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呢

45分钟前阅读2回复0
花花
花花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5071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1424
  • 回复0
楼主

这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战争频繁,而且每次动辄上万军队作战,那么战争过后又是怎么去给士兵们计算功劳的呢?

收集凭证

在商鞅变法中,有一个激励战斗的政策——奖励军工,其方式便是通过士兵们收集敌人的头颅并且统计数量作为军功计算的方式,在楚汉战争中,该下之战的时候,刘邦也曾说过斩项羽者奖万户侯,这样也就使得后来有五个士兵瓜分了项羽的尸体,事后他们皆封了侯,在战争中士兵通过收集能够证明自己斩杀敌方的凭证便作为了军功计算的一种方式。

古代士兵如何算功勋?

整体嘉奖

这一种方式变简单明了的多了,在古代战争获得胜利以后,朝廷一般会对在战争中起作用较大的军队进行整体奖励,如军官升军阶,士兵发粮饷等,但这样的情况也会造成一个弊端,即在个人的层面上没有得到公平的奖励。

古代士兵如何算功勋?

我的回答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我国古代的军功制度

在我国古代的军功制度,在各个朝代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区别,不便一概而论,不过首个最系统、最完善的军功制起源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并成为后世相关制度的基础,这里就聊聊商鞅变法对军功制度的规定。

秦国军功的证明“材料”

就是敌人的脑袋,也就是“首级”。

作战时,秦军士兵在杀掉敌人后,会及时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身上,然后接着杀敌,脑补一下,这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古人头发长,比较容易绑……)

由于首级最有辨识度,能避免杀良冒功的现象,后世普遍沿用了这一方法,但若是军纪不好的队伍,也会出现由于忙着抢脑袋而贻误战机、甚至反胜为败的情况,比如公元589年隋军灭陈之战时,彪悍但人心混乱的南陈军队就因此出了大漏子:

陈兵得人头,皆走献陈主求赏,弼知其骄惰,更引兵趣孔范;范兵暂交即走,陈诸军顾之,骑卒乱溃,不可复止,死者五千人。

回到秦国这边来,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军功爵分为20级,最低的一级叫“公士”,包括校、徒、操;从二级到四级叫做“卒”,每个爵位都有对应的称谓比如二级叫做“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等;

编制方面,五个卒编为一伍,打仗时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被罚,但是如果能取得一颗敌人首级,就能免除处罚;

每五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将,这两级领导在作战时如果一颗首级都没有,他们自己就会被杀;但是如果团队能获得首级33颗及以上,屯长和将将各升一级爵位;

统领500人的将领,配有短兵50人;统领1000人的则有100短兵,以此类推,打仗时,要是将领战死,他手下活着的短兵都要受刑罚,但若是能获得一颗敌人的首级,就能免罚;

攻城战时,参战队伍获得敌人的首级要达到 8000颗才被视为满足条件;野战时则只需要要达到2000颗,符合这些条件后,部队中所有人都会被升一级爵位;

能够在战斗中获得对方甲士首级一颗的,就能升一级,还能增加田地一顷、宅地九亩;

作战结束后,把所有人获得的首级公示三天,以避免杀百姓或战友领功的现象,三天后,如有没有疑问,就按照规定封赏;封赏的期限也设为三天,这期间没落实的,责任人要被撤职。

商鞅变法对军功制度的规定

秦国军功的证明“材料”,就是敌人的脑袋,也就是“首级”,作战时,秦军士兵在杀掉敌人后,会及时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身上,然后接着杀敌,脑补一下,这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古人头发长,比较容易绑……)

由于首级最有辨识度,能避免杀良冒功的现象,后世普遍沿用了这一方法,但若是军纪不好的队伍,也会出现由于忙着抢脑袋而贻误战机、甚至反胜为败的情况,比如公元589年隋军灭陈之战时,彪悍但人心混乱的南陈军队就因此出了大漏子:

陈兵得人头,皆走献陈主求赏,弼知其骄惰,更引兵趣孔范;范兵暂交即走,陈诸军顾之,骑卒乱溃,不可复止,死者五千人。

回到秦国这边来,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军功爵分为20级,最低的一级叫“公士”,包括校、徒、操;从二级到四级叫做“卒”,每个爵位都有对应的称谓比如二级叫做“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等;

编制方面,五个卒编为一伍,打仗时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被罚,但是如果能取得一颗敌人首级,就能免除处罚;

每五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将,这两级领导在作战时如果一颗首级都没有,他们自己就会被杀;但是如果团队能获得首级33颗及以上,屯长和将将各升一级爵位;

统领500人的将领,配有短兵50人;统领1000人的则有100短兵,以此类推,打仗时,要是将领战死,他手下活着的短兵都要受刑罚,但若是能获得一颗敌人的首级,就能免罚;

攻城战时,参战队伍获得敌人的首级要达到 8000颗才被视为满足条件;野战时则只需要要达到2000颗,符合这些条件后,部队中所有人都会被升一级爵位;

能够在战斗中获得对方甲士首级一颗的,就能升一级,还能增加田地一顷、宅地九亩;

作战结束后,把所有人获得的首级公示三天,以避免杀百姓或战友领功的现象,三天后,如有没有疑问,就按照规定封赏;封赏的期限也设为三天,这期间没落实的,责任人要被撤职。

商鞅变法对军功制度的规定

秦国军功的证明“材料”,就是敌人的脑袋,也就是“首级”,作战时,秦军士兵在杀掉敌人后,会及时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身上,然后接着杀敌,脑补一下,这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古人头发长,比较容易绑……)

由于首级最有辨识度,能避免杀良冒功的现象,后世普遍沿用了这一方法,但若是军纪不好的队伍,也会出现由于忙着抢脑袋而贻误战机、甚至反胜为败的情况,比如公元589年隋军灭陈之战时,彪悍但人心混乱的南陈军队就因此出了大漏子:

陈兵得人头,皆走献陈主求赏,弼知其骄惰,更引兵趣孔范;范兵暂交即走,陈诸军顾之,骑卒乱溃,不可复止,死者五千人。

回到秦国这边来,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军功爵分为20级,最低的一级叫“公士”,包括校、徒、操;从二级到四级叫做“卒”,每个爵位都有对应的称谓比如二级叫做“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等;

编制方面,五个卒编为一伍,打仗时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被罚,但是如果能取得一颗敌人首级,就能免除处罚;

每五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将,这两级领导在作战时如果一颗首级都没有,他们自己就会被杀;但是如果团队能获得首级33颗及以上,屯长和将将各升一级爵位;

统领500人的

0
回帖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呢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