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地道英语翻译,全文如下】【不要翻译机】: 当你编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查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正好爬上了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在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上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些路无法走到,有些空气令人窒息,有些人在写字楼中完全消失不见。
同为内陆国的老挝和蒙古国,它们是如何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
中国与北邻的两个邻国——老挝和越南,老挝与世无争,而蒙古则“二意三心”——在两大邻国之间想不止一个“第三邻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与中国共享505公里的边界,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75万(2016年),GDP159亿美元,贫困率为23.2%,预期寿命66.5岁。
地理环境塑造了国家的性格,北部和东部的高山、山脉阻碍了历史上的邻国前进的脚步,湄公河两岸聚集了大部分重要城市,连接起了南北地区,山水相连,适合耕种,使得各族群得以安居乐业,和谐相处,佛教作为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帮助人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文化框架。
在过去,暹罗(泰国)、越南和法国对老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暹罗是封建王朝的典范,越南是社会主义的引领者,法国则是排除前两者吞并企图,最终确立了老挝的现代国家地位。
近年来,中国取代了法国,与泰、越一道成为老挝前三位投资国。
媒体认为,老挝人对自己的梦想充满了浪漫色彩,但现实却并不那么乐观:“最不发达”的阴影笼罩在他们的头顶,心中没有多少负担,他们性格善良,自由散漫,每天只工作两三个小时,生活节奏缓慢,无需承担太多压力,他们懂得“没关系”的口头禅,从容淡然,享受着佛性的美好。
1997年,老挝加入了东南亚共同体,得益于外资投入水电、黄金和铜矿开采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老挝经济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保持了年均6%的高速增长,服装、木材、园艺行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11年吸引了超过295万名外国游客,旅游业持续稳定增长,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蒙古国北面与俄罗斯相邻,东、南、西三国都与中国接壤,边界线长达4710公里,国土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哈萨克斯坦,2016年末,蒙古国人口302万,GDP111亿美元,贫困率为21.6%,预期寿命69.8岁。
蒙古以其独特的“蓝天之国”著称,一年中有270天阳光明媚,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矿产资源丰富,曾经被誉为“加拿大式的蒙古”,蒙古已探明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以煤炭、黄金、铀矿和铜、钨、钼、铁、磷等为主,其中煤炭1520亿吨,焦煤产量巨大,铜矿20亿吨、黄金3100吨、铀139万吨等矿藏闻名世界,蒙古面临的问题包括能源依赖于俄罗斯、矿产资源短缺等问题。
畜牧业仍然是传统产业和经济的基础,目前全部私营化,从业人数达到32万(2012年底),产值占农业的80%、出口的10%,现代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天吃饭,农业水平低,从业人员仅6万人,近年来,旅游、建筑业、电信业等产业快速发展。
藏传佛教(喇嘛教)是蒙古人的主导宗教,它始于公元13世纪从西藏传入蒙古,1921年前,全境共有庙宇1118座,喇嘛数量众多(占当时男性的一半以上),此后,社会主义制度下喇嘛还俗,几代新人信教者聊着,上世纪90年代后,宗教势力与传统文化逐渐恢复,喇嘛教信徒不断增加,国语为蒙古语,蒙文以前采用回鹘字母为基础创建的竖写体(它是马背上民族最初在马脖子上书写即竖写形成,至今仍由内蒙古族人使用),1946年改用了斯拉夫西里尔字母的横写新蒙文,1992年议会决定重新使用回鹘竖写体文字,但由于种种困难,这个计划最终未能成功实施。
在这样一个没有官方权威的地方,传统的文字推广依旧艰难,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推广新的语言和文化,希望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