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的宁王世系

26分钟前阅读2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5053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1064
  • 回复0
楼主

朱宸濠的宁王世系

朱权,太祖庶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六年就藩大宁,在长城喜峰口外(今内蒙宁城西边)永乐元年移南昌府。以江西布政司官署为历代宁王官邸。正统十三年薨。朱磐烒,献嫡一子,永乐二年封世子。正统二年薨。以子奠培袭封,追封王,谥曰惠。朱奠培,惠嫡一子,正统十四年袭封。弘治四年薨。朱觐钧,靖嫡一子,初封上高王。弘治五年袭封。十年薨。朱宸濠,康嫡一子,初封上高王。弘治十二年袭封。正德十四年,反逆伏诛,除。

朱棣夺位后明朝其他的藩王结果如何

自1402年朱棣成功取代朱允炆,在南京登基称帝后,活着的第一代藩王共有20位: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

这20位藩王中,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等17位藩王为太祖朱元璋的子嗣,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为孝康皇帝朱标的子嗣。

朱宸濠的宁王世系

靖难之役后,朱棣夺走自己哥哥朱标一脉的皇位后,为免朱标子嗣在日后威胁到自己一脉的统治,便对朱标一脉的藩王或降爵,或废为庶人禁锢凤阳,没有一丝叔侄之情,也丝毫没有顾念到哥哥朱标曾经对自己的关爱。

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两位藩王,朱棣登基后,先是将他们由亲王降爵为郡王,朱允熥降封广泽王,朱允熞降封怀恩王。之后,随着朱棣皇位日渐稳固,朱允熥、朱允熞在同一时期被召回京城,废为庶人,禁锢凤阳。

徐王朱允熙因年幼,加之朱棣需要用他来彰显自己的仁德,故而朱允熙虽被降爵为敷惠王(后改瓯宁王),但并未将他废为庶人,而是让其以郡王的身份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世奉懿文太子之祀。

朱宸濠的宁王世系

然而,朱棣对侄子虽不咋样,对自己的兄弟却算可以,虽借机剥夺了他们手中一些权力,可亲王爵和其他一应物质待遇却悉数保留,让其后代与明朝同享荣华富贵。

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4位藩王,在建文朝受削藩波及,被建文帝削去亲王爵,贬为庶人。朱棣登基后,将这4王一一恢复原爵,同时为以示自己的仁德,允其返回原封地。

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谷王朱橞等3位在靖难之初支持朱允炆的藩王,在朱棣登基之初因为各种原因虽都未被削爵,但却受到不同的惩戒。辽王朱植,靖难之役时由于他的封地广宁州离朱棣的封地很近,朱允炆害怕他会支持朱棣,因此召他回南京,朱植在接到诏书后,选择听从朱允炆的命令,回到南京。朱棣登基后,埋怨朱植在靖难之变时不支持自己,所以很不喜欢他。虽未削去他的爵位和封地,但却在永乐十年(1412年)借机削其护卫,只留下军校厨役三百人供他差使。

宁王朱权,他原也是支持朱允炆的,但因被朱棣诓骗,又被其平分天下的信口胡诌所迷惑,最后选择支持朱棣夺位,将麾下最为精锐的朵颜三卫骑兵交由朱棣指挥。然而,朱棣登基后,却不信守诺言,不但未与他平分天下,还千方百计地限制他、防范他,将其改封南昌。

朱宸濠的宁王世系

谷王朱橞,靖难之役时,朱橞应建文帝诏,带兵三千赴京师护卫金川门。朱棣兵围北京时,朱橞见朱允炆大势已去,便打开城门投降。朱棣登基后,念朱橞献城有功,封朱橞驻长沙,赠卫士3000,加赠岁2000石。然而,朱棣也知他的投降实属迫不得已,并非是真心的,所以对他很是防范。果然,朱橞在之后真有造反之心,妄图勾引蜀王朱椿结盟造反,推翻朱棣。永乐十五年,此事被朱棣查觉,遂将其废为庶人。

剩下蜀王朱椿、肃王朱楧、庆王朱栴、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等12位在靖难之役秉持中立态度的藩王,朱棣登基后,爵位依旧,封地依旧,未有变化。

朱允炆一朝20位在世的第一代藩王,在朱棣登基后,只有3位藩王被贬为庶人、1位藩王被降爵为郡王,其余16位藩王皆未有变化。除此,也只有1位藩王死于非命,即徐王朱允熙,他葬身于大火之中,其余19位藩王,包括之后被贬为庶人的,皆是善终。

