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有3个区、1个县、2个县级市(行政区划2020年7月),分别为: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
扬州市下属各区、县、县级市详细街道、镇划分数据(统计用城乡划分):广陵区: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文峰街道、曲江街道、李典镇、沙头镇、头桥镇、湾头镇、汤汪乡、广陵经济开发区、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
邗江区:邗上街道、蒋王街道、汊河街道、双桥街道、梅岭街道、甘泉街道、新盛街道、竹西街道、瘦西湖街道、公道镇、方巷镇、槐泗镇、瓜洲镇、杨寿镇、杨庙镇、西湖镇、双桥乡、城北乡、江苏省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维扬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
江都区:仙女镇、小纪镇、武坚镇、樊川镇、真武镇、宜陵镇、丁沟镇、郭村镇、邵伯镇、丁伙镇、大桥镇、吴桥镇、浦头镇、立新农场、江都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
宝应县:安宜镇、氾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开发区管委会。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子津街道、文汇街道、施桥镇、八里镇、朴席镇。
仪征市:真州镇、新集镇、新城镇、马集镇、刘集镇、陈集镇、大仪镇、月塘镇、青山镇、原种场、蚕种场、园艺试验场、水产试验场、捺山茶场、汽车工业园、开发区、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化学工业园区。
高邮市:高邮街道、龙虬镇、汤庄镇、卸甲镇、三垛镇、甘垛镇、界首镇、周山镇、临泽镇、送桥镇、菱塘回族乡、城南经济新区(车逻镇)、经济开发区(马棚街道)。
扬州现辖邗江、广陵、江都3个区,高邮、仪征2个县级市和宝应县。
201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将邗江区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等5个镇并入广陵区;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维扬区行政区域并入邗江区,扬州市设广陵、邗江、江都等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等2个县级市。
为何古代骚人如此的偏爱扬州,扬州是典型的文化上的江南地区吗?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梁朝人殷芸在《小说.吴蜀人》一文中记叙:
有一群朋友在聚会时各言其志,一人说:“我想当扬州刺史”;一人说:“我愿在扬州发财”;第三人说:“我想骑鹤成仙,在扬州上空遨游”;最后一人则求“腰缠十万贯,驾鹤上扬州”。
实际上他把以上三人的愿望全部包括进去了,可见在古人眼里,扬州不但风景好,还是升官发财的好地方啊!
早在隋唐时代,南北大运河开凿,扬州城位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南北大冲,百货所集”,故有"富甲天下"之美称,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杨州又成为全国食盐供应中心,当时,扬州城里盐商云集,水上盐船如梭,国家财政收入一半靠盐税,扬州的两淮盐税又居其半,就是说扬州盐税占大清整个税收的四分之一,盐业的兴盛促进了百业的繁荣,于是四方大贾纷纷到扬州经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光李白、孟浩然这样的文人墨客下扬州,连皇帝也仰慕而来,乾隆数下扬州,民间的富商巨贾争相接待,大盐商江春独揽接驾之功,后来又为了讨好乾隆,组织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直接促成了国粹京剧的诞生。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经济繁荣为扬州带来了独特的"青楼文化",扬州女子钟灵俊秀,才艺俱佳,在诗词、音律、绘画、书法等领域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种能与异性之间的艺文交流,在男女有别的正统社会,自然令文人骚客无比向往。
"士妓交谊",让一部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文人,与那些天生丽质而又沦落风尘的女子,互相同病相怜,萌发出一种惺惺相惜之感,比如杜牧,在失意潦倒之时,便时常沉溺于青楼之中,听玉人吹萧,看歌舞楼台,写下了诸多狎妓之诗,留下了青楼薄幸之名,在扬州留存有大量士妓交谊的佳话。
古扬州曾是大禹时期的九州之一,地理范围涵盖苏皖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扬州城位于苏北里下河流域,江北水乡特有的人文风情,一点也不比江南水乡差。
由于扬州位于南北交通的要冲,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即带来了物质上的繁荣,也使扬州文化兼容并蓄,呈现多元文化的特色。"淮扬菜"、"里下河文学流派”等都有独特的地域印迹。
"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赖在扬州"。
如此繁华富庶、美景佳人齐聚之地,怎能不令古代文人骚客钟爱!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史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它的地位,就如同现在的“北上广深”。
古代的文人骚客如此偏爱扬州,因为是扬州够“骚”,能引人心向往之。
历史之“骚”
扬州城市的繁荣史和中国几个盛世王朝相重合。
从春秋建城,到秦设广陵县。
西汉中叶,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商业始兴,这里成为了连接内陆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
盛唐开通南北大运河,文化昌盛,成为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有“扬一益二”之称。
明清,扬州盐业专营,城市繁荣,休闲鼎盛,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
纵览历史,西汉、唐、明清是扬州的三大全盛时期,呈现了扬州作为门户之港、商业之心、漕运之都、休闲之城历史上的繁华鼎盛。
自然之“骚”
自古以来,扬州自然之美,天下闻名。
从“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瘦西湖,到“江南第一灵山”之称的观音山,扬州的美景数不胜数,从历代诗人的诗句中都能感受的到,能让李白艳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能让杜牧念念不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美人美景,更让徐凝沉醉的”“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扬州月色,还有张祜的低呤轻唱:“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无限风光。
文化之“骚”
商业的繁荣供养了扬州文化。
曾有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先后在扬州生活,而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扬州的气质是包容、富足、优雅、闲适的,让人不由的“十年一觉扬州梦”。
集历史,自然,文化一体的,如此的“骚”气十足扬州,如何能不让人爱呢?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联删除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内陆水运交通的枢纽,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交汇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全国性的物资聚集、流转中心。
由于中国古代陆路交通条件不佳,所以水运在商品流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而扬州城物资丰富,百业俱兴,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扬州经久不衰的繁荣和富饶。
扬州为古代骚人、墨客所钟爱,一方面是由于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