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小说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
小说《百合花》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小说主要塑造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
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狐狸精为何会从祥瑞变成淫兽
狐狸在汉朝以前,地位尊崇,出自《山海经》的九尾狐与龙、麒麟、凤凰并列为四大祥瑞之一。汉代出土的石刻中,也出现了九尾狐的形象。但是到了汉朝以后,它的地位陡然下滑,一落千丈,“狐狸精”慢慢成了生活作风的代名词,延续至今。
东晋干宝写的《搜神记》里,记述了美女狐阿紫勾引男子的故事。在开放的唐代,狐狸却并没有那么淫荡,到了宋代以后,人们才赋予它更多的人性色彩,让她开始大胆追求起自由的性爱来,甚至异常淫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宋朝的理学反而没有抑制住狐媚的盛行,这也与当时的瓦舍遍地,娼妓风行的文化氛围离不开的。妓女的轻盈灵动、眉目传情、眼波流转、瓜子脸更容易让人把她们与狐媚联想到一起,从而冠以狐狸精的称号。
明代时,《西游记》里面出现过众多妖狐,《封神演义》的妲己,也成为了狐狸精的代表人物,她惑乱纣王江山,罪恶深重。清代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更是用浓墨重笔,把各种狐仙、狐媚的传说渲染得淋漓尽致,作者笔下的狐狸幻化为美人,与男子交往,羡煞旁人。
中国传统的九尾狐传到日本之后,变本加厉,成为最凶猛的恶鬼之一,百鬼夜行的带头大哥—九尾狐玉藻前。
任何瑞兽或祥兽,随着时间的发展都会被创作者创造出它邪恶的一面,今天要说的狐狸就是的的确确被小说家和诗人坑了一把。
首先要清楚如果单纯把狐狸这种动物拿出来分析的话,那么古人多少仅仅把他当做有灵性的动物看待罢了,而要想达到瑞兽的高度,你这只狐狸得走非主流路线,比如你试着看能不能长九条尾巴。所以在狐家,九尾狐是最先被尊为瑞兽的同志。早在大禹时期,大禹就曾路过涂山修后白色九尾狐,大禹觉得有生之年能碰到如此瑞兽实属荣幸,果然在涂山娶到了发妻,今天是情人节,希望单身的同志们也有机会遇到九尾狐并且遇到自己的真爱。
而在《山海经》中,青丘九尾狐的设定只是猛兽罢了,丝毫没有魅惑之意。到了唐朝,民风日渐开放,加上诗人和小说家总能在诗中写出自己可望不可及的女子,所以用狐拟人,拟的也是美女。但女人都是祸水啊,拟的多了自然拟出了问题,所以渐渐地狐狸的设定开始向魅惑男人的女子方向靠拢,再加上民间传说的补充,狐狸成精必为妖孽,也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事实了。
要说最著名的狐狸精,我想就是《封神演义》中被女娲从轩辕坟放出了九尾妖狐了吧,只是因为纣王在人群中多看了女娲一眼,于是就垂涎女娲的美色作诗一首,女娲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就想给纣王点颜色看看,怎奈商纣气数未尽,女娲只能放妖怪去祸乱朝纲。我觉得女娲的举动好像并不算惩罚纣王,你是纣王你想想看,某年某月某日突然出现了三个面容姣好身材超棒日夜与自己欢愉的美女,是福是祸?不仅如此,三妖还能满足纣王所有的小任性,吃喝玩乐啥都有了,我想纣王在临死前的十几年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他八辈子都想不到的吧…
文/逻辑文史游
略跑题的说…
这是一只有很多故事的狐狸精……
上古九尾狐、白狐神话传说非常丰富。 中国文史上,狐有着特殊而神秘的文化内涵。
狐,初以神兽形象出现,然高开低走,一路跌了3千年,到了清朝彻底沦为淫兽。
几千年来,狐狸到底怎么了?
小编看着这样子都想抱回家……
九尾狐背后的女影
狐形象的沉沦,首先要求狐具有人性化特征。然后再把女性和狐相互嫁接。古人是怎么做到☞ 让狐狸和女人成功互化的?
