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對樂壇關注度少了就代表樂壇已死,常常看到類似的論斷時都覺得這是在傷害一眾為樂壇賣力的音樂人,以及愛聽廣東歌的樂迷」,在年粵日比来推出的新書《樂壇未死——還好我們有廣東歌》中,年粵日成員之一Clover這樣說。《樂壇未死》是年粵日時隔兩年推出的新書,以近五年出道的重生代歌手為主題,向讀者介紹他們本人和他們動聽的好歌。在細閱它之前,无妨先來聽聽在近日舉辦的《樂壇未死——還好我們有廣東歌》新書分享會上,音樂監製Edward Chan現場分享的內容。
Edward Chan(左)與年粵日成員Clover現場分享
Edward Chan在分享會上表达, 若要說现在粵語樂壇的變化,更大的特點是更新週期變短,萬事萬物急速改變。Edward做為多年音樂監製,感触感染到和重生代歌手协做時更大的特點是,各人普及希望协做的過程和功效能更有趣,也希望一路协做的人能讓人放心信賴。
談及具體的协做感触感染時,Edward透露稱,好比和姜濤协做時,需要花一些時間发掘他的內心,而Anson Kong則是熱情似火的類型,「對差别性格的歌手會有差别的相處办法」。若是負責製做Mirror整團的歌曲,為了摸索每個人本身的设法,需要大量時間來搜集和深切,還要逐個錄音調整;而和唱功一流,擅長「向外表達」的歌手,好比MC張天賦溝通時,也會鼓勵他學習若何「收」,用平時不太習慣的办法小聲歌唱。「錄歌其實不困難,但做藝術的人有些執著之處,也會有選擇困難症,總想嘗試各式各樣的体例,因而需要四五天來錄一首歌」,Edward說。
展开全文
分享會現場
Edward早年為歌曲做曲,其後漸漸將更多心力轉向音樂監製,他笑稱,做曲需要天份、時間和修為,一路走來漸漸覺得時間精神不夠,就去做監製了。各人或許會猎奇:其實音樂監製事实需要做些甚麼?Edward現場「科普」:監製做的是縱觀全局的整合工做,當中包罗掌握一首歌錄音工程的排程、訓練和指導新的歌手、組織調度製做預算和資源、監督錄音的過程、進行編曲或混音以及母帶後製的工做等。工做往往開始於很日常的溝通,其後再從各人熟悉的詞曲開始逐个跟進。
監製要「做良多決定,容易失去平衡」,Edward的解決之道,是多和年輕人聊天,去领会各人实實的爱好和设法。他坦言喜歡和有棱角的人聊天,願意從差别角度產生新的设法與靈感,還從孩子處得知了「煲歌」,對於將一首歌無限循環數十上百次的聽歌体例感应新鮮又神异。至於他本人的聽歌習慣,則是會先認实聽歌曲的製做,然後反復聽會讓他產生「情緒共鳴」的歌。
Edward Chan與Clover合影
現場提問環節,有觀眾發問,事实甚麼才是Edward眼中的「樂壇未死」,而何謂之「樂壇已死」?Edward思忖半晌後答复:「我相信樂壇一日有人勤奋推出做品,就一日不會死」。
去年廣東歌闖入Spotify年度排行高位,Edward坦言這樣的爆發其實几有些「不睬性」,當中有良多粉絲強力撑持的成分,但他很看好香港音樂人的綜合才能:「香港音樂人做音樂的速度、才能都很棒,放在國際舞台上也並不遜色。」他眼裡的「廣東歌」,其實已經逾越「粵語唱出的歌曲」的範疇,而是更廣義的,由香港音樂人參與製做的歌曲,而這些歌可能是國語歌、英文歌……「還好我們有廣東歌」,在他的詮釋裡,也能够看成是「還好我們有一眾優秀的香港音樂人,及製做出來的好音樂。」
Clover在總結環節動情表达,廣東歌在成長過程中給予了本身良多力量,若是沒有了廣東歌,「可能实的會死(笑)。」若覺一小時的閒談和分享不過癮,別忘了打開這本《樂壇未死——還好我們有廣東歌》,看看團隊的用心推薦。
本文轉載自 橙新聞
閱讀推薦
樂壇未死——還好我們有廣東歌
做者:年粵日
出书商:不凡出书
更多關於本書
不凡出书開通了小紅書啦,
快來關注我們吧!
掃碼進入官方網店
豆瓣 | 香港中華書局
新浪微博 | @香港中華書局
購書渠道
內地:
•中華商務進口圖書專營店
•廣州聯合書店
•深圳本來書店
•聯合圖書音像專營店
•又日新圖書專營店
•外圖圖書專營店
香港:
•全線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門市
•各大書店
•一本
/
•中華書局線上店鋪
/
台灣:
•博客來
•三民網絡書店
•各大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