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真有宫斗吗
谢谢邀请。不负责任的说一声,皇宫里真有宫斗。而且这个宫斗不但包括皇后之间的宫斗,还包括妃子们之间的宫斗,以及太监们之间的宫斗。
今天我们就举三个例子来分别说。
1.皇后之间的宫斗:大清圣母皇太后慈禧与另外一个皇太后慈安的宫斗。
慈禧权倾大清50年,对皇帝都能行废立之事。但在慈安皇太后活着的时候,慈禧是完全夹着尾巴的。这姐妹俩一同行使大清最高权力20余年。外人看上去都是姐妹情深。
但我们从慈禧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慈禧皇太后是一个绝对心狠手辣的人,他怎么会对慈安如此的恭敬呢?
原因就是他们的老公也就是咸丰皇帝,在临死之前给慈安皇后留下了一道密旨:如果慈禧骄纵不法,就让慈安按祖宗家法治她。
正因为这道秘旨的存在,慈禧对慈爱一直非常的尊敬,有一次慈安生病了,慈禧还把自己胳膊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熬成了汤,为她治病。慈安非常感动,就烧了这个密旨,从那后慈禧便对慈安不客气了,不但剥夺了他所有的权利,还把他给弄死。
这就是太后之间的宫斗。
2.太监之间的宫斗。明朝的刘瑾和张永
我们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太监的权利是极大的。除了在内庭里是内相之外,在军权上,他们还有监军的责任。
明武宗朱厚照时,大太监刘瑾与大太监张永之间便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都是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专权天下。
刘瑾是专横跋扈,不但得罪了天下文人还得罪了军官们。张永就比较聪明了,他先是联合军官平定了怕乱。借着自己有功这个好机会,便和御史杨一清一起给明武宗上了刘瑾几十条罪状的奏折。
并再三要求皇帝逮捕刘瑾。而在刘瑾入狱的第2天,张永便联合文官们纷纷上述要求,严惩刘瑾。最后刘瑾被迅速判了,凌迟处死。
张永联合了文臣武将御史言官,一举扳倒了刘瑾,
这是太监们之间的宫斗。
3.妃子们之间的宫斗:战国时楚怀王的宠妃郑袖与魏美人的宫斗。
楚怀王新纳了一个魏美人,郑袖便失宠了。但郑秀想了一个办法:她刻意去结交这位美人,并告诉他楚怀王的喜好。取得了魏美人的信任。
然后她又干了一件很厉害的事儿:她一方面告诉楚怀王,魏美人嫌弃他有狐臭,另一方面告诉魏美人楚怀王不喜欢她的鼻子,要她没事把鼻子遮掩一下。
于是就有了每次楚怀王见到魏美人的时候,魏美人都在掩着鼻子的情形。而楚怀王以为是魏美人嫌弃他的狐臭。一怒之下割掉了魏美人的鼻子,还把她给杀了。
而郑袖又重新获得了楚怀王的独宠。
这是妃子们之间的宫斗。
4.所以说后宫之间的宫斗更是杀人不见血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不伦男女都存在着,粗俗点的直接体现在摩拳擦掌,委婉点的就是勾心斗角。自古历朝历代皇宫内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后宫宫斗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残酷战场,所以可以肯定的回答你,皇宫内真的有宫斗的情况,而且斗争还相当激烈。下面咱们就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宫斗:
后宫的那些女人们
古代帝王站在权利的最巅峰,他们所享受的都是最高级的待遇,包括后宫的那些女人们。咱们所了解皇帝女人们的情况,基本停留在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其实细数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大多都达不到如此大的规模。一般皇帝的后宫女人团大概在百人左右,比如明清时期基本几十上百人,我印象最深能达到千人的皇帝,也就是刚完成三国一统的司马炎。我们对皇帝后宫女人的数量存在误解,如果真都是千人规模的美女,那对于皇帝来说将是多么大的工程量,沉迷女色也不利于国家治理,想想司马炎发明的羊车望幸就知道女人多了皇帝也愁。
皇帝选择女人的随意性有多大
我们从小说或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皇帝微服私巡时,看到某个美女就收入宫中笑纳了,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率极低。首先皇帝根本不能随便出宫,因为那样会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严重的可能出去转一圈位子就没了,皇城外皇帝的安全也不容易保障,真正的皇帝出巡牌场浩大,而且每次所需要的资金更是笔不小的开支。能进入后宫到皇帝身边的女人,都有着非富即贵的家庭出身,而且要经过层层审核,要不万一把皇帝给咔嚓了,这种严重的后果谁也承担不起。基本上和皇帝走的最近的女人,身后都有着不小的家族势力,这是帝王为平衡大局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皇帝们的皇后不一定是最美的一个,但是大多都是背景最显赫的一位,所以帝王选择女人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考虑的外界因素也很多。
帝王女人不简单
