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闫妮演过的电影是什么?

23分钟前阅读2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4999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9991
  • 回复0
楼主

闫妮演的好看的电影

第一部《武林外传》,该剧主要讲述的是以掌柜佟湘玉为首的一个客栈,在江湖上发生的一系列的趣事,这部电视剧真的是一个很经典的电视剧了,是很多人满满的回忆啊,其中闫妮饰演的佟湘玉真的是搞怪和知性相结合,一口陕西味道的方言,真的是深深地印在了别人的脑海中。

第二部《画壁》,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进京赶考的书生被一个仙女带到了仙境,在仙女管理者姑姑的管理下,过着幸福的生活,却意外与其中的一个仙女产生爱情的故事。这部电影中闫妮饰演的是便是仙女的管理者姑姑,其中的装扮真的是一言难尽,有一种老巫婆的感觉,可能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意思吧,不过其中闫妮的身材真的是很棒了。

第三部《反转人生》,该片主要讲述的是保险推销员马奋斗郁郁不得志,因为一个土地婆的出现,彻底改变他人生,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爆笑的反转故事。这部电影中闫妮饰演的就是土地婆,其中的装扮给人一种很新奇多样的感觉,再加上其中的喜剧、奇幻元素,使得这部电影更加的饱满,是一部非常解压的电影。

第四部《美容针》,该片主要讲述的是熟女堂珍曾用夏百合这个名字创作了热门小说,当她在网络中与大男孩小健相识后,两人之间产生的一段网恋奔现的故事。这部电影中的闫妮前期给人一种思想很老派的感觉,但是当她遇到自己喜欢的大男孩时,她的人生仿佛充满了无限的斗志,真的是可少女可熟女啊!

第五部《一仆二主》,该片主要讲述的是中年司机杨树、女老板唐红和大龄剩女顾菁菁之间的三角主仆恋,其中闫妮与张嘉译演绎了一段“女追男”的故事,其中闫妮饰演的就是女强人唐红,她在公司气场强大,对于爱情却有着少女一样的情怀,这种反差萌在闫妮身上真的是超合适了!

闫妮,1971年3月10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演员。

2005年主演《武林外传》,凭借“佟湘玉”一角一炮走红,被人们所熟知。2008年主演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三七撞上二十一》。2009年获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2010年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09年6月,主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2010年主演电影版《武林外传》。2011年主演电影《大魔术师》和《画壁》,其中《画壁》成为2011年国庆档票房冠军。2015年,主演电影《捉妖记》。

2017年,出演电视剧《复合大师》。2019年11月,凭借电视剧《少年派》获得第26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满意度调查颁奖盛典中国当代题材电视剧最佳女演员提名。2020年8月,凭借电视剧《少年派》获得第26届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8]2020年12月29日,主演的现代题材电视剧《装台》播出。

电影《迷妹罗曼史》由闫妮领衔主演,周冬雨、魏晨特别出演,盛一伦、于小彤、郭姝彤主演,秦海璐、黄觉特邀主演,刘循子墨、柯达友情出演,5月28日,我们就能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电影虽然名字叫《迷妹罗曼史》,实际上还是讲述母亲的故事。

母亲高蓓(闫妮 饰)一直跟自己的儿子说,他父亲是“罗大佑”。因为家庭原因,儿子高歌(盛一伦 饰)很少跟母亲说话,听到这样的“谎言”,高歌还频频质问母亲,说她是“神经病”。

父亲是明星歌手,这种话我们听到了也不可能相信。高歌害怕这个谎言因为妈妈传播开来,于是准备去深圳找“罗大佑”当面对质。

而关于母亲的故事,也就因为这个档口的事悄悄开始。

耙刑是什么刑罚,为什么比凌迟还要残忍

此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谁知县令的一句话成就了这一残酷的刑罚——耙刑。

张姓书生自幼苦读诗书,奈何天资愚钝,每次科举总是名落孙山。幸运的是张家家境殷实,于是父亲花重金为他在山东“捐”了个县令的官职。

闫妮演的好看的电影

张县令很快就走马上任了,百姓见到新县令仪表堂堂,颇有风度,心想些一定是个为民办事的好官,可他们都没有料到眼前的这个俊书生只会舞文弄墨,办起案子毫无逻辑可言。

乾隆皇帝登基不久便开始大修《四库全书》,企图集天下名著为一体,以显示自己的政绩。于是,乾隆下令各地藏书的大儒们各自献出自己收藏最好的古籍,修书完毕后原样奉还。

各地文人雅士纷纷忍痛割爱,献出自己的心头之宝,可唯独张县令所管辖的县域无一人献书。于是张县令找到了当地的一位国学大师朱子澄,朱先生碍于情面,只好献出了一本旷世奇书。

