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丫鬟宝珠瑞珠为何一个自杀一个守灵
两个丫鬟都因为耳闻目睹了不该看不该听的事。为了免遭毒手,宝珠先畏惧自杀,撞柱而死;瑞珠见此情景,便自愿认死者秦可卿的义女,愿为其扶棺守灵,随灵柩出发,离开宁国府,避免再遭毒手。
宝珠和瑞珠都是宁国府的丫鬟,她俩目睹了贾珍与秦可卿翁媳间的暧昧情事,估计已分别遭到贾珍的威胁。现在秦可卿死了,宝珠害怕贾珍灭口,又无计可施,便触柱而亡。瑞珠见此,"自愿"作可卿义女随起举哀,极尽哀伤。后来随灵柩出贾府后死活不肯回去,逃避暗害。
《红楼梦》通过两个丫鬟的悲惨命运,愤怒控诉封建统治者对奴隶的摧残,揭示了贾府"诗书簪缨之家"的外表下掩盖着的丑恶嘴脸,对"每日家偷鸡戏狗"贾珍之流道貌岸然下禽兽不如丑态毕露进行尽情描述。
谢谢邀请!忠诚,在封建社会使跟将就的。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皇帝叫忠君。忠于自己的主人,也有烈仆忠仆之说!那么瑞珠只所以撞死,很显然是自己知道了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苟且之事,贾珍岂能没有作为,贾珍不杀人灭口已是很是不错了!那个时代死一个丫鬟不如一条狗。都是买来的丫鬟!所以瑞珠之死,应该是贾珍安排的或是威逼利诱的结果,这样瑞珠早晚一死,秦可卿死了,她撞死,也能得一个名声,贾珍随即令以孙女之礼安葬!宝珠则是愿以秦可卿义女的身份,为秦可卿守孝等!秦可卿没有子女!这也算是一个圆满!宝珠这样也一样得到一个名分和暂时的安全!
这其实是两个人迫不得已的选择。
红楼梦第13回中写得极为简略,只有一笔:秦可卿之丫鬟。这说明瑞珠和宝珠是秦可卿的身边人。对于瑞珠的身份,书中没有说清,宝珠则明确的指出是小丫鬟。
红楼梦里贾府的规矩,每个主子身边都有不同等级的丫鬟侍侯,大丫鬟相当于半个主子,参与主子大多数的生活;而小丫鬟一般是负责打杂跑腿儿的。从这点判断,宝珠是小丫鬟,瑞珠则是大丫鬟。
通常来说主子死了,丫鬟们一般都会被遣散处理,不至于到寻死觅活的地步,所以瑞珠和宝珠的做法必有其不能说的原因。细读红楼梦,名医张友士为秦可卿诊病时的两个细节透露出来一丝端倪。
第一个细节,张友士到贾府为秦可卿把脉看病,把脉时是这样的:家下媳妇们捧过大迎枕来,一面给秦氏拉袖口,露出脉来。第二个细节,张友士与贾蓉探讨秦可卿病情时,秦可卿身边一个贴身服侍的婆子搭话说,张友士看病高明,说的症状于秦可卿的情况一样。这2个细节里暗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病中的秦可卿身边只有婆子们伺候,没有丫鬟们保障。丫鬟们都干什么去了呢?只有一种可能:被看管起来了。
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作者在写秦可卿死时,原笔是淫死天香楼,也就是说秦可卿是因私生活不检点,被人发现看破,不得已而为之。贴身的说瑞珠、宝珠自然知道秦可卿的死因。
为了防止丑闻的扩散,自然会被看管,也会按不同的方式处置。宝珠是个小丫鬟,年纪小、参与的事情不多,只要封口即可;与之相比,瑞珠作为秦可卿的大丫鬟,知道的秘密可能太多了,只能一死了之。
所以瑞珠触柱而亡,宝珠甘为秦可卿义女,不是两个人自愿的,而是在被看管之后,胁迫之下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
虽然我不一定认同秦可卿的公主身份,但是她的身份也绝不是什么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其身份一定是特殊的,所以她的死也一定有秘密,自然两个贴身丫鬟就是留下来的活口了,知道的秘密定不会少 所以自尽也好,认作义女守灵也罢,也就不难理解了。
秦可卿身上压着两座巨大的火山。
一座是她的身世,废太子被隐藏的女儿,如果被发现随时祸及隐藏她的贾府。
还有一座是她和贾珍长期扒灰的事实。
秦可卿的贴身丫鬟一定或多或少知道这两件事,或者说亲眼目睹,只是秦可卿和贾府的人假装不知道。捅出这两件事不仅丢掉饭碗,性名难保。
秦可卿死后,两位丫鬟对于这两座火山依然有引爆的巨大危险。尽管她们不想暴露,但也百口莫辩。如果有莫名的压力对她们袭来,很难保证她们不会说出事实,火山大爆发。
贾珍应该威逼利诱过秦可卿的丫鬟们,要不随秦可卿而去保住一家老小安危,要不带着一切秘密像泰坦尼克永远沉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