电视荧幕上为我们展现的皇后也好,嫔妃也罢,无不是美丽动人,礼仪素质都优雅无比。其实这些后宫的女人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因为在那个惨烈竞争的环境下,不进则退,甚至一步走错自己的小命都无法保障。这些女人们整日无所事事,唯一的任务就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等待帝王的召唤,所以她们就会有大把的时间来琢磨怎么争得皇帝的宠爱。经常今天需要打压谁,明天需要陷害谁,而且使用的都是些见不得人的阴招,往往下手果决狠辣。
母以子贵的现实
在后宫女人争宠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这些娘娘们争斗时互相积攒的怨恨肯定少不了,甚至有些已经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境地,这类下过死手的仇恨根本无法化解。尤其是参与到争储战争中的娘娘们,那日后真是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胜出一方的儿子一旦上台,前期竞争过的对手肯定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其背后家族整体势力都会被连根拔起。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像题主所问“皇宫真的有宫斗吗?”其实答案是非常明确的,是有的,为什么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在学校有成绩比较,老师喜好比较,在工作有业绩比较,有业务争夺,在官场也有政治斗争,所以基本上只要是在现有机会少于总人数人数的情况下时,人们往往就会争个高下了,而皇宫自然如此了。
宫斗有着很多原因
皇帝拥有着众多的妻妾,而这些后宫的娘娘们却只有一个皇帝,并且她们所获得的权益通常是与皇帝对她的宠幸程度呈正比的,那么宫斗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让宫斗扩大化的却通常是这些娘娘们身边的人,比如她们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他们会帮助自己的主子参与宫斗甚至推动宫斗,毕竟若是自己的主子在宫斗中胜利了,自己所获得的好处也会更多。
再有一个便是,古时皇帝迎娶后宫妃嫔,她们的出身大多也是来自于当朝大臣或是大族之中,所以这些官员和家族也会推动自己家的娘娘们在皇帝身边为家族谋求更多利益,同样推动了宫斗。
还有一个便是这些后宫的娘娘们本身便是有能力者,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手段打破“男权社会”下女子权力缺失的局面,让自己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权利,这样的她们更会主动参与宫斗,在拥有一定实力后还会参与政治斗争。
举个例子,像吕后就把刘邦宠妃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在她还是太子妃的时候就用戟挑出怀孕嫔妾的胎儿等等
所以说,只有是在有自主意识的人行为下,古代皇宫宫斗是肯定存在的,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斗,皇家的利益相比于普通百姓更为巨大诱人,为了争宠、争夺皇位,斗争更为冷血、无情
这里略举几例历史真实事件来证明一下
一、骊姬为让亲儿子奚齐当太子,陷害太子申生和重耳、夷吾等公子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共八个儿子,他最喜欢的是后妻骊姬生的儿子奚齐。只是太子申生、以及公子重耳和夷吾都有贤名。
晋献公就先疏远申生、重耳、夷吾,让他们三个都去守卫边疆。
骊姬平时装得很贤惠,暗中却用毒计陷害太子等人。
晋献公给骊姬说:我想废掉太子,让奚齐当太子。骊姬就假惺惺地哭着说:申生被立为太子,诸侯都知道,他多次率兵打仗,百姓都依附他,为什么要因为贱妾我的缘故就废除嫡长子立庶子呢?您要一定这么做的话,我就自杀。
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柰何以贱妾之故废適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史记·晋世家》
骊姬转过头来,就对太子申生说:你父亲梦见了你的母亲齐姜,你去祖庙祭祀母亲,然后把祭祀的胙肉献给你父亲。申生就照做了,把肉交给了骊姬,骊姬在上面下了毒药。
等晋献公回来,有关官员就把胙肉拿给他。骊姬阻止说:这块肉从远方来,不能不试一下。把肉先给狗吃,狗死了;又让一个小太监吃,小太监也死了。
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飨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史记·晋世家》
晋献公在骊姬的挑唆下,很生气,太子申生就被迫自杀了。
骊姬又说,太子下毒,重耳和夷吾都知道,两个人听说后逃回封地。晋献公就派人讨伐他们,重耳和夷吾都被迫逃亡。
重耳流浪了19年,趁晋国混乱,才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二、秦二世胡亥为防止别的公子威胁自己的皇位,先后杀掉了二十多个公子和姐妹
