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和鳙鱼的区别

1小时前 (13:14:17)阅读2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51608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3216
  • 回复0
楼主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

鲢鱼同鳙鱼的主要区别是体色和头。鲢鱼又叫白鲢、鲢子,呈银白色,头较小,头长与体长之比约为1:4;而鳙鱼的头明显地大得多,头长、体长之比达1:3,所以它又名胖头鱼。胖头鱼体色比鲢鱼深,杂有不规则的黄黑色斑纹,因而又叫它“花鲢”、“黄鲢头”。它的味道虽不及青、草鱼,但比白鲢好,尤其是它的头,味道特别鲜,故有“青鱼尾巴花鲢头”的赞誉。

鲢鱼

鳙鱼

鲢鱼同鳙鱼的主要区别是体色和头。鲢鱼又叫白鲢、鲢子,呈银白色,头较小,头长与体长之比约为1:4;而鳙鱼的头明显地大得多,头长、体长之比达1:3,所以它又名胖头鱼。胖头鱼体色比鲢鱼深,杂有不规则的黄黑色斑纹,因而又叫它“花鲢”、“黄鲢头”。它的味道虽不及青、草鱼,但比白鲢好,尤其是它的头,味道特别鲜,故有“青鱼尾巴花鲢头”的赞誉。

鲢鱼

鳙鱼

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挣钱呢

花鲢和白鲢的区别其实是很大的。花鲢准确的学名叫鳙鱼,白鲢学名叫鲢鱼。我们通常说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中,鲢鱼指的就是白鲢,鳙鱼指的就是花鲢或称大头、胖头。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

一、鲢鱼

鲢鱼又称白鲢、鲢子鱼。体较长侧扁、体较高,头较大约占体长的1/4,眼小。鳞片细小,鳞细腹肥,腹鳍前方和后方均有角质棱。体背部青黑色、 腹部银白色。性情活泼,喜跳喜跃,常能跳离水面1~2米高。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为食,对于一些悬浮于水中的草鱼粪便和投放的鸡粪、牛粪、腐屑类饵料以及酸味的糟食也非常喜欢。鲢鱼喜欢生活在水质较肥的明水区域,在混养鱼塘中,充当了草鱼、鲤鱼等吃食性鱼类的后勤及清道夫角色,但鲢鱼耐低氧能力较差。

鲢鱼为广布性鱼类,喜群居,栖息于水体的上层,生性活泼,尾鳍有力,系半回游鱼类。1.5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1.5厘米以上主要食浮游植物直至终生,其食物链短,生长快,当年可长到15厘米以上。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

二、鳙鱼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大头鱼。体较长侧扁、体稍高,头特别大,约为体长的1/3,故称胖头鱼。眼小,身体侧扁,腹鳍前无角质棱,鳞细小,体暗黑背有不规则的黑点,性情温和,游动迟缓、不喜跳,易捕捞,喜集群游动,生活在水体中上层。

鳙鱼也为广布性鱼类,平时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活动力不如鲢鱼活跃。也像鲢鱼一样属于 “滤食性”鱼类,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取食方式与鲢鱼大致相同,也是依靠鳃耙滤食浮游动物兼食藻类,在混养鱼塘中,也充当了草鱼、鲤鱼等鱼类的后勤清道夫角色。

鳙鱼是很受欢迎的淡水鱼,特别是胖头鱼头肥美适口,有多种食用方法,味道极好。

鳙鱼为何称花鲢?

