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君主的标准
“好人”与“坏人”,似乎是我们评判一个人最基本的划分了,在中国尤其是这样,2000多年儒家文化的浸染让中国人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更加强调人的道德品行,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好与坏。
“仁义礼信智忠孝节悌”,这些成为了对人的评判准则,但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历代的皇帝似乎都并不在这个规范之内,或者换句话说,皇帝的好坏从来就不是以道德水平的高低来评价的,他们自有一套区别于世人的独有的评判标准,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文治武功——功业是皇帝的唯一评判标准
权力的正当性,并不来自于它获取权力的方式,而在于权力者如何使用他手中的权力。
对中国人来说,事实正义是远远大于程序正义的,对于政治人物的评判,私德也是远远小于功业的,就连孔老夫子也是这样认为的
史书对宋仁宗的评价很高,他在位期间有什么丰功伟绩吗
宋仁宗赵祯,宋真宗赵恒之六子,宋朝第四位皇帝,一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却也广得人心,流芳千载,这主要是因为:
(1)宋仁宗个人的人格魅力非常不错,史料记载仁宗是一位一生节俭,勤政爱民,贤于纳谏,善于用人的封建皇帝,这样一位皇帝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2)宋仁宗时期,是文人的黄金时代,文化大放异彩,唐宋八大散文家有六位在他统治时期;宋词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唐诗相媲美,形成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还有范仲淹、王安石、包拯、狄青这样的文臣武将,这些和仁宗治理国家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我认为仁宗还是相当开明的,不像后来清朝大搞文字狱限制了文化发展。
(3)仁宗时期是宋朝科技发展的全盛期,科技上最为突出的是我们称为"四大发明"其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在他统治期内出现;称之为"交子"的纸币的出现,使货币史又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是大宋经济繁荣的体现,大科学家沈括也是在仁宗时期出现的,这些都能说明仁宗是非常重视科技发展的。
仁宗在位41年,应该来说正是由于他的“仁政”,才使社会各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文化和科技这两个方面确实是辉煌的,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多数是正面的。(图片来自网络)
😁谢邀!“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这是元史对宋仁宗的精辟评价,<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后世对他的高度评价,主要是基于他宽厚仁爱的性格</span>,他不仅时时约束自己,而且对待臣僚、佣人也平易近人,毫无架子,对于一些谏臣犯颜的言语,他从不加以苛责,在位期间轻徭役,减赋税,爱民如子,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真心拥戴他,仁”作为他的谥号是恰如其分的。<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kewenda.com/zb_users/upload/2024/12/20241207172148173356330862461.jpeg" alt="评判君主的标准" title="评判君主的标准" /></p></p>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但是观其一生的作为,并无大的丰功伟绩</span>,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丰功伟绩一般是和开疆扩土、文治武功联系在一起的,而宋仁宗在这些方面表现真的是差强人意,顶多算一个守成天子。</p><p><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其一、对外战事疲弱</span>,宋仁宗在位期间,西夏和北辽仍然是北宋最大的威胁,这两大威胁他基本上没什么作为,首先谈西夏,李元昊建立西夏以后,改变了“依辽和宋”的国策,开始不断用兵宋朝,宋仁宗被迫抵抗,<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从1040年到1042年的三年时间里,宋、夏之间发生了三次大规模作战,宋兵不敌,西夏接连获胜</span>,后来因为西夏耗不起长期的战争,与宋议和,史称“庆历和议”,但和议仍然是北宋给西夏输送岁币为条件换取和平,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协议,但是宋军不堪一击,只得被动接受不平等条约。<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kewenda.com/zb_users/upload/2024/12/20241207172149173356330918000.jpeg" alt="评判君主的标准" title="评判君主的标准" /></p></p><p><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北辽方面,宋太祖、太宗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依旧没有收回来</span>,燕云十六州一日不收,就如同一根锲子牢牢悬在北宋的头上,宋仁宗一朝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而且北辽趁宋夏战争,重兵压境,要求北宋增加岁币,史称“重熙增币”。</span></p><p><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其二、北宋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宋仁宗做过努力想解决,但没有成功,庆历三年(1043年)</span>,宋仁宗提拔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同时任命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责令他们对三冗和土地兼并问题提出改革方案,随后<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范仲淹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宋仁宗一一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史称“庆历新政”</span>,但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由于宋仁宗性格无定志,加上耳根子软,范仲淹等改革派大臣相继革出朝廷,此次<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新政最终失败,三冗和土地兼并问题依旧,而且越演越烈。</span></p><p>虽然宋仁宗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胜在他恭俭仁恕,爱民如子,<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他在位期间,君臣关系和谐,夏、辽边境无大的战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可以说宋仁宗所在的年代是宋朝老百姓最幸福的时期</span>,以至于宋仁宗驾崩的时候,京师(开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p><p><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宋仁宗一生虽无大的作为,但是得到了百姓和群臣的真心拥戴,这就是对他的最大安慰。</span></p><p>图片来自网络</p><p>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p><p>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朝在外时间最长的皇帝,温情而宽厚,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仁君”,在位41年期间,知人善用,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统治时期誉为“仁宗盛治”。</p><p>下面我们从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说下宋仁宗的丰功伟绩,已印证史书对其评价之高。</p><p>首先说政治上;虚心纳谏,善听良言,统治期间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等三冗现象,于庆历三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有志力图改革,虽然因得罪贵族官僚集团的利益阻挠而被迫终止,彻底失败,但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扣门探虚的作用。</p><p>再说军事上;对内广西僮族首领侬智高举兵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赵祯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顺利平叛,对外与当时的西夏三次大战,虽然最后都是失败导致与西夏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但是意义在于成功的对西夏造成重大损失并使其与辽国交恶,自此后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宋朝自建国就是文强武弱的大环境里,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