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四军在黄桥地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就是著名的黄桥战役,在日夜不息的战斗中,新四军的战士们有时甚至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面对这样的困境,黄桥的乡亲们心急如焚。
他们灵机一动,决定用一种特殊的烧饼来慰劳英勇的战士们,这种烧饼,不仅满足了战士们的口腹之欲,更在战火中传递着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人们不分昼夜地赶制烧饼,有专人指导制作方法,从小规模开始,逐渐扩展到全镇的参与。
当新四军的战士们吃下这香喷喷的烧饼时,仿佛浑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他们士气大振,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场胜利的背后,还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黄桥烧饼圆又圆,慰劳新四军忙不休。”
这首诞生于黄桥决战期间的《黄桥烧饼歌》,见证了新四军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从此,黄桥烧饼的名声大振,成为了江苏省的著名小吃,并跻身国宴的行列。
毛泽东在1952年曾称赞:“黄桥烧饼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场战役让黄桥烧饼的美名传遍了四方,1940年10月的黄桥镇上,陈毅和粟裕指挥的新四军以七千之众战胜了国民党韩德勤部的三万大军(实际参战一万五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在激战中,当地的群众冒着炮火赶制烧饼,将热腾腾的烧饼送到前线阵地,镇上的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是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而黄桥古镇也因其红色历史而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之一。
“黄桥烧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它的色泽金黄、味道鲜美,在黄桥决战中更是承载了乡亲们对前线战士的深深情谊,当时,乡亲们冒着枪林弹雨为前线送去烧饼支援,展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据传,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和清代《老残游记》等文献中都有关于烧饼的记载,虽然黄桥烧饼的确切起源已无从考证,但一个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为它的起源提供了些许线索:据说清朝道光年间,一位知县在品尝过黄桥烧饼后对其赞不绝口。
黄桥烧饼的名声与那场着名的黄桥决战紧密相连,那场战役中,乡亲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战士们的奋勇杀敌共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时至今日,每当人们提及黄桥烧饼时,都会想起那段充满激情与奉献的历史岁月。
黄桥烧饼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传承,它承载着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