按鳙鱼的习性,常大批成群游动,好似“连”在一起,再加上身上有黑色的花斑,故名"花"。有人说,因为此鱼又像鲑鱼,但身上有黑色的斑块,为了与鲑鱼区别起见,特取名为“花鲢”。

三、白鲢和花鲢的区别

1、白鲢和花鲢的头都比较大,尤其是花鲢的头,占整个身体的1/2甚至更多,因此花鲢又称“胖头鱼”,以头部肉多而知名。

2、因为它们都生活在水上层,据钓鱼人说,钓白鲢和花鲢的钓法非同一般,用的是浮钓法。它们的不同之处是鱼钩离水面的距离有点不同,钓白鲢40公分深,钓花鲢60公分深。并且,钓白鲢用酸饵,钓花鲢用臭饵。

3、花鲢,头大,身上有淡黑色斑点。白鲢,头小点,全白鳞,无黑色斑点。

有这样一种传说:过去有一人家准备宴客,下人作了一道鳙鱼菜,主人只见其头而不见其身,觉得实难登大雅之堂,于是就把这道菜撤了下来,并嘱咐下人:“你们拿去吃吧”。过去下人多称“庸人”,于是这种鱼也被称之为“鳙鱼”,指不能上“台面”的菜。

按照现实的理解,花鲢性不急、温顺,似人"庸庸碌碌"而无为,故名"庸"鱼(鳙鱼)。

四、白鲢和花鲢的食性

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也兼食浮游植物。根据倪达书教授研究,鳙鱼食物中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平均比例为1:4.5,在数量上浮游植物占优势,但生物量远不及浮游动物,平均一个浮游动物要比一个浮游植物大10倍或更多。因此,从鳙鱼的食性分析看,浮游植物出现率并不低,但对营养起主要作用的仍是浮游动物。

鲢鱼属上层鱼类,性情暴躁,有爱跳的习性(有时会跃出水面),所以养鱼者常根据鲢鱼“跳水”的情况,来预测鲢鱼的生长和产量。

现在的池塘养殖大多以养吃食鱼(比如:草、鲤、鲫等)为主,往往因大量吃料而排粪量较多,会导致水质肥度过大,容易造成水体蓝藻或严重富营养化,造成生存不适宜。

我们都知道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而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鱼类混养的"食物链"原理,草鱼、鳊鱼、青鱼、鲤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排出的粪便是肥沃水质和繁殖浮游生物的好肥源,有了这肥源就会有浮游植物繁殖,而鲢鱼则以浮游植物为食。为此必须在池塘中混养滤食性的鲢鱼,其次才是鳙鱼,才能够净化水质,彼此互惠互利。

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人嫌弃白鲢价值低拒绝套养,殊不知白鲢是蓝藻的克星,还非得混养不可,否则,每年的蓝藻暴发让人头痛不己。

其实,花、白鲢混养石与其它鱼类之中,是没有成本或者是成本很低的,照此而说,花白鲢的利润是狠高的,还别以为白鲢卖价低而遭嫌弃,这是一个错误的误解。

五、白鲢和花鲢的混放比例

我们从食物链来说,浮游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肥沃水质首先繁殖浮游植物,而浮游动物大多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鳙鱼的食料是由鲢鱼吃剩的食料转化而来,因此,在鳙龟、鲢鱼的放养比例上就有个比例关系。

有地方养鱼人有句俗语:“一鲩三鳙九鲢”。三与九的比例是1比3,意即指放养一条鳙鱼来搭配放养三条鲢鱼。

为何如此呢?

因为水中的浮游植物总是先繁殖,且数量大,种类多。但鲢鱼不可能把水中的浮游植物吃尽,因此一部分被浮游动物作为食料,因而成为鳙鱼的食料。

从食物链来看,多放鲢鱼,势必水中浮游植物大量减少,浮游动物的食物相应减少,提供给鳙鱼的食料也少了。但并不是说,全部放养鲢鱼,把水中浮游植物吃尽,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为了综合利用水体,进行立体生产(鲢鱼生活在水上层,而鳙鱼则在水上中层),加上鳙鱼价值高,适当控制鲢鱼的放养量,为鳙鱼留有足够食料,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