狐的背后,一直藏着女人影子。
白狐,有着抽象化的瓜子脸,柔顺光洁的皮毛,娇小玲珑的身形,嘤嘤细声如娇女。
白狐,轻盈柔媚,精致优雅,神秘魅惑。楚楚怜人的样子,安静娇媚的眼神,满眼都是懂你,或渴望你懂的温柔。
所谓"动物有灵,狐狸为首"。
狐,天生一副让人宠溺的模样和性情。没有任何动物,比狐更能诠释女人的妩媚和风情,如月光下撩人的轻纱,迷离,化骨。
狐狸身上还一个特点,小编不说了。
狐身上很多特征,被古人联系到女人身上。这就是狐狸可以从祥瑞变淫兽的前提。
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一步步让狐狸变身的。
狐从祥瑞神兽起家
青丘之山, 有兽焉, 其状如狐而九尾, 其音如婴儿, 能食人,食者不蛊。 丨山海经
山海经载,青丘有九尾狐,为猛兽,可食人。又说,人食九尾狐的肉可辟邪,说不为脏邪所惑,免遭虫兽之毒。
可见,最初九尾狐以神秘庇护神形象出现。所谓"食者不蛊",只是说明狐的"神"性。这就契合了图腾文化需求。
注意一细节☞ "其音如婴儿。"狐声嘤嘤如婴儿。这句为后来狐形象堕落埋下千年伏笔。"嘤嘤",今天网络语里☞卖萌萝莉音。
绥绥白狐, 九尾厖厖。 我家嘉夷, 来宾为王。 成家成室, 我造彼昌...... 丨先秦·涂山歌
据说,大禹经涂山,闻歌娶涂山氏。歌中所唱☞九尾狐寓意王者之兴,子嗣繁衍。
西晋郭璞注☞ "太平则出而为瑞。"
上述可见,商周甚至更早,狐狸主流形象☞ 神兽,主祥瑞、家业兴旺。
此时不要拿妲己说事。妲己狐化形象主要来自《封神演义》,那是明朝人写的。
狐的漫长"堕落史"
先说明: 早期白狐和九尾狐同概念,九尾只是形容狐多尾,神化作用。
首先,先秦和更早,狐是祥瑞神物,寓意家兴业旺。先秦青铜器上也常见狐形象。这种文化延续到汉代,开始变身……
①汉晋☞ 狐瑞和狐妖并行
妖兽也。鬼所乘之……死则丘首。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说,狐是鬼妖的坐骑。死则丘首☞ 狐死后,头朝向自己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思恋故乡。这形象让人纠结。
狐五十岁, 能化妇人; 百岁化美女, 知千里事, 善蛊魅;千岁通天, 为天狐。
——晋·郭璞·玄中记
至少在东晋,狐幻化人形之说已出现民间,口诀和步骤都罗列出来了。《聊斋志异》前传?换个动物又像"白蛇前传"。
汉到东晋,狐的妖化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②唐宋☞ 狐说盛行,狐神崇拜
唐朝,狐故事成铺天盖地之势。多偏以性作祟的负面形象,雌雄狐故事都出现了。
此有靈祇,好偷美婦……宜慎防之。
——唐·广异记
狐化人形,魅惑少年男女,偷人美妇,还有上门作婿……狐狸缠身之说,此时已产生。民间多传狐事,可谓"无狐魅不成村"。
唐初已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
——唐·朝野佥载
民间多流传狐说,于是人们常把怪异之事归为狐祟,以至于"谈狐色变"。百姓便供奉狐神,以求安心,免受骚扰。
白居易"煽风点火",写了《古冢狐》,把狐栖地和荒冢坟地相关联。狐又多了惊悚色彩。
宋朝,进一步发扬,狐神已有了专门神祠,成了受民间香火的神明。据传,唐宋有些官员上任前也要去狐祠祭拜。
日本最著名的狐妖☞ "玉藻前"。一只玉面金毛九尾狐,据说就是受宋朝狐文化影响。
可见,唐宋时狐已开始和"淫乱"挂钩了。
③明清☞ 狐仙说、狐附身、卜凶吉
明朝后半段,社会衰落,道教邪术盛行。贵族到民间,多信房中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常出现 "房中术"一词。
"狐仙"之说在明朝形成。狐借与人交提高自身修炼,此说法在明清流行。
明清时,狐狸已经"沉沦"为淫靡妖精。