胡亥本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没有资格当皇帝。秦始皇巡游的时候,胡亥因为受宠爱,就跟在身边。
巡游途中,秦始皇突发疾病而死。胡亥就和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合谋,假托诏书,当上皇帝,然后有假托秦始皇的命令,逼迫公子扶苏自杀。
回到咸阳后,他担心其他公子和大臣不服,就先一次杀掉了十个公子;又一次杀掉了留个公子和十个姐妹。
将闾等三个公子一向比较沉稳,胡亥找不到他们什么过错,就先把他们关起来,后来实在找不到理由了,就直接逼他们自杀。
(胡亥剧照)
将闾说:我们什么事都规规矩矩,哪里有不符合大臣的地方,你给我说出来,我就去死。使者道:我不知道,我只是奉命做事!将闾兄弟三人就流泪自杀了。
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内宫,议其罪独後。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吕后在刘邦死后,疯狂报复戚夫人刘姓宗室
吕后是刘邦的原配、结发妻子,给刘邦生了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她跟随刘邦造反,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
刘邦当了皇帝后,宠幸戚夫人,还想立戚夫人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戚夫人对吕后也不太礼貌。
幸亏诸位大臣极力反对换太子,再加上吕后请来了先秦四个大儒“商山四皓”,刘邦才不再提废太子的事情。
刘邦一死,刘盈当了皇帝,权力都把控在吕后手里。她先是把赵王如意毒死,然后又砍掉戚夫人的手脚,熏瞎眼睛,割掉耳朵、鼻子,把嗓子毒哑,做成“人彘”,放到罐子里,扔到厕所。
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邦的其他儿子也被吕后杀的杀,囚禁的囚禁,凡是威胁到儿子皇位安全的一律没有好下场。只有代王刘恒和他母亲薄姬一向小心谨慎,对待吕后十分恭敬,才免去一劫。
最是无情帝王家,宫斗剧里的剧情在古代后宫几乎都发生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朋友们,我是“北冥说史”,爱历史,爱文学,书写有深度的历史,做一个优雅的探索者。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宫斗,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历史上十分瞩目的两个字眼。除了那些轰动天下的大事,以及关于皇位的变更。宫斗似乎就是历史的主题了。或者其他的干脆都是插曲也可以。
当然,这么说就是以宫斗这个事件为主线来看的了。但确实宫斗在历史上确实是不绝于耳的,但是也是各有不同。
总而言之,关于宫斗戏电视剧描绘的很传神。但是后宫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很寂静的。寂静到走路的声音都显得难能可贵,但是另外一方面,勾心斗角这种事情确实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那么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喧嚣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一个职位而产生的,也就是皇帝。
为了权力,所以必然和皇帝有关。为了皇位,这个更是直接的触及皇帝。还有其他的,无论如何,基本上都可以和这个中心围绕,甚至于爱情。所以,皇帝只有一个,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他。但是皇帝只有一个,他的注意力永远都只有眼睛触及的那一片。
所以,肉少狼多,为了抢食,他们只好都往他仅有的那一片视野中跑去。于是就像竞技比赛一样,丰富多彩。
不会有那么多,因为皇宫其实特别大,你看现在的故宫,走下来得累死人,而且古代就只有个轿子,还得讲究平稳不失仪态,从自己宫里走到别人宫里都半天了,再回来又得半天,哪有那么多时间宫斗。但是还是有的。
历史上热衷贡献宫斗戏码的妖妃总共就那么几位,想在压抑又礼法森严的清朝后宫找出这样一位就更难。至于清宫剧里很多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后宫毒瘤”真实历史中其实都是温婉贤淑的皇家贤内助。 比如清朝有这么一位妃子,皇帝是这样评价的:
“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
猜出她是谁了吗?这位就是《甄嬛传》里飞扬跋扈、赏人“一丈红”的年妃。一生恭谨谦和的皇妃没想到最后坑她的竟然是编剧。
再延伸下背景,数字之道编辑查阅了历史论文、文物专家著作、故宫博物院出版物、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清代宫廷会典等,还原真实的紫禁城升(si)职(bi)之路。PS以下内容为清王朝后宫。
第一幕 进宫选拔记
开启紫禁城升职记首先得进宫。除了穿越以外,正经古代少女想进紫禁城只能通过选秀。清代有两种选秀女的方式,少女们究竟会拿到哪种剧本要看出身。
八旗秀女—选妃
按照清朝规定,八旗女子凡到了13、14岁必须要参加秀女选看,只有落选后才可自由婚嫁。
如此精挑细选出的想必一定都是高贵优雅的美人。不过很多人欣赏过清代后妃们的画像都觉得一言难尽,说好的后宫美女如云呢?皇帝太惨了!