再者,某些浮游植物鲢鱼不一定爱吃,而这鲢鱼不爱吃的浮游植物,却成为浮游动物的食料,为鳙鱼提供食料基础。所以挖掘水域生产力,两者都不能偏废,核心问题是比例问题。

所以,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大多超过浮游动物的数量,因此,多放鲢鱼,少放鳙鱼。别认为鳙鱼价值高,就只混养花鲢而不养白鲢或多放花鲢而少放白鲢,这也是不妥当的。

六、主养或专养花鲢

除非有专有特长的技术,主养或专养花鲢也是可以的,但依照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还是不具备的,有望于今后随着科学养鱼技术的提升,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怎样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体藻类组成也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为提高鳙鱼的产比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鳙鱼能摄食的浮游动物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在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后,硅藻、甲藻、隐藻,可能会成为优势种群,为浮游动物的天然饵料提供也相应丰足,当然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很高了,为鳙鱼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

根据有人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因此,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或必须要少量的搭配鲢鱼为好,方可促进主养鳙鱼的生长,否则,鳙鱼也会生长不良的,因为浮游植物过多而浮游动物又消化吸食不完浮游植物,也对鳙鱼来说是不利的。

目前,在常规条件下,混养花白鲢时,大约每亩200-300尾,其中,白鲢150-200尾,花鲢50-100尾。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挣钱呢?

花鲢其学名为鳙鱼,俗称花鲢、大头鱼、胖头鱼等等;而白鲢的学名为鲢鱼,鲢子、白鲢是其俗称,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头部:花鲢的头部明显要大要胖,整个鱼看上去感觉只有头部最大,而白鲢的头部较小较尖,特别是现在有一种缩骨大头鱼,这个更明显了。

  2. 看鱼的鳃:两种鱼虽然都是滤食性的鱼,但是其鳃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自然环境下花鲢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所以其鳃部的鳃耙较稀疏;而白鲢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所以其鳃耙较花鲢的要密不少,而且十分发达。
  3. 体色:花鲢整体来说颜色要深,头部和背部呈苍黑色,腹部呈灰黄或白色,体两侧散布有黑色的斑点;而白鲢则只是背部有一些青黑色,体两侧为银白色。
  4. 看腹棱:一般的鱼从腹部到肛门处的正中连线处都有一条硬的梗,水产学上称之为腹棱,花鲢的腹棱仅从腹鳍基部至肛门处有,而白鲢的腹棱则自胸鳍下方直至肛门,这个是最直观的分辨方法。

至于您说的养殖哪一个品种更挣钱,以目前整体市场来说,还是花鲢的市场好一些,不仅是市场价格高一些而且销量也会高很多,白鲢的话大都只是用来做鱼丸子用,而花鲢的一个鱼头就会令不少人去追捧;另外在养殖过程中,这两种鱼相对来说花鲢也会较白鲢耐养一些,白鲢对于水体中氧的变化是四大家鱼中最为敏感的,稍不留神就浮头。


(以上三张照片前两张为花鲢,后一张为白鲢)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可供您参考,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赚钱

花鲢和白鲢它们都是“四大家鱼”之一,相比较青鱼、草鱼,花鲢和白鲢应该更好区分。

白鲢在清水塘家这边也直接叫做鲢鱼,花鲢叫做雄鱼、大头鱼或者是麻脑壳。接下来我们来过说他们之间有啥区别:

从颜色上来看:白鲢除了背顶部是青色外,别的地方全部都是银白色的,而花鲢腹部以及两侧的鱼鳞是黑白相间的颜色。应该说这也是区分白鲢和花鲢最容易的方法。

从头部大小来看:白鲢鱼头明显的要小很多,而花鲢鱼头就比较大了。平常我们吃剁椒鱼头就是用花鲢鱼头做的。花鲢鱼头可以占到整个身体的40%,而白鲢也就只占到20%的样子。

从腹部侧线也可以看出来:白鲢腹部两侧有非常明显的侧线,而花鲢两侧的侧线没有那么明显。

白鲢和花鲢都是属于滤食性鱼类,不过白鲢主要以滤食浮游植物为主,而花鲢主要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它们在水层中也是有层次区分的,白鲢生活在水体上层,而花鲢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