女巫……自言狐神附其體,言人休咎,凡人家細務一一周知,故信之者甚眾。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载,时有女巫供狐神,说自己狐神附体,知人细微,可占卜吉凶(休咎)。纪大烟袋说在姑妈家见过,这种问卜很受民众欢迎。
晚清小说《九尾狐》☞压垮狐狸的最后一口锅。
上海滩名妓胡宝玉,人称"九尾狐"。背景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广东,一条线穿到底。
最狠的是,《九尾狐》讨伐对象主要是娼妓。
人性腐化,堕落,淫靡,畸形,病态……生动的现实刻画,加上九尾狐文化魅力,使得小说《九尾狐》拥有较高社会认识价值。《九尾狐》让狐和妓可以划上了等号。
早期狐瑞形象已被"阉割"了……至此,即清末,狐已彻底沦落为题主说的"淫兽"。
小编陈词
古今狐事集大成者,必是蒲松龄《聊斋志异》。
它涵盖了狐文化诞生以来各种志怪传闻,狐崇拜,偷美妇美男,上门作婿,人狐交游,人狐各种恋, 狐助人和复仇,狐红娘,狐淫糜乱,善良正义,讽刺戏谐……
《聊斋》中狐仙崇拜之风, 如狐仙祭祀,防狐骚扰,卜疑问难,求医问财等。
蒲松龄对狐前生今世,各种正负面形象,作了大总结。但是,依然挡不住狐从祥瑞神物到极奢淫兽的沉沦。
今天,狐狸精有几个意思?留给大家评说。
狐狸精的形象起源于九尾狐这个传说中的异兽。
九尾狐的形象始见于先秦,到汉时已被广传为祥瑞之兽,象征着王者的兴盛,比如在《吴越春秋》中将其与大禹治水时娶涂山女娇联系在一起,可见其不仅祥瑞而且贞贵。此外,汉画像石中也将九尾狐与兔,蟾蜍,三足乌并列于西王母身边以呈示祥瑞,子孙兴旺的意思。
北宋初期,九尾狐已被彻底妖化。比如田况在《儒林公议》中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滑,善于魅惑,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可见彼时九尾狐已成狐媚的妖兽。
而也正是这个时期,妲己被说成是九尾狐传到了日本,后经演变,变为日本神话中的妖兽,玉藻前。
其实,狐媚二字也正是由此而来。
狐狸的形象演变分为几个阶段:图腾崇拜→祥瑞灵兽→生殖崇拜→妖孽化→遭到贬斥→艳情化。(关注我喔,我怎么这么爱你们[送心]!)
1、图腾崇拜
狐狸最早是作为东南方淮夷族的图腾出现的。《山海经》就提到青丘九尾狐是一种异兽,只有天下清平的时候才能看到衔着玄密书符的狐狸身影,从此狐狸的形象就从单纯的图腾转化为一种对祥瑞灵兽的崇拜。
《周书》里记载了战国时期四夷进贡的事件,青丘国进贡了九尾狐,而不令支则进献了玄貘(即黑狐)。图为上古时期九尾狐形象。
2、变为祥瑞灵兽
到了魏晋时期,狐狸被看作是灵性之物,王公贵族都风行用狐狸皮毛来制作华服。
3、生殖崇拜
《白虎通》提到人们对九尾狐的崇拜,本质上是一种生殖崇拜,是古人对子孙昌盛的美好向往。因此九尾狐成为了盛世和平和生生不息的象征,从此和麒麟、玄龟、白虎、青龙🐉等祥瑞相提并论。
4、妖孽化
自汉代,狐狸被贴上了“妖兽”的标签,六朝时狐狸又被“媚”化,即以色惑人。
狐狸寓意的演变历史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狐狸与龙或麒麟等神兽不同,狐狸随处可见,因常偷鸡摸狗鬼鬼祟祟,它的神性遭到了破坏,再加上身形优美眼睛细长,人们逐渐将它和“美人”相联系,因此逐渐演化为妖兽媚兽。(图为《西游记》中的玉面狐狸)
下图为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中的九尾狐( 超美!可惜全程看不到狐狸的脸哈哈哈[大笑])
5、遭到贬斥
另一种说法是狐与胡同音,魏晋时期五胡战乱,人们用狐喻胡加以贬斥,故而狐狸变成了妖兽。
6、艳情化
但狐狸的形象在明清时期又有了一次巨大变动,逐渐走向了艳情这一道路,性与欲的色彩明显加重,这与明清时期思想觉醒和物欲横流有着很大关系,比如《聊斋志异》的《狐妾》。
我个人从小非常喜欢狐狸[灵光一闪],狐狸不但是种灵兽,身形优美阔爱,更是聪慧伶俐的象征。我给自己养的白猫就起名“小狐狸”🦊哈哈!长得超像嘛[偷笑]!
