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安于现状
背景: 宋朝建国初期,许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等都想精忠报国,但南宋的皇帝却安于现状。
原因: 主要原因是赵匡胤种下了祸根,即“杯酒释兵权”,让将军们解甲归田,从此种下祸根。
后果: 各股军事力量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狼上狗不上,如戏剧《杨家将》所示,关键时刻国家无可用之兵,打了胜仗又不敢大胆封赏,唯恐他们威胁到江山社稷。
因素二:金蒙帝国的强大
背景: 据说金朝骑兵部队闻名于世,而蒙古则出了个千年一遇的枭雄铁木真。
原因: 金朝起自白山黑水,那里常年苦寒,锻炼了女真人吃苦耐劳的特点,同时他们长期过着渔猎生活,锻炼女真人过人的射猎本领,所以战斗力很强。
后果: 蒙古骑兵,一直以轻骑兵为主,少量中重骑兵,机动性极强,尤其擅长长途奔袭,后勤方面,几乎全是蒙古马,耐粗饲,耐力极强,蒙古骑兵总是携带几倍的马匹,几乎日夜论换赶路,饿了就喝马奶,经常带大批牛羊奔袭,马牛羊只需啃草,快速奔袭时只随身带肉干,然后基本就靠抢掠,再不行就干脆吃人肉,后勤优势比较大。
: 这种轻骑兵的战斗方式,使得金军具备了极高的战斗力和防御能力,成为南宋的一大威胁。
因素三: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背景: “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有效防止了将领的拥兵自重,巩固了中央集权,但也同时有它的不利影响,最重要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 这种政策导致了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士气不振,武备松弛,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再加上机构臃肿,武人丧气,文官贪污,吏治败坏,统治阶级“强干弱枝”的思想,没有积极加强防御,而是在外交上一贯采取屈辱忍让、纳币求和的做法,沉重的纳税负担使农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宋的灭亡。
宋朝之所以选择了偏安政策,不仅是因为统治者软弱,还因为金国的强大,宋朝的懦弱、轻视武力、缺乏统管军队的能力以及严重的财政压力,都使得它们无法抵御金国的强大攻击,宋朝的统治者只能采取保守策略,选择暂时苟安,等待时机重新恢复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