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全集

30分钟前阅读2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6036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0723
  • 回复0
楼主

姜文电影全集

《让子弹飞》就是姜文的电影。

该片讲述了悍匪张牧之摇身一变化名清官“马邦德”上任鹅城县长,并与镇守鹅城的恶霸黄四郎展开一场激烈争斗的故事。

该片借古讽今,从细节和对白中能解读出许多象征和隐喻。该片娱乐性丰富,情节利落紧凑,有几幕更看得观众血脉沸腾。角色的设计和互动尤其过瘾。看着三个坏人对垒,有如在阅读一套计谋典籍。尤其是台词 “让子弹多飞一会”,跟“放长线钓大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姜文拍过哪些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我的答案是《太阳照常升起》。不算出演的,只说他导演的,只有一手,按先后顺序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

还有哪个导演能让你如数家珍把片名报出来而且顺序也差不离的吗?

青春就是啤酒、板砖、武装带。《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时候不是电影院,很多人都是跟我一样在录像厅看的。像被雷击一样看得很爽,以致于忽略了旁边的中学女友。这是姜导的第一部,小试牛刀便能看出导演的恣意妄为和得心应手。夏雨拿了影帝。印象深的自然还有让无数少男冲动的宁静以及很横的耿乐。现在回头看,论导演的成熟、驾驭能力以及表现内容,姜文最好的自然不是第一部。

姜文电影全集

接着是《鬼子来了》,好像没公映,好几次想看一直没顾上,也不太喜欢这种题材,看起来不过瘾。但听说这部片子是姜导的什么黑色嘲讽。这种深刻的什么人性的片子不做评价,也不认为是最好的一部。

姜文电影全集

姜文电影全集

最好的是《太阳照常升起》。个人认为倾注了他的所有心力。筹备时间长,包括与爱妻、陈冲、还有香港的长得像关云长的黄秋生,恢弘大气艳丽又诡异,值得至少看两遍。难免要跟后面两部比一下,《让子弹飞》几位飚演技和剧本的隐喻,但还是认为是一部NB的很过瘾的商业片;《一步之遥》像是自己耍过瘾的片子,可能是为了完成自己导演这个类型片的一个梦

《太阳照常升起》就是一部壮丽抒怀诗,也布满了隐晦的寓意,能看出姜文作为最有胆魄最大气的一个导演一个男人,呈现出对大地的底蕴和魂魄

有人说中国得有姜文这么个导演,有人说姜文是中国的昆汀。个人认为姜文不会拍重复的片子,拍就拍这种类型的唯一NB片。而且不拍小制作,只有大制作才耗得起拍摄周期拉长

最后我把姜文填的词打出来,看看风流不霸气不——

云飞风起,莫非是,五柳捎来消息,

一代人来,一代去,太阳照常升起。

浪子佳人,侯王将相,去得全无迹。

青山妩媚,只残留几台剧

而今我辈狂歌,不要装乖,不要吹牛逼。

敢驾闲云,捉野鹤,携武陵人吹笛。

我恋春光,春光诱我,诱我尝仙色。

风流如是,管它今夕何夕。

虽是禁片但也是姜文最具代表的电影

(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要说中国最好的导演是谁?

也许会列举出来很多人,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周星驰、徐克等等。

但是如果评选中国最独特和最具个人魅力的导演,

毫无疑问,姜文会全票当选。

这位中戏史上拥有明星粉丝最多的演员,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鬼才导演,

对于以人性和政治为思想的电影火候的把握绝对称得上前无古人。

昆汀曾盛赞:姜文是中国最好的导演。

李安更是说:他的才气远高于我。

在出道的第十年也就是1995年他执导了第一部电影《阳光城灿烂的日子》,

迄今为止一共导演5部作品,有3部入选豆瓣电影Top250,成绩斐然。

这其中也有遗憾,就是《鬼子来了》在内地被列为禁片。

《鬼子来了》是最好的国产抗日片,

它是姜文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警示。

而要理解他的电影必然要去了解他这个人,否则就难以清晰地看待《鬼子来了》虽被禁却是难得的上乘之作。

需要引入三个视角去全面的解析他,第一个是政治视角;第二个是姜文的价值观分裂;第三个则是姜文文艺手法的特征。

姜文总会把政治题材隐藏在个人故事的电影中,讨论的政治议题也都是中国社会中争论的最撕裂的那一类,

所以没有基本的政治常识,很难看懂姜文在电影中寄予的各种隐喻。

他的价值观分裂基于他的童年时代是毛主席时代,事业的上升和成功期是改革开放时代,功成名就时又遭遇了最虚伪的时代,

时代的巨变和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理性世界和感情世界是两个相反的概念,而他也通过艺术创作将这种巨变和经历放在了电影当中。