狐狸精之所以从祥瑞变成淫兽,是因为宋明的儒家理学,需要一个道德层面的敌人,所以,才将作为祥瑞的九尾狐和普通狐狸精一起,统统被打为淫邪的妖兽。
我是喜欢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传统文化的大愚,今天,就让我来给“狐狸精”正个名吧。
古人说,狐有三德。
一直在汉代、魏晋六朝之前,狐狸中的瑞兽十分受欢迎,当然了,只有白狐和玄狐才有资格成为瑞兽,因为中国的狐狸多数是赤黄色,白狐和玄狐十分罕见,物以稀为贵,因此它们都统统地被供上了神坛,常常能在那个时代的石刻画像上看到,九尾狐和青鸟、玉兔、蟾蜍这些吉祥物一起,侍奉在西王母的身边,成为不死的神兽。
除了《山海经》里所说的,狐狸的神兽传说和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子“女娇”为妻,成了人狐恋爱的鼻祖的神话外,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狐狸是一种有德行的动物,在它身上,体现了三种德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很明确地指出来:“其色中和,小前后大,死则丘首。”
1、“其色中和”——“信”之德
秦朝,有齐人将阴阳家邹衍的“五行生克”学说,也就是“五德终始说”上奏了朝廷,从秦朝之后开始,“五德终始”说就成为了各大皇朝立国的理论,因此,五行学说也在民间十分流行,五行配五德,“仁、义、礼、信、智”对应“木、金、火、土、水”,而颜色也需配五行,“青、赤、黄、白、黑”五色同样也对应“木、火、土、金、水”。
黄色属土,居中央之位,又称为中和之色,而中国的狐狸多数是棕黄色,符合五行学说中的中和之色,与诚信之德拉上了关系。
2、死则丘首——不忘本
古代的传说中,狐狸要死的时候,头必然会朝向它出生的山丘,这是它恋旧不忘本的德行,正是这种德行,让君子都佩服,所以《白虎通义》里说,“天子诸侯大夫服狐裘。”就是为了用狐狸不忘本的德行来提醒自己……嗯……又找到一个可以买狐狸裘服不被骂的理由了。
3、体型“前小后大”——子孙繁盛的象征
狐狸有着三角形的头部,小巧而灵活,但他的腹部、臀部和尾巴却十分肥厚,这样的身材比例,正好符合中国古人的审美眼光,因为在古代,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多子多孙才是真正的幸福,而狐狸的体型正好预示着人的繁衍绵绵不绝,也成为了家业兴盛、子孙繁盛的象征。
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里是这么说九尾狐的:“必九尾者何?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可见,狐狸那蓬松的大尾巴,正是强大生殖力的象征。
在《白虎通义》里更说了,如果一个国君有德,就会有瑞兽给他捧场,九尾狐就是其中之一,而要名正言顺地改朝换代,也需要九尾狐德帮助,九尾狐就做过大周朝兴起的符瑞。
东晋郭璞在为《山海经》作注时写到:“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相见,出则衔书。作瑞周文,以标灵符。”
由此可见,在古代,人口对于所有部落、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出土的汉代石画像中,都有一些画着九尾狐交媾的形象,这就是生殖崇拜的表现,也一直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九尾狐就成为了部落崇拜的图腾,继而成为了不死的神兽。
风流而不下流的狐狸精
其实,狐狸精们并不是一下子就堕落了,从魏晋到隋唐时代,狐狸精也并不讨人厌,也不是全都化作女子,也有的化成博学风流的书生,根据统计,魏晋时期,狐狸精化作男子的传说有7个,占故事总量的1/2,而唐朝的狐狸精化成男子的传说就有27个,占故事总量的2/5。
有趣的是,狐狸精们美貌多情,好美色却不大害人,正是风流而不下流,他们向往人间的生活,努力学习人间礼仪,甚至十分重视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即使在以开放大胆著称的唐朝,狐狸精们也没有后人所想象中的放荡。
而且,这些狐狸精也不是见人就勾引,要被看上,起码自己要有几分姿色,因为,这时候的狐狸精们都是“外貌协会”的,喜欢俊男美女。
唐代戴孚所写的《广异记》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宋州刺史王璿[xuán],少年时长得非常帅,可以用俊美非凡来形容,妥妥的小鲜肉一枚,所以就被一只狐狸精看上了,这狐狸精自称“新娘子”,不仅丰姿端秀,而且仪容恭顺,更懂得尊老爱幼,每逢过节,必定会给一家老少拜年送礼,全家对她都有好感,可是后来随着王璿升官,这狐狸精就再也不敢靠近了,“新娘子”也再没出现了。
这样的狐狸精,是不是简直堪比大家闺秀?