除了第一代藩王,朱棣登基后,还存在着3位第二代藩王:秦王朱尚炳(朱樉之子)、晋王朱济熺(朱棡之子)、鲁王朱肇煇(朱檀之子)。秦王朱尚炳、鲁王朱肇煇爵位依旧、封地依旧,未有变化。

晋王朱济熺因朱棣对篡位心怀不满,被朱棣忌恨,加之其弟平阳王朱济熿又借机在朱棣面前不断诋毁他。故而,在永乐十二年明成祖下诏革去他的晋王爵位,并命他去守其父的陵园,改立济熿为晋王。

除此,潭王朱梓、赵王朱杞、湘王朱柏等3王因绝嗣,故国除,所以未有第二代藩王产生。

总得来看,朱棣对自己的兄弟、侄子还算过得去,还是顾念一丝亲情的,未对他们动起手中的屠刀,哪怕是谷王这般曾经意图谋反的藩王,朱棣也仅仅只是将其贬为庶人,并未有杀弟之举。单凭这点,朱棣比李世民来,还是更胜一筹的。

发生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至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的“靖难战争”,是明朝第一场皇室内战。开国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打着“奉天靖难”和恢复“洪武旧制”的旗号,从北平起兵造反。历经三年苦战,最终把他的侄子朱允炆赶下了皇位。

朱棣之所以造反,是因为朱允炆上台后对明朝藩王采取了严厉的打压措施。那么燕王夺位之后,在建文朝饱受打压的藩王们结局如何,朱棣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实质上朱棣对于藩王们的防范之心和朱允炆是一样的,只是他在政治上更为成熟,手段更为圆滑而已。笔者今天就来逐一介绍明初的这些藩王在永乐朝的命运。

南京城墙

建文时代:冰火两重天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元璋奉行的国策是“亲王戍边”,亲王们坐拥三护卫官军,驻守在帝国的各个军事要地。在朱允炆接手之时已经就藩的亲王名单如下,他们和皇帝的亲属关系如括号内所示:

秦王朱尚炳(堂弟),封国西安。晋王朱济熺(堂兄),封国太原。燕王朱棣(四叔),封国北平。周王朱橚(五叔),封国开封。楚王朱桢(六叔),封国武昌。齐王朱榑(七叔),封国青州。蜀王朱椿(十一叔),封国成都。湘王朱柏(十二叔),封国荆州。代王朱桂(十三叔),封国大同。肃王朱楧(十四叔),封国甘州(今甘肃张掖)。辽王朱植(十五叔),封国广宁。庆王朱栴(十六叔),封国韦州。宁王朱权(十七叔),封国大宁。岷王朱楩(十八叔),封国云南。谷王朱橞(十九叔),封国宣府。

以上合计十五位亲王,而尚未之国的在京亲王还有8人。

鲁世子朱肇煇(堂弟),韩王朱松(二十叔),沈王朱模(二十一叔),安王朱楹(二十二叔),唐王朱桱(二十三叔),郢王朱栋(二十四叔),伊王朱㰘(二十五叔),靖江世子朱赞仪(堂侄)。

对于这些在外亲王,朱允炆和他的智囊团有过一个结论:“诸王年长皆握重兵,久将难制”。而燕王朱棣,则被认为是刺头中的刺头,必须有理由要铲除,没有理由制造理由也要铲除。为了对燕王极限施压并逼迫他造反,朝廷先后将周王、齐王、代王和岷王废为庶人。而湘王不甘被羞辱,携王妃自焚而死。

在朱棣起兵之后,宁王和燕王合兵一处并肩作战。辽王和谷王则放弃封国,撤回南京。至此,在外亲王仅剩秦王、晋王、楚王、蜀王、肃王、庆王六人。有旧人哭,那就必然有新人笑。建文元年二月,朱允炆册封弟弟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熞为衡王,朱允熙为徐王。那么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这些宗室的命运如何呢?

