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拍摄于1984年,改编自李存葆的同名小说,讲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段历史,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由吕小禾、唐国强、何伟、盖克、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联合出演。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战前九连的生活状态和指导员的适应阶段,第二个部分为战争环节,重点突出了几位英雄人物和指导员人物的转变;第三部分为战后,国家对军烈家属的抚恤慰问和细节刻画,突出了时代问题。
在第一部分,靳开来(排长)是一位心直口快,做实事、正直、有正义感的人物,但是喜欢gossip(嚼舌根),由此,不受领导待见,梁三喜(连长)是一个正直、关心连队上下,但顾忌太多的人,这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还有这两个人都是从农村来的,身上印着浓厚的质朴精神,指导员赵蒙生是一个高干子弟,一开始在军政部做摄影记者,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是一个自私、没有责任感的人,在第一部分,三个主要人物中靳开来和指导员之间有冲突,源于靳看不惯指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因为指导员的心思根本不在连队,也正是如此,放心不下的连长,凡事都细致观察并陪同着指导员熟悉连队,几番推迟自己回家的行程,待前线紧张之时,连长最后不得不以家书形式告知其妻玉秀无法回家了,这为战后军队慰问、官兵欠款以及连长遗书等情节埋下了伏笔。
大家在玩儿牌,靳开来拿出和老婆孩子的照片给指导员看,照片在文末
在第二阶段,战时告急,指导员终于收到了调动令,但这时被连长知道了,因为连长恰好接到了一个上级打来通知指导员的调动事宜的电话,为此,连长十分愤懑,算是看透了指导员,但是又表现出了沉着冷静和智慧的一面,他激情地向指导员表明了指导员面临的选择,要么去往战场要么逃避战事,尽管指导员早已有自己的选择,但是经指导员一批评和指出,他明白了在战争面前当逃兵的后果,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耻辱是不可接受的,而且还是已经被官兵们普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已无多少威信可言,高干子弟和农家子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在这里,至少前者还可利用权力逃离战争,尽管为人所不齿,但是农家子弟是没有选择的,指导员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决定留下来和大家一起面对战争。
这是一个勇敢的决定,也是一次人格升华的决定,这个决定让他在之后的经历中,除却了懦弱、逃避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英勇、也越来越令人尊敬。
战前连长接到指导员的调动电话
在大家准备到前线去时,喝酒的场景是一个亮点,大家都在互相敬酒,指导员拿出了洋酒,靳开来又将嘴炮对准了指导员,这时指导员一下击碎了酒瓶,喝下了五粮液白酒,这个场面让指导员终于丢下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开始接地气,也赢得了靳开来的尊敬,两人握手言和,为什么说赢得了靳开来的尊敬呢?因为有一段对话特别令人感动,那就是事后,靳开来在和连长商量尖刀排的时候,靳说不能让指导员去,因为指导员是受过教育的,底层人民打心底里还是尊敬文化人的,当然他也不让连长去,因为他太了解连长了,他反倒像是连长的兄长,不仅帮连长买了回家的车票,还将自己42码的皮鞋给连长穿,最后敢死队的任务也非要从连长那儿挣过去,尽管他刚被临危受命为副连长,连长的执着还是压过了靳开来的好心,我想在军队里,战场上最重要的情怀莫过于兄弟间的战士情谊。
战前最后一顿酒,指导员的味美思和靳开来的五粮液
战争中还有几处情节令人感动。
一个从北京来的小战士,充满了激情、拥有成为军中元帅的梦想的“小北京”(战时的名字,后发现是军长的儿子雷凯华)。。“小北京”有两个镜头令人关注,一是他在行军中拿着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在阅读,二是主动去炸碉堡,但是意外的是,装好堂,试了两次炮弹也没有发出去,不幸殒命,后来连长过来,才发现炮弹过期了,而且行军中的很多炮弹都过期了,这令他来不及愤怒,换好炮弹后继续打仗,这是我们在越战中的一个现实问题,WG期间荒废了军需,后来听说我们打越战较久,一是军队长期没打战,所有部队轮流上,可练兵;二是,炮弹都生锈了,也都拿去打掉,这不免令人想到李鸿章时期的江南织造厂,尽管情况不一样,但还是令人心虚、心寒。
“小北京”的《战争论》
“小北京”主动去炸碉堡
但炮弹居然是过期的,不幸殒命
第三个镜头是靳开来带领战士去砍甘蔗为战士解渴,后踩中地雷牺牲,四是,连队攻上敌人高地后,连长一脚踹开以为平安无事的指导员,后中弹牺牲,这两个情景都是两位连队军官为战士安危着想,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牺牲的,令人动容,肃然起敬。
靳开来踩地雷牺牲
第三部分,是战后军队对军烈家属的慰问和总结,这一部分缓缓叙述,揭开了所有人的秘密,也把国家的苦难和所有人的伤痛联系了起来,在这个环节中国家与个人,集体与个人仍然是充满了矛盾。
一是通过对靳开来家庭以及家属的描述,刻画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美好期待:那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
靳开来的天伦之乐,妻子由斯琴高娃扮演
尽管靳开来砍甘蔗为战士们牺牲了,但是最后却没有一个奖章给与这样一个英雄以肯定,没有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他是去砍甘蔗牺牲的,不符合纪律;二是他平时心直口快,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特别是不受领导喜欢,坏在了嘴上,从理智上来讲,这都不能抹去他是一个英雄的事实,如果没有他冲锋陷阵,没有他为官兵砍甘蔗,也许所有连队战士都牺牲了,我认为他是一个真实的,有人情味,没有被体制化的人,当然也是英雄,可是他却像《芳华》里的刘峰一样,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吗?不啊!我们的价值观正是要求我们去做这样一个正直的人,去为身边人考虑,去帮助身边人,为何,这样的好人却没有好下场?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太多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了,后来雷军长谈到靳开来的事情时,也无不动容地谈到:中国要是多一些想靳开来这样讲真话,做实事的人,国家就兴旺了,指导员经历战争后,也受到了洗礼,态度、为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转变,开始为靳开来抱不平,将一级勋章给予了靳开来的家属,我想他是学习到了靳开来和连长以及“小北京”的精神,或者说是真正理解了军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军长说出了真话:有些领导干部就喜欢听阿谀奉承
爱提意见的人,到死都不放过
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
二是,连长家属的到来。
玉秀是一个真正的好媳妇,心地善良、持家、守孝道,具备了中国很多的传统美德,能娶到这样的媳妇,绝对是一个男人的幸福和幸运。
她是深深爱着连长的,深夜在连长坟前的哭泣,让她终于如释重负,作为一个农家女人在家操劳的辛酸,思念丈夫急切的期盼,以及对丈夫逝去的现实,让这样一个传统女性在白天、在众人面前不能表现出来,只有到了丈夫坟前,她才 finally真正地面对自己,真正地哭诉自己的心里话,令人再次感怀,后来指导员他们找到了玉秀,才明白玉秀不见踪影的原委,但这时,在墓地不止玉秀一个人,还有一位老父亲,那就是雷震-军区的司令员,他的儿子“小北京”(雷凯华)也在九连作战中牺牲了,他不是以一个军长身份来祭奠英烈,而是一个真实的父亲,这与指导员母亲的表现全然不同,尽管指导员母亲是老革命,但已成为权贵,为儿子的调动费劲心思,生怕意外,特别是在战争打响时,居然将电话打到了作战指挥部,向司令要人。
在墓园哭诉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