要说养殖哪个效益更好,当然是养殖花鲢了。白鲢刺太多,味道也没有花鲢味道好。像清水塘家这边,现在吃白鲢的人真的很少,吃花鲢倒是很多,即便吃花鲢人家也是冲着那个鱼头去的。在我们这,白鲢大多都是用来喂黄鳝了。

从价格上来说,白鲢最不值钱,而花鲢的价格和草鱼价格差不多了。所以养殖花鲢的效益肯定比白鲢好。

大家说呢?

花鲢和白鲢,钓友们俗称为鲢鳙,是两种比较类似的鱼种,其生活习性和净化水质方面比较相近,都是四大家鱼之一。但其实花鲢和白鲢还是有有这非常大的区别。

头部区别。花鲢的头明显比白鲢大很多,而且前段很臃肿,因此花鲢又被称为大头鱼、胖头鱼等。白鲢的头就小很多,嘴巴至额头部分不像花鲢那样臃肿,而是呈一个斜度,嘴比较尖。

身体颜色。花鲢身体大部分是灰棕色,个体越大的棕色越深,而白鲢身体主要白色为主,部分大个体的还略带红色。

身体形状。花鲢身体更加圆润,从头至尾部逐渐缩小,而白鲢身体更加扁平,身体最宽部分在身体中间。

生活习惯。花鲢和白鲢都属中上层鱼类,都以水中浮游生物、碎屑及其他腐殖质为食,但两者又略有区别,花鲢更偏向腥臭,白鲢则更加喜爱酸甜。

肉质。花鲢肉质比白鲢更加紧实和鲜嫩,腥味也没有白鲢重。

如果从养殖的角度,个人认为花鲢比白鲢会更加挣钱。虽然生长速度二者差不多,3年生鲢鳙基本都能长到5公斤以上,其生长环境和食物也差不多,但花鲢和白鲢的肉质有明显区别的,尤其是鱼头部分,花鲢的头部肉更多,白鲢的鱼头则没有多少肉,无论吃花鲢还是白鲢,都主要吃的是鱼头部分,鱼身的肉则很少有人吃。卖鲢鳙也主要是卖鱼头,鱼头价格比鱼身高很多,白鲢的鱼头小,味道也不如花鲢,所以很少有看到卖白鲢鱼头的。从这个层面说,养殖花鲢比白鲢更加挣钱。

白鲢和花鲢都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有着久远的养殖历史,和广泛的养殖基础。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二者都有较大的名气,但一般不熟悉淡水鱼的朋友,可能未必能将二者区分清楚。

当然,如果从理论上讲,二者从生物学特性上来说,是有较大分别的,但不过这对于普通人来讲,好像有点太抽象了,不便于我们普通人直接了解。

其实,区别白鲢和花鲢非常简单,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讲,最直观的就是二者的价格差异非常的大,花鲢的价格一般是白鲢的两到三倍左右。当然其外貌特征,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先说其体色,白鲢顾名思义,颜色较白。而花鲢则是指其体色有花纹,一般来讲,花鲢的体色,是白色中带黄色或黑色(品种差异,有黄花鲢和黑花鲢之分)。

而从其体型来讲,白鲢较为匀称。花鲢则呈头部较大,体型偏小的特点,因此也有胖头鱼之称。当然,对于我们水产养殖者来讲,花鲢与白鲢的区别,可能大家只要知道,白鲢是以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而花鲢则是,以浮游生物中的浮游动物为主食就可以了。

当然,从养殖的经济效益上来讲,如果采取单养的模式,养殖花鲢的利润,肯定要高于白鲢的。因为白鲢和花鲢投喂的人工饲料,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它们的饲料利用率也差不多。然而花鲢的价格,却比白鲢贵两到三倍,那么养殖的效益就非常明显了。因此单养花鲢,肯定要比单养白鲢划算得多。