爱看电影的姜文是导演姜文最重要的一名观众。

由于把才华都用到了满足属于自己这个知识和艺术水平都极高的观众身上,

导致姜文的电影不接地气,或者说极度自恋。

他的这三种特质在他执导的电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鬼子来了》是对政治的态度,《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对时代巨变的描述,《太阳照常升起》是他的一种自恋。

其中评分最高的当属《鬼子来了》,

因此,着重说一下他这部最具代表的禁片。

如果说《阳光灿烂的日子》还多少有些华而不实的话,

那么《鬼子来了》这把刺入历史腑脏的钢刀则叫人无比兴奋,

无论是姜文本人的表演艺术还是导演能力在此片中都获得极致发挥。

可是它的上映之路可谓泥泞曲折、话题不断。

该片完成于1999年,在国内审片时被指责有损中国人形象,面临修改压力,

2000年4月,姜文未通过审查就私自将该片送往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参赛,

引起国家电影局反感,要求3家制作公司从戛纳电影节撤回该片,

未曾料到,该片一举获得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

2002年4月27日,《鬼子来了》正式在日本公映,而此前日本五大暴力集团曾发传真到发行公司,说本片一旦在日本放映将不保证日方演员的安全。

而在国内则是全面禁映,尽管它已经荣誉等身。

很多人说《鬼子来了》的大胆是因为它的真实,

在精心粉饰的观念里,我们失去了承认耻辱的勇气,

当有能力去正视回眸的时候却又习惯了这种“虚伪”。

《鬼子来了》和主旋律抗战剧相比,这是一部几乎没有正面角色的电影。

胆小懦弱的马大三,推卸责任借刀杀人的村民,之乎者也为日军唱歌的五舅老爷,看到逮捕的抗日志士不屑一句“有勇无谋”的四表姐夫,取名汉臣却做汉奸的翻译官,

大谈道义虚伪冷漠的国军军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群众,谁当权就为谁编赞歌的鼓书艺人,言必称效忠天皇却终究心甘情愿喊出“大哥大嫂过年好”的花屋小三郎,

为荣誉暴打小三郎而看到死到临头就大喊“国军救命”的酒冢猪吉,包括我们主旋律中那支战无不胜的神秘部队把祸害送给村民后也不了了之。

姜文几乎没有放过一个人,每一个角色都被嘲弄和讽刺,

同时也突出了那个时期中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奴性,但是他们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吗?

不然,都是为了生存而使出的一些手段。

那是个思想封闭的年代,教育的落后导致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近乎是“坐井观天”,

他们看到的就是他的一亩三分地,这一辈子只要娶房媳妇传宗接代就能够安享晚年,至于国际局势、国家大计从来没有在他们的脑海中闪现过哪怕一秒,

因此,在国家和自己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但是在总菊层面上,这样缺乏正能量的电影被禁似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鬼子来了》中有百分之十取材自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其它部分则是由姜文和另外三位编剧听当地老人讲述当年故事融合而成。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末期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

一天夜里,姜文饰演的村民马大三正与村里漂亮的年轻寡妇鱼儿在自己的炕上偷情。

这时一人敲门,他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丢到马大三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军官花屋小三郎,另一个翻译董汉臣。

本来那人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杳无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

而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也决意以死殉国,为让马大三杀了他而让翻译教他几句骂人的话,翻译为自保性命却教了他几句奉承之语,

于是只见花屋恶狠狠的说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而在此后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也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

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

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

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这里的一段情节极其搞笑,当众村民和俘虏到了日本宪兵队本部,正与日军交涉时,

忽然局面大乱——原来拉他们过来的村驴忽然发情,一跃而起当众干了日本宪兵队的战马。

尽管日本宪兵队队长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但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

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

当欢庆进行到一半,日军忽然开始疯狂杀戮村民,整个村落当即变成血腥屠场,随后他们更是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

在这一灭顶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与已经怀有身孕的鱼儿幸免于难。

不久,国民党军队来了,他们先是当众审判并处决了翻译董汉臣,随后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

一个大雨天,马大三乔装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

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

宣判者仍旧是前几日宣判翻译董汉臣的同一位国民党军官,

由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大维饰演的国民党军官操着一口很滑稽的腔调,认定马大三的行为违反了最近出台的国际公约波茨坦公告。

