节上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影片中王龙对土地的热爱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对土地神的虔诚礼拜。凡遇重大事件,诸如丰收、灾难、求雨的时候,王龙都要带领家小去田间的土地庙向土地神祈福。这一情节主要反映了中国农民在20世纪初的思想意识状态和宗教生活情况。当时的农民欠缺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意识蒙昧落后,对于看天吃饭的他们来说,求得土地神的保佑无疑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另外,观众通过影片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农村各种民俗文化。阿兰生下儿子后,王龙喜出望外,对阿兰说:“我要把蛋染成红色,送给全村的人,让大家都知道我有儿子了。”生了儿子送给亲朋好友红色喜蛋是中国的风俗习惯,西方的观众如果不是通过电影镜头的讲述,恐怕是很难了解到的。这些关于农民日常生活的电影情节不仅再现了文学作品中的描述,而且使影片更加生动、具有新奇性。
三、电影《大地》对中国农民形象的重塑
从19世纪中晚期以后,中国人的形象开始陆续出现在美国的文艺作品中。这些作品中所刻画的中国人的形象往往是男子留着辫子、个头矮小、见人点头哈腰;女性则缠着小脚、扭捏造作、腼腆害羞。而他们较为直观地了解到的中国人也仅限于美国华裔劳工或者唐人街上流连于烟馆妓院的中国人。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异类”就是愚昧、迷信、落后和滑稽可笑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赛珍珠小说《大地》的出版以及同名电影的公映,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开始发生了转变。特别是电影,作为30年代美国人了解中国及中国人最直接的渠道(施定芳),其中所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使他们对这块古老国度上所生活的中国人有了新的认识。农民王龙,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正直、勤劳、坚强的品质,阿兰的形象则是集东方女性淳朴、善良、隐忍、勤俭等众多美好品德于一身的完美代表。影评家Dorothy B.Jones评价说,《大地》里的中国人不再是“毫无个性特征的群体”,而是一个值得“钦羡和爱慕的民族”(宋静;钟再强)。主人公在困难面前毫不畏缩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土地的那种炽热的爱和感恩,都深深打动了刚刚摆脱经济危机不久,急需外界力量鼓舞的美国观众并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