就在《四库全书》修订的同时,“文字狱”兴起了。有官员指出朱之澄所献的书中有“拨云见天日,幽幽还复明”的诗句,怀疑朱子澄是明朝皇室后裔,有反清复明的企图。

朱子澄很快就被张县令缉拿归案,可朱先生一生只晓得诗文书画,哪里有反清复明的企图。朝中不少大臣摆明事理,这才保住了朱先生的性命,于是皇帝下令恕朱子澄无罪。

闫妮演的好看的电影

皇帝的命令不久便传到了张县令这里,属下们问张县令如何处理,他回复了一句:“罢了,罢了。”

属下的衙役们都是泥腿子出身,以为朱子澄犯了死罪,又听见县令说“罢了”,于是将朱子澄拉到田野里事先挖好的深坑之中,以黄土覆盖仅让其露出头部。

只见捕头正牵着一头黄牛,又吃力地套上耙齿,一下又一下得将朱先生给耙了。老百姓们不忍直视,只看见原本一个大活人被耙掉了头颅。捕头抬着尸首回衙门交差,张县令下厨一身冷汗,忙问众人发生了什么事。

闫妮演的好看的电影

“老爷,您不是说耙了吗,这不是已经耙完了吗?”捕头愉快地说道。

县令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喊着:“我说的是罢了,不是耙了啊!”

乾隆皇帝知道了此事龙颜大怒,于是起草圣旨一封,内容仅为二字:耙了。县令和捕头也尝到了这“耙刑”的滋味儿,一命呜呼了。

并没有,如果真要比的话,还是凌迟更可怕更残忍。

古代的酷刑数不胜数,但是所谓“耙刑”往往只出现在各种野闻随笔之中,在正式的史料里并没有这种奇怪刑罚的记载,自然也就不知道其到底残不残忍了。

据说耙刑出现在清朝时期,也是偶然出现的一种刑罚。

就是说在清代有个叫做李登胜的人,在一处县衙中做师爷,他因为私人利益恩怨,曾构陷一名叫做黄有仁的村民,盗取了他家里的财物。

但是,因为李登胜属于私人构陷,并没有十足的证据,一番折腾之后,县太爷直接准备将案子给撤掉,随口说道“罢了罢了”,于是就离开了。

可不愿罢休的李登胜,私自将卷宗上面的“罢了”给改成“耙了”,也没将黄有仁释放,而执掌刑罚的人也糊里糊涂,按照自己的想象,对着黄有仁施了耙刑。

当时掌刑的人,直接将黄有仁埋进地里,只是露出一个头。

随后找来当地的老农,给耕牛套上铁耙,在黄有仁附近耙来耙去,最终黄有仁的头颅被耙得稀巴烂,自然也就没了命,而这也被称作是“耙刑”。

听起来好像是真的一样,但这个故事实在是错漏百出。

最重要的就是,古时候地方上是没有资格判定极刑的,别说师爷,就是县令也不行。

明清时期,重大刑罚需要呈交省级的按察司最终核定才可以,其中的流程十分复杂,根本不可能如此草率,而且像是耙刑这种根本不在刑律中的刑罚,更不可能随便施刑。

历来对于耙刑的描述十分少见,而且存在大量的错漏问题,根本不符合古时候的司法与刑罚规定,最大的可能就是,古时候压根儿不存在耙刑这种正式的刑罚。

而且,即便耙刑是真的,其可怕程度也无法与凌迟相比。

凌迟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是不轻易动用的刑罚,说白了就是将肉一片片割下,正所谓千刀万剐就是如此,并且在施刑过程中,受刑者还不能断气,要保持清醒。

传说中的耙刑固然是可怕,把脑袋都耙碎了,但也只是一瞬间,人就没了命,之后的痛苦根本就察觉不到,而凌迟的可怕就在于一直能感受到剧痛,凌迟要比耙刑可怕得多。

耙刑是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被广泛记载的刑罚,这种刑法简单的概括,就是利用耙这种刑具去惩罚罪犯。

如果有罪犯被判处耙刑,那么他就会被处刑者埋在土地里,然后处刑者们还会牵来一头耕地的老牛,然后在它的脖子上套上耙,最后直接从犯罪者的身上划过去,这个罪犯的头也就掉了。

用耙刑从罪犯身上划过去的时候,他会非常痛苦,尖锐的倒刺会产生大量的伤口,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耙刑这种刑法要比凌迟还要恐怖。

真有耙刑吗?