宣判的当天有很多人围观,正当吴大维讲话时,一头猪钻到一位维持现场秩序的国民党士兵的裆下,并将其拱翻,围观者全部哄然大笑。

随后马大三在众人淡漠的目光中被斩首处死,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他也按照清末时的刽子手刘爷的说法,

头颅转动九圈,眼睛转了三圈,

嘴角带着一丝讥笑死去。

片中最悲壮的乾坤大逆转寓于最后一个画面之中。

当导演姜文用黑白的反差色调完美地主导了这个徘徊在黑暗和明亮、蒙昧和醒悟之中的故事后,他涂上了一层惊人的彩色。

世界在瞬间变成血红一片,这个极端主观的惊人视角来自于马大三滚落掉地的人头上的双眼。

这个彩色的画面也体现了姜文的任性和执着,

就为了最后这个红色的象征,他将整部电影拍成了黑白片。

这么一部真实到叛逆的作品直到现在还存在巨大的争议,

以它立场不正抵制,以它没有反映中国老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而愤懑。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俗话:“时间会证明一切”。

还要多啰嗦一句,

现在的影视作品内容确实浮躁做作盛行,

但是不代表没有好的国产作品,

只是是不敢拍而已。

闲人电影原创,微信ID:idlemovie

微信搜索关注: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

那肯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里面刻画了很多比较有特色的角色。也是早年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那时候我们还不是在电影院看,是在录像厅里观看。而那种感觉现在是难以找到了。

里面影像最深的是夏雨,因为这部电影他也拿到了影片帝。还有里面的宁静,是很多男孩子们心目中的女神。

大家也可以再一次去看看这部电影,回味一下当年的那种感觉。

说起姜文的电影。就首先说说这个人,对于电影来讲,他是个天才,不管是做导演还是演员,都是超一流的。对于中国影坛这个懊糟环境来讲,他能存在就是个奇迹,也是光,是希望。

我最喜欢他的电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毋庸置疑。

他拍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味道,准确的描述出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的属于那个年代的政治性,少年的荷尔蒙,冲动,幻想,暴力结合在一起的动物性和属于美好青春的残酷性。

接下来的电影,越来越个性化,算典型的学者型电影。

《鬼子来了》也很好,但是没法让我喜欢起来,因为它直接揭下了我们日常见惯的所谓抗日剧的画皮。特别是对于老百姓的描述,可不是勤劳善良之类脸谱化的描述,而是讲到了另外并不光彩却无比真实的一面。电影也很棒,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但个人原因没法最喜欢。抱歉。

谢谢邀请,

姜文的电影有很多的经典台词。从他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经历了什么我们从新闻和书籍中多少知道点。言归正传,我影响最深的是让子弹飞的台词。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我就是他妈的跪不下去才上山当的土匪。 那年我17岁追随松坡将军给他当手枪队长,太多了

2010年,暌违3年的姜文,带着《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以磅礴的姿态昂扬归来,破除了民间对姜文只能拍艺术片的偏见,一举拿下了6.7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同时还获得了8.7分的豆瓣口碑,荣登豆瓣top250的第68位。

《让子弹飞》是一部对观众十分友好的电影,抛开精妙的次文本构建不谈,这部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个字:爽!

即便是不追求深度的观众,也会被姜文撩拨得心潮澎湃,看得酣畅淋漓。

电影一系列的操作直接、干脆,没有半点拖泥带水,观众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魔幻现实的荒诞场景、快速犀利的叙事节奏、剧烈迅猛的运动场面,正是本片的视听魅力所在。

荷尔蒙飙升的雄性元素

《让子弹飞》是一部典型的男性视角电影,女人在本片中更多负责一些功能性的任务,也因此,在影片中,男性观众所喜爱的元素应有尽有。枪支这一器械,就是男性群体潜意识层面中关于暴力与性的象征符号。

妙语连珠的讽刺台词

在姜文电影中,很多台词是有指向的,有的比较隐晦,像《太阳照常升起》中疯妈最后呼喊的那句 “阿廖沙,你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 ”;有的则属于放飞自我的私货,像《邪不压正》中蓝青峰那句“我就是为了这点醋,才包的这顿饺子”。

但是,在《让子弹飞》里,姜文的台词兼具了幽默与讽刺性,经典语录不胜枚举,甚至还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比如:刚到鹅城时,看到百姓纷纷下跪,齐声高呼“青天大老爷”,张牧之朝天开了一枪,并喊道:“不许下跪”。可是,后来,他发现百姓还是跪着,他又开了一枪,接着表示:“皇帝都没了,没有人值得我们下跪!”