清代选妃并非选美女,而是挑选门第和德行都适宜的女子,比起颜值,端庄、贤淑等特质更易博得青睐。贪恋美色有违满清祖训,对不起列祖列宗是严重过失,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可能受到训诫。
在伦理观念、维系贵族血统的影响下,清代八旗秀女的选择范围不断缩小。到清朝晚期,官员敷衍了事,旗人也不重视,光绪年间甚至出现“无人可选”的状况,这一制度最终走向消亡。
出身高贵能参与选妃,内务府出身的秀女就只能去选宫女了。
内务府秀女——选宫女
清代不存在麻雀变凤凰。除妃嫔外,挑选宫女对出身血统也有要求,因为宫女们一旦得到皇上宠幸,也是可能一跃成为后宫宠妃的。内务府包衣相对王公贵族虽然等级较低,但是作为上位者的世袭仆从,他们的身份地位相比平民百姓还是要高出一等。平民家的女儿注定无缘皇城。
第二幕 后妃升职记 排位决定“伙食”
排位决定“伙食”
后宫中,嫔以上为“主位”,有朝服、朝冠,贵人往下则属于低等品级,皇后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且有协理后宫之权,为了后宫和谐,有皇后在位时一般不会册立皇贵妃。
皇后与嫔妃的关系既是妻妾也是君臣,妃嫔见皇后和见皇上一样须行臣妾之礼,适逢节日、庆典、皇后生日还要行礼祝贺。宫中等级不仅决定关乎权力还决定了生活质量,除礼数外,从衣着到每日膳食都严格按照身份地位区别。
升级路漫漫
深宫岁月不甘心数地砖,想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清代册封妃嫔一般为逐级加封,由答应常在等低位逐级晋升为贵人、嫔、妃等高位。除非是赫舍里皇后这样小小年纪就成人生赢家,一般妃嫔在宫中的晋升之路可是一段由青春书写的漫漫长路。
逐级晋升到高位最快也要12年之久。觉得太慢?这已经是著名宠妃的开挂模式了,独得皇宠的尚且如此,更多的嫔妃可能过了几年就被皇帝遗忘在深宫中。后妃最多的乾隆到了暮年时自称“只有二妃二嫔”。然而据《请皇室四谱》统计,乾隆84岁时健在的妃嫔仍至少有9人。这就尴尬了,不知老皇帝是真记性不好还是故意的。
不过有时皇帝对妃子爱得深沉也可能不按常理出牌。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董鄂妃,在被立为贤妃后仅过了4个月就被越级晋封为皇贵妃,她去世后顺治帝还将她追封为皇后。这样跳级是极少数,大多数情况还得按规矩来。
上位避坑指南
宫女为起点的晋升路是艰难模式,除了要忍受繁重的工作、打人不选日子的主子,还有可能在泡到皇帝之前就因为笨、病被赶出宫。对,你没有看错,太笨也是会被赶出去的。
没有被赶出宫,顺利得到恩宠也请注意谨言慎行,不要企图迷惑皇上。清朝祖训“不得沉迷后妃”,后宫中还有针对皇上的“防沉迷系统”,皇上和后妃的“夜生活”清廷有严格规定,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比如超时,后妃们就要受仗刑,另外内监会在皇帝寝宫门外诵读祖训,皇帝需披好衣物跪着听完。慈禧太后还是懿妃时就因此吃过苦头,咸丰帝和爱妃厮混不理朝政,结果懿妃被带到皇后处,先被数落了一遍过错,接着就挨了板子。
不得宠没出路,得宠还要受皮肉之苦,如果还仗着皇帝的喜爱为所欲为更是大忌,一旦触犯了宫规就只能等着降级。乾隆的小女儿十公主生母汪氏就曾体验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得到皇帝宠爱后,汪氏内心膨胀了,一次竟失手将宫女打死。主子虽是主子,但也不可滥杀无辜为所欲为。汪氏从妃贬为嫔。要不是后来有备受宠爱的十公主,以后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幕 本宫不死 尔等终究是妃
熬过了漫长的后妃升级之路,躲过一路各种坑,皇后宝座就在眼前。当宠妃难,当皇后更难,这最后一步可能是最远的一步。不信我们就来看看清朝28位皇后(多尔衮生母情况特殊,未算在列)都是怎样站上后宫食物链顶端的。
清朝大多数皇后,都是端庄有教养的名门闺秀,一早被皇室选中成了皇帝未登基前的嫡福晋或者小皇帝的大婚对象。如果没有一步登天的命,就要盼望养出好儿子,如果儿子继位,生母也会被尊为先帝的皇后。否则只能在宫中熬到高位,还要等皇后崩逝才有机会。鉴于清朝200多年历史中活着被废的皇后只有1位,真的想像电视剧、宫斗文里靠后宫争宠上位,期待皇帝有朝一日废了皇后,建议少说话、多做梦。
真实的紫禁城后宫可能还不如吃鸡刺激。少些宫斗套路,多些运气和耐心,荣华富贵说不定就在前方。
PS.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满足?西太后抢班夺权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