不过如果从事实的角度上来看,恐怕没有什么刑罚能够真正地比得上凌迟,更别说像耙刑这种根本就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证明,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刑罚。

目前关于耙刑这种刑罚,仅仅只不过是有一些传说,在正史中并未记载。有一些故事中认为,这种刑罚出现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是一个地方县令在无意间发明的,因为当时他所处的辖区中有一个书生犯了错,但是错不至死,所以县令在处理案件的时候说了罢了,罢了。

但是他手底下的人却以为是他让人用耙去处罚罪犯,而这位书生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第一个因为耙刑而死的人。当然这样的说法不太可信,毕竟在大清律中,确实没有对这个“耙刑”的相关官方记载。

况且用耙这种本来用来耕地的农具去惩罚犯人的可能性也并不高,因为耙这种农具在古代的农业生产中是比较重要的,它也是我国汉族文明传统农业生产中所必要的翻地农具。

其运行的原理就是在划过土地的时候,可以把土地下面的例如堆肥和杂草之类的东西摊开,让他们可以牢牢地附着在土地上形成肥力,从而增加粮食的产量。而在中国古代,那个农具严重匮乏的时代,不是每一家人都能够有耙刑的。

况且中国的古典文明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对农具的重视程度很高,所以利用农具去惩罚犯人,有点不符合当时的普罗价值观。

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种刑法可能并不存在,而要说它比凌迟更加恐怖,更是完全不可能的,要知道凌迟在我国古代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是被公认的千年以来最残酷的刑罚。

凌迟的可怕之处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凌迟曾经的名字叫做肢解、肉刑,它到底是具体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确实是在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就经常会通过肢解的方式,去打击触犯法律的人。

在隋律里面就明确规定有肉刑的刑法方式,虽然这与我们后世所广泛认知的凌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确实已经算是凌迟的基础了。

直到宋辽时期,在我国的古代刑罚传统中,才开始正式出现凌迟这种刑罚,它最早被记载于《辽史-刑法志》之中的,只不过当时辽国所推行的凌迟,仅仅只不过是肉刑刑罚中的一部分。

而宋代作为隋唐五代以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继承王朝,它的刑罚律令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使用的依旧是隋唐时期典型的五刑制度。所以在宋刑统里,也并没有对于凌迟的解释。

——直到宋神宗熙宁年间,凌迟这种刑罚正式出现在了中原封建王朝的刑统律令之中,只不过最开始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从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始,凌迟这种刑罚就开始不断地发展,在元代时期,凌迟代替了中原封建王朝流行千年的肉刑。而这种刑罚的量刑以及具体的处刑方式,也是在这一段时间被正式地建立了起来,并且一直流传到了1905年被清王朝废除。

在当时的史书中有明确记载,这种刑罚只能用于处罚那些触犯了大不敬、不孝或者是谋反之类的罪行,才可以使用。

其实中国古代对于严苛的死刑刑法使用量刑其实还是比较严谨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使用死刑的方式和烈度,就代表着这个王朝稳定与否以及繁荣与否,古代的统治阶级还是比较重视这个的。

在元明清三代,统治者经常会使用凌迟的方式,去处理那些罪大恶极的罪犯,或者是不忠不孝的臣子。

到了清代时期,虽然清王朝名义上对原先继承于明朝的刑统进行了一定的更改,比如说为了安定民心,削减了一些比较酷烈的刑罚,可是当时的清朝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推到了全面的剪发令,这引起了汉人的强烈不满,各种起义活动层出不穷。

而乱世之下,当用重典,只是清朝的刑统律令里面已经删除了一些比较酷烈的刑法,所以统治者只能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凌迟,用这种恐怖而又残忍的方式去处理罪犯,所起到的效果很明显,因此在清代,对于凌迟这种刑罚的使用频率,甚至有的时候要高过斩刑、绞刑这种传统的死罪刑法。

在戊戌变法以后,当时清王朝还在推行凌迟这种残忍刑罚的消息传播到了全世界,而清朝的朝廷受到了来自外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推动一些改革,比如说对一些过于残酷的刑罚进行废除,这其中包括凌迟。

在光绪31年,也就是1905年,当时负责修订法律的大臣沈家本就上书希望废除凌迟和枭首等四种刑罚,并且最终获得了批准,所以凌迟这种在中国古代传承了上千年的恐怖刑罚,最后还是不复存在了。

而要说耙刑要比凌迟更加恐怖和残忍,或许真的是一个笑话,起码被判处以耙刑的罪人,只用承受一段时间的痛苦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被判处了凌迟,可是要被活剐成百上千刀的,在史书上还有记载过被凌迟者连续受刑三天才死的记录。

0
回帖

你最喜欢的闫妮演过的电影是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