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最真实的电影是什么?
就真实而言,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非记录片莫属,在电影的两大门类故事片和记录片中,即使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片电影,也一定有所加工、有所取舍,有高于现实的艺术改编,起码,电影中的角色是演员所扮演的;而记录片的角色,完全是本人本色出演。
而在记录片中,今年的佼佼者无疑是92届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片奖项获得者,《美国工厂》。
相比邻国韩国电影《寄生虫》在奥斯卡上的大放异彩,中国电影有点落寞,我们甚至连一部入选提名的电影都没有,幸而,还有这部充满中国元素的《美国工厂》。
在大部分人眼中,记录片虽然真实,但因为题材的天生局限,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可能在故事性上大打折扣。
这也许是部分记录片的通病,没有一个好故事做载体,尽管取材真实现实,有很好的主题与立意,但并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但《美国工厂》完全没有此方面问题,它聚焦一座俄亥俄中国汽车玻璃厂日常,电影每一个镜头,均出自实景拍摄,导演通过该工厂中美两国工人之间、工人与资方之间的矛盾,构建了一个精彩的影像故事。
表现了处于美国铁锈地带产业工人,在美国逆全球化战略下,中产阶级梦的破灭;以及中方企业进驻后中美两国文化碰撞中,美国工人中产阶级梦的再度找寻。
此外影片还对工业机器人取代工人这一趋势表明了担忧。
电影中的中国福耀玻璃厂,建厂初期就开始使用工业机器人,以求减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这似乎是百利而无一害,但从增加工人就业,以及人被机器支配的恐惧等深层次考虑,这又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座玻璃厂坐落于代顿市,这里曾是莱特兄弟的家乡,他们从这里起步,人类摆脱了地心引力,实现了翱翔蓝天的梦想。
而今天的代顿福耀玻璃厂,大量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不知道带给人类的是什么?就像我在《美国工厂:奥斯卡的温暖,既在星光璀璨里,也在烟火尘埃下》影评中写的:也许是充满希望的普罗米修斯之火,但也可能是带来灾难的潘多拉之盒。
谁知道呢?
这部电影是时代的宏大叙事,但却反映了普通人的希望与绝望,导演用他娴熟的记录片拍摄技巧,轻易就打通了微观与宏观的通道,这种真实所表现出来的震撼,深深地打动了我。
美国工厂》是我今年看过最真实的电影。
欢迎大家移步主页@方田耕不尽,阅读我的其它影评文章!谢谢!
小编看过一部很感动也很贴近现实的电影,叫《忠犬八公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讲述了一名大学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狗,取名叫“八公”,从此以后的每天,八公每天早上都送教授去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运的是,教授突然因病去世,再也没有去过车站,然而八公在之后的九年时间里,依然每天按时风雨无阻的去车站等待教授,直到最后死去,小编跟家人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都哭了。
有的人养狗会为了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而有的人养狗,是因为缺少了儿女的陪伴,有的人养狗的确是因为一份爱心,久了都会有感情,希望养狗的人事好好善待它们。
港味大全很乐意回答这个提问;
最真实的电影就是写实类剧情和写实的场景,在我心目中有一部真实而感人的电影,岁月神偷】,影片的场景重现了五六十年代旧社会的境况,作为80后的我,地域上的原因,对香港和广东的旧社会有一定的认识,连建筑也很相似,岁月神偷】在场景的布置上已经很出色地来了一个“真实重现”;
其次就是故事结构,在时至今日盛行的鞋业和发型业,在五六十年代也仅仅是两餐糊口的底下行业,罗生(任达华饰)罗太(吴君如饰)在街头苦心经营鞋店,大哥(秦沛)在街尾经营理发店,本以为两兄弟一个街头一个结尾肯定可以过上美滋滋的生活,可惜遭受压迫下在此大环境市场仅能养家糊口,罗生大儿子罗进一(李治廷饰)学习与运动皆优秀的三好学生,小儿子罗进二(钟绍图饰)调皮顽劣且小偷小摸,这两兄弟的性格相异也重现了我们80后读书时期的各个同学性格分派,一家四口虽苦却其乐融融,整条街道的街坊也守望相助;
影片很多真实重现小孩时期的镜头:1.晚饭整条街的街坊都集中到路边摆饭桌,相互之间寒暄,相互夹菜,相助而温情;2.一家组织看影画戏,镜头重播了黑白胶片时代的经典电影【夜光杯】;3.理发店设备道具,手动型的剪夹,面前一块随意挂的镜子,香皂水的涂抹;4.各项情节的渲染,父母苦心供儿子读书、儿子顽皮父母打骂式教育、台风来临的压迫感、罗进一不幸染白血病去世,这些都在旧社会看见过的情节。
经典台词:“鞋字半边难,佳字也半边难,走起路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最紧要保住屋顶,下雨可以挡雨,太阳晒可以遮阴”;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百姓贫苦的真实映像,观赏这部电影太感触了,大家可以观影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