不过在现实的池塘养鱼生产中,花白鲢一般都不会被单独饲养,而主要是作为搭配品种。而且由于其食性的差异,在搭配放养的过程中,白鲢和花鲢也一定要按比例进行投放。白鲢与花鲢的放养比例一般为4:1左右。当然,一些大型的水体,如湖泊,水库等,花白鲢常常也会作为主养品种,当然,放养时也应遵守,花白鲢的放养比例进行投放。或者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花鲢俗称大头鱼,顾名思义其头很大,占到整个身躯的三分之一。鱼鳞小,身躯白色有斑斑黑点。骨头多且小。主要吃它的鱼头,湖南有一道菜叫“剁椒鱼头”,原材料就是花鲢的鱼头。做出来的味道确实不错。市场上花鲢鱼头和鱼身都是分开来卖,鱼头贵过鱼身。
白鲢别名鲢鱼,全身鱼鳞小而白。骨刺非常多而且小,口感不是很好,腥味重,不适合清蒸。剁成两指宽,有油煎炸直到表皮焦黄。这种做法就不怕鱼刺多,腥味也没有。

养殖方面,两种鱼都很好养,食杂鱼类,什么都吃。不像草鱼经常玩喂草,而花鲢与白鲢可以不喂草。可心的方法是在水面养鸭,鸭子的排泄物非常适合这两种鱼。立体养殖的效益非常好。小时候记得父亲在河里捞了一些小的白鲢与花鲢放到一个小水塘里,都不怎么打理,过春节清塘时一样收获满满。主要鱼塘的淤泥肥沃,两种鱼就是吃淤泥里的生物或水面上的浮萍长大。

经济效益方面,当然可以考虑养花鲢。去过市场的人都知道,很少有卖白鲢的。这种鱼不受欢迎。江河湖泊里到处是这种鱼,不过这种鱼可以净化水质。当然一个鱼塘也不要刻意只养花鲢,从经济收益方面讲,草鱼,鲫鱼都要养。

白鲢和花鲢都在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之列,都属鲤鱼科的淡水鱼类,但细分白鲢属于鲢鱼类,而花鲢则属于鳙鱼类。

那么,白鲢和花鲢有什么区别呢?

一,从叫法上区别

白鲢又叫水鲢、跳鲢、鲢子。

而花鲢则叫鱃鱼、皂包头、皂鱼、黑包头鱼、鲢头鱼、包头鱼、胖头鱼。

虽然各地方的叫法有些不样,但可从中初步区分花鲢和白鲢。

二,从体形上区别

白鲢头小偏扁,头部大约占身体的1/4;嘴较小;胸鳍较小,尖部仅达腹鳍基部;腹棱从胸部至肛门较长,棱角分别。

花鲢的头部很大、且圆,大约占身体的1/3;嘴较大;胸鳍较大,尖部超过腹鳍很多;腹棱从胸部至肛门较短,头部至胸鳍之间平滑无棱。

区分白鲢和花鲢,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就是区分它们的头部大小,白鲢头小,花鲢头大。

三,从体色上区别

白鲢背部为银白色,腹部为亮白色,各鳍上皆为灰白色。

花鲢背部为暗褐色,且有黑色细斑,其中还夹杂着白色斑点,腹部为灰白色,各鳍匀为淡灰色。

对于初辨认者来说,从体色上区别有一些难度,辨别时间长了,也就很容易区分了。

四,从口感上区别

白鲢肉质较松驰,鲜香味淡,且肉中的毛刺较多,食时较难处理,一般用作红烧。

花鲢肉质较为紧实,鲜香味浓,且肉中毛刺较少,食之较为方便。花鲢红烧味觉鲜美,其头部独炖或与豆腐、香菇等食材炖锅,则味道更为鲜美。

当然,如果从口感上来区分花鲢和白鲢,则是“迟来的爱”,为时已晚。

0
回帖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