靖难成功

永乐时代:温情面纱下的戒心

朱棣发动的“靖难战争”,无论他如何为自己洗白,正如刘伯温之子刘璟所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因此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是朱棣最为在意和纠结之处。为了标榜自己是太祖信徒,朱棣必须给予藩王们在洪武朝所受到的特权。但是鉴于自己的造反经历,朱棣又不得不对藩王们做出必要的防范。然而当务之急,还是先进行清算和平反。

  • 废黜、横死、贬斥:

建文帝的两个弟弟,吴王朱允熥和衡王朱允熞先是在七月份分别被降封为广泽王和怀恩王,随即在十一月被废为庶人,罪名是“不能匡辅其兄”

对于尚未成年的徐王朱允熙,朱棣先是将他降封为敷惠王,随其生母吕氏一起迁居懿文太子陵园。接着在永乐二年三月改封朱允熙为瓯宁王,以奉懿文皇太子之祀。但是永乐四年年底,16岁的瓯宁王在一场莫名的府邸火灾中受惊成疾,最终薨逝。

辽王朱植由于在靖难时站队建文朝廷,战后自然受到了打击报复。辽王在付出了原有的广宁三护卫的代价之后,才得以迁国湖广荆州。即使如此,依然在永乐十年被削去护卫及仪卫司,止给军校尉三百人备使令。

懿文皇太子剧照

  • 平反、复封

对于牺牲自己,撕下建文朝廷“仁义道德”假面具的湘王,朱棣内心充满了感激。所以他在登基之后不久,就派人在荆州为湘王和湘王妃重立衣冠冢。湘王死后,朱允炆赐了一个恶谥“戾”,朱棣改谥其为“献”。

惟我太祖高皇帝第十一子湘王,纯孝乗哲。遇害于苫块之间,穷苦沉抑。皇帝嗟悼无已,询咨群言,褒谥曰献,治其祠坟。—《湘献王神道碑文》

太祖第九子赵王朱杞早夭,故而湘王也可伦序为第十一子。

至于在建文朝被废的四位亲王:周王、齐王、代王和岷王,自然一一得到了平反和复封。其中周王和齐王被监禁于南京,代王监禁于大同,岷王监禁于漳州。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周王和齐王复爵。七月二日,下诏重修周、齐二王府宫殿。九月底,齐王复国青州。永乐元年正月,周王复国开封。

至于代王,朱棣在七月份召他来朝并给他平反,又诛杀了在大同城内负责监禁代王的都督陈质。岷王也在十一月从漳州来到南京,并重新复国云南。

大同代王府

  • 雨露均沾

宁王全程参与了靖难战争,按理应该得到最高的封赏,至少当年朱棣跟他说过“事成中分天下”的话。但是由于宁王护卫实力强大,深受朱棣忌惮。最终宁王的封国从大宁南迁至南昌,所属营州三护卫被改编。

谷王虽然在战争初期站队朝廷,但他在六月十三日打开金川门,是朱棣攻克南京城的头号功臣。因此战后谷王获得了“岁增米三千石”的奖励,封国也从宣府南迁至长沙。

对于建文朝未受牵连的其他在外及在京亲王,朱棣也进行了普天同赏。比如秦王朱尚炳的弟弟朱尚烐封兴平王、朱尚灴封永寿王、朱尚炌封安定王。晋王朱济熺的弟弟朱济熿封平阳王、朱济熇封广昌王。同时鲁世子朱肇煇袭封鲁王,靖江世子朱赞仪袭封靖江王。

桂林靖江王府

结语:朱棣在靖难之后,对于和建文帝朱允炆有关系的懿文太子系宗室实施了精准打击,对于建文朝被废黜的宗室进行了平反和复封,对于其他宗室则采取了大范围的怀柔,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稳定政权。

而在统治日益稳固之后,朱棣对于那些恃宠而骄,甚至暗怀异心的宗室们同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打击。永乐元年,代王和岷王并以“有罪”,被削去三护卫。永乐四年,齐王以“凶悖不轨”,并其诸子一起被废为庶人。永乐十二年,晋王以“谋为不轨”,并其子一起降为庶人同守晋恭王坟园。永乐十五年,谷王以“谋逆”被削爵为庶人,革其护卫及长史司等衙门。永乐十九年,周王被王府护卫检举“谋不轨”,最终以上缴周王府河南三护卫而了结。

说到底,当了皇帝以后,朱允炆也好,朱棣也罢,他们的想法立刻就会高度一致。削藩是肯定要削的,至于怎么削,能不能削成功,取决于朝廷和藩王之间的实力对比。

0
回帖

朱宸濠的宁王世系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