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原则
1、独特性与个性原则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必须突出其独特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而旅游者往往对富有当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内容感兴趣,开发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但这种突出个性并非单一开发,而是要将个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2、参与性原则
旅游不仅仅是观光,更是一种体验和参与,开发时应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和社会风情,展现其民族文化内涵,活动应真实自然,强化乡土气息,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矫揉造作,将真实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参与性相结合,以吸引游客。
3、文化引领原则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在民俗旅游中,更应突出高层次的文化特点,坚持高品质开发,开发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民俗文化现象,避免低俗化倾向,并革除那些有害健康、毒化思想的陋习。
4、宜土不宜洋,保持原汁原味
民俗风情应展现当地的历史和现状特色,保留其区域性、传统性和古朴性,在开发中,应以本地特色为主,避免过度“洋化”,呈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古朴特色。
5、审美情感与精神滋养原则
民俗中蕴含许多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和内容,为旅游者提供精神食粮,如赛龙舟、放风筝等活动,不仅展现了人民的智慧和美好心灵,还折射出各民族的健康向上、和平友好的民族心理和性格。
6、多渠道开发与合作原则
除了国家层面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有条件的乡、镇、村也可参与民俗旅游项目,应发挥个体的力量,如利用民间老艺人的特长等。
7、保护优先原则
传统民俗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损失往往难以弥补,必须珍惜并妥善保护民俗文化。
8、经济效益与市场导向原则
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进行开发,确保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
二、综合保护与人才培养
9、综合原则与系列开发
围绕重点项目,挖掘潜力,逐步形成系列产品和配套服务,以实现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
10、重视民俗文化学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应重视民俗文化学人才的培养,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上述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