中国的狐狸精不但爱变成美人,还爱变成有学问的俊美书生,《广异记》中,吏部侍郎李元恭的外孙女崔氏,就因为长得漂亮,吸引了一位雄性狐狸精,化成美少年,自称胡郎,纠缠不去,连请来的术士也奈何不了它,而且,这位胡郎十分博学,能与李家人高谈阔论,而且还请高人向崔小姐传授学问,从经史、书法到琴艺,都悉心栽培,然而,到最后还是被李元恭用计套出了它的洞府所在,用水浸狐窟的方法逼出老狐真身,并斩杀当场。
其实,这只痴情而博学的男狐狸精,也算是一位完美的丈夫,可惜,人妖不两立。
儒家理学需要一个道德敌人
狐狸和美人的关系,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来。
东晋郭璞的《玄中记》中,把狐狸精的变幻次序做了个总结说明:
“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另外,干宝的《搜神记》有:“千岁之狐起为美女”的说法。
唐代徐坚的《初学记》也有写到:“千岁之狐为淫妇,百岁之狐为美女”。
说法都大同小异,狐狸越老越美,而且,这些狐狸精都是以滚床单的方式来魅惑人类,这可能和远古时代,狐狸就是生殖力的象征有关吧!
到了宋明时期,勾引人的狐狸精们就全都变成了美艳的女子,美少年们也退出了舞台,而且,这些狐狸精化成的美女也非常放荡,经常从天而降,艳遇各式男子,三言两语后就开始滚床单,完全视礼法如无物,比唐朝的狐狸精要开放得多,这令人联想起了现实中的一类人——妓女,苏东坡的《东坡志林》中就这样写的:“东坡摄署钱塘,有妓号名九尾狐。”
宋朝的儒家学说发展鼎盛,更融合了儒、道、释三教的思想体系,儒家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为主,所以,他们认为降低人的欲望,甚至灭人欲,有助于提高道德准绳,因此,儒家理学对“性”很排斥。
然而,人性哪里是可以消灭的?所以宋、明两朝就成为了中国嫖妓最风行的时代之一,押妓成为了文人交际的必选,北宋有官妓、营妓,而南宋的杭州城,内外都布满“瓦舍”,到了明代,六朝古都南京,则成为了“欲界之仙都,升平之乐国。”
嫖客遍地,理学盛行,就是这么矛盾,再加上男子得了花柳病,形损骨枯,和传说中得狐魅之症十分相似,于是,狐狸精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男子最好的开脱工具,不是我不道德,不尊理学,而是被狐狸精迷的,连梦个遗,也被认为是狐狸精作祟,因此,从宋朝开始,狐狸精和妓女就合为一体,成为儒家理学的一大批判对象,道德层面的大敌。
南宋大儒朱熹,对《诗经·邪风》中的“匪赤莫狐”的解释是:“狐,兽名,似犬黄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国将危乱可知。”《诗经》里只是描述了一下狐狸的毛色,就成为大儒眼里的不祥之物,还成了亡国灭种的凶兆,你说狐狸冤不冤?
有了朱熹等大儒的带头批判,狐狸精们只能顺着理学先生的路子去干那勾引男子,吸人精血的勾当了,也成为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更顺带着把九尾狐变成了淫荡残忍、危害国家社稷的大妖,自此,一代神兽被打下神坛,成为了为祸人间的妖精。
狐仙,济世救人的神祇。
狐狸精们虽然被宋明的理学打成了“淫兽”,但是在民间,狐仙的崇拜却始终不绝,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方,都流传着“五大仙”的信仰和传说,是胡仙、黄仙、白仙、柳仙和灰仙,胡仙就是指狐仙,狐狸因缘际会获得修炼机缘、开了灵智,成了济世助人的精灵,在海内外很多地方,都设有狐仙庙,据说能增加人缘桃花,旺财,所以崇拜的多为女性。
正如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异途,狐则在仙妖之间。”
在龙虎山天师府中的狐仙堂,就供奉传说中的狐仙娘娘,可见,狐狸精并非一定是为祸人间的妖异,还可以是济世救人的正神所在。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