这样的台词,我们不用过多分析,其中想表达的态度不言自明,每一个观众都能够get到,因为,能够对号入座的事情如今依然时有发生。

张力十足的故事编排

《让子弹飞》在表文本上,讲述的是一个英雄打倒恶霸的故事。张牧之要解放鹅城的百姓,必须与黄四郎斗智斗勇,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对方的陷阱之中,情节的冲突接二连三,跌宕起伏。

英雄的落寞从不可悲,可悲的是平民拒绝觉醒,让英雄的奋斗付之一炬。

《让子弹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这给了他铁杆影迷充分的解读空间,也使得影片得到了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

姜文特别喜欢政治隐喻,在电影中会夹带无数的私货。《让子弹飞》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个革命预言,表达的是姜文对历史、政治、人性的观察和态度。

《让子弹飞》能够同时得到了大众和精英的肯定,其成功并非偶然。相比之下,民国三部曲中,后面的《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对一般观众而言,则有些过于任性,或者是剧情杂乱、主线不清,或者是无益于叙事的闲笔太多,导致观影体验因人而异。

不过,依然期待姜文的下一部作品,也乐于看到姜文再一次在银幕上出现。毕竟,中国的银幕上的硬汉形象已经不多了。

我认同无论男人女人,其个体的行为方式,只要不危害他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但是,反对影视作品的创作、选角被资本绑架,满屏都是精致花美男和小鲜肉,对电影本身可不是什么好事。

导过的电影有

阳光灿烂的日子

鬼子来了

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

一步之遥

邪不压正

演过的电影有

末代皇后1986

芙蓉镇1987

闺蜜情怨1987

春桃1988

红高粱1988

本命年1990

大太监李莲英1991

狭路英豪1993

秦颂1996

末家皇朝1997

有话好好说1997

寻枪2002

绿茶2003

天地英雄2003

茉莉花开2004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5

关云长2011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2016

以及他所有导的电影


1995年《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这部电影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讲述了文革时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这里有爱情和性的冲动,有幼稚和失败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长的故事。这部电影堪称90年代大陆电影的巅峰之作。就算放到现在来看电影中弥漫的荷尔蒙还有那种独特的年代感,也会深深地感染到你。现在回头看,论导演的成熟、驾驭能力以及表现内容,姜文最好的自然不是这一部。

2000年姜文执导的一部禁片《鬼子来了》。这部电影虽然在戛纳电影节荣获评审团大奖,但是因为违规参赛经文受到了电业局五年内不能担任导演的行政处罚。听说这部电影是姜文想表达的什么黑色嘲讽,救我个人而言,不是很喜欢这类的题材。看着也不过瘾,不发表过多评论。

2007年姜文导演自编自导了一部《太阳照常升起》。以疯、恋、枪、梦为主题的四段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故事,组成了这部电影。大部分人看这部电影会觉得看不懂,的确这是一部蕴含了大量隐喻需要细细品味的电影。个人认为其倾注了他的所有心力。筹备时间长,包括与爱妻、陈冲、还有香港的长得像关云长的黄秋生,恢弘大气艳丽又诡异,值得至少看两遍。个人认为最好!

2010年《让子弹飞》。如果说《太阳照常升起》受众群太窄,那么时隔三年姜文带来的这部《让子弹飞》足以让所有观众都能看懂。这次姜文把他想讲的东西藏在了喜剧的包袱之下。这部电影讲述了北洋年间南部中国一场惊天动地的火车劫案之后号令山林的绿林悍匪和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骗从生死宿敌变成莫逆之交。然而真的决战才刚刚开始。电影汇集了姜文、周润发、葛优、刘嘉玲、陈坤等重量级明星。还记得电影上映时,可是引起不小的轰动。看着爽是爽,但商业气息太重!

2014年《一步之遥》电影改编自历史上真实的民国奇案阎瑞生案。1920年的上海,花国大选如火如荼,最终归属扑朔迷离。操作大选的几位海外回来的上海小开想借此大捞一把,还请动了上海的头面人物出席大选决赛,选举结束时一场意外使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步之遥》评价比较两极化,比较《让子弹飞》太过成功,大家对这部电影的预期设定的太高了。《一步之遥》像是自己耍过瘾的片子,可能是为了完成自己导演这个类型片的一个梦。

时隔四年姜文的最新作品《邪不压正》。回顾姜文从1995年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到现在的23年虽然只有6部作品不过电影平均质量是非常之高。如今上映的《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侠隐》。电影更是集结了彭于晏、廖凡和姜文三个重量级大佬。还是值得一看。

0
回帖

姜文电影全集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