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次发现两座元代墓葬

2周前 (11-20 21:18)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616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324
  • 回复0
楼主

山西榆次发现两座元代墓葬

《文物春秋》 2020年01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

晋中市考古研究所1

(1.山西晋中030600;2.山西太原030001)

【关键词】山西榆次元代墓葬土雕仿木构造

【摘 要】2016年3月,在共同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毛笔街棚户区革新工程停止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两座元代土洞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中市考古研究所结合对其停止了考古挖掘。两篡出土有瓷枕、黑釉瓷罐、茶叶末釉瓷罐等随葬品,丰硕了榆次地域元代墓葬的材料。此中,M9利用了简易的生土雕琢仿木构造,填补了榆次地域此奥型墓葬的空白,为榆次以及整个晋中地域元代墓算的研究供给了罕见的材料。

2015—2016年,在共同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毛笔街棚户区革新工程的考古勘探中,先后发现了多座古墓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中市考古研究所结合对其停止了考古挖掘。挖掘区位于榆次区城区东南,西临政府东巷,南临新华街(原羊亳街),北侧为石太铁路,东北约150米处为沿石太铁路散布的始筑于汉代的城墙遗迹(图一)。此中2016年3 月 发 掘 的 2 座 土 洞 墓 2016JYPM9、2016JYPM17(以下简称M9、M17)为榆次地域少见的元代墓葬,对研究元代榆次地域的葬俗、葬造及墓葬粉饰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那2座墓葬的挖掘情状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造1.M9

仿木构造土洞墓,标的目的173°,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门构成(图二、三)。因清理地表建筑垃圾,墓葬启齿层位已被毁坏。

墓道 位于墓室南侧,竖穴式,平面近长方形,南窄北宽,口底大小附近,长210厘米,宽84~98厘米,深254~271厘米。墓道两壁南端共发现脚窝6个,此中西壁4个,东壁2 个。脚窝呈不规则卵形,宽20~23厘米,高13~17厘米,深8~10厘米。根据已发现脚窝的摆列体例揣测,工具两壁近墓口处还应有脚窝散布。

甬道 拱顶,底部为量地较硬的料磴土面,未发现封门陈迹。长45厘米,宽81厘米,高106厘米,底部高于墓道底33厘米。甬道中部有一近长方形的生土台,顶面宽21~23 厘米,底面宽24~29厘米,高22厘米,台上放置两块不规则形青石,用处不明。

墓室 挖掘时顶部已坍塌,墓室内填满淤土,揣测原为穹窿顶。墓室为生土雕琢仿木构造,平面呈八角形,底部平整,亦为量地较硬的料砸土面,南北长247厘米,工具宽225厘米,墓壁高约112厘米,各面宽度不等,约64~90厘米。墓壁转角处各雕一根半圆形倚柱,均有差别水平的塌损,高约100厘米,径17~19厘米。倚柱上部应有响应的仿木建筑构件,因坍塌严峻,已无法辨明。西北壁和东北壁各雕一假门。西北壁假门高32 厘米,宽32厘米,进深约6厘米东北壁假门高32厘米,宽34厘米,进深约4厘米。墓室中部并排放置两具木棺,均已陈旧迂腐,仅余轮廓,出土3枚铁量棺钉。东侧棺长187厘米,宽57~67厘米,棺板厚约3.5厘米;西侧棺长184厘米,宽47~57厘米,棺板厚约4.5厘米。两棺内各有人骨架一具,保留较好,均为仰身曲肢,头朝西北。东棺内头骨面向上,为男性,年龄约50岁。西棺内头骨面向西南,右膝稍向外屈,为女性,年龄约35~39岁。共出土瓷器3件,此中东棺内人头骨左侧出土茶叶末釉瓷罐1件,西棺内人头骨两侧别离出土瓷枕1件、黑釉瓷罐1件。

温馨阐明:本平台目标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功效,不做为任何贸易目标,转载请说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激原创做者,凡未说明做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做者所致,敬请原做者原谅!若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做者或同业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纂校对过程中不免呈现错误,敬请读者攻讦斧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协做!

2.M17

位于M9东南侧11.5米处,为土洞墓,由墓道、墓室构成,标的目的185°(图四)。因清理地表建筑垃圾,墓葬启齿层位已被毁坏,墓室顶已无存。

斜坡状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宽。墓道口长162厘米,宽74~95厘米,墓道底长170厘米,宽71~89厘米,深21~50厘米。墓室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宽,墓底较平,长290厘米,宽82~122厘米,残高45~50厘米。墓室内放置木棺一具,已陈旧迂腐,仅余轮廓,平面呈梯形,长182厘米,宽42~57厘米,棺板厚约4厘米。棺内有人骨架一具,保留较好,仰身曲肢,头朝北,面向南。经判定,墓主为男性,年龄约35~39岁。棺内西北角出土黑釉瓷罐1件。

二、出土器物1.瓷器

黑釉瓷罐 2件。M9∶2,方唇,曲口稍外撇,圆肩,腹部斜收,更大径在肩部,平底略外凸,圈足稍外撇,挖足较浅。白胎,胎量较细。表里壁均施黑色釉,内壁满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口沿处无釉。器内壁有较明显的拉坯痕。口径8.1厘米,底径4.9厘米,肩径10.5厘米,高10.4厘米(图五,1)。M17∶1,圆唇,口微敛,圆肩,鼓腹,平底略外凸,圈足稍外撇,挖足较浅。黄白胎,胎量较粗。表里壁均施黑色釉,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口沿处无釉。口径7.5厘米,底径5.8厘米,腹径12 厘米,高9.5厘米(图五,3)。

茶叶末釉瓷罐 1件。M9∶3,圆唇,曲口,圆肩,鼓腹略扁,更大径在上腹部,高圈足,平底,表里底中心均略凸起。器表饰瓦棱纹。黄白胎,胎量较粗。表里壁均施茶叶末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口部无釉。口径8.7 厘米,底径6.1厘米,腹径125厘米,高9.6厘米(图五,2)。

瓷枕 1件。M9∶1,腰圆形,前低后高枕面内凹,枕底较平,有2个圆形小孔。枕面剔刻连钱纹,枕身刻变形连钱纹。黄白胎,胎量细腻。釉色白,釉下施白色化装土,釉面有细碎开片,底部无釉。长23.9厘米,宽23.1厘米,高12.9厘米(图五,4;图六)。

2.铁器

铁棺钉 3件,锈蚀严峻。均呈四棱锥状,横截面为长方形。M9∶4-1,残长4.1厘米。M9∶4-2,残长3.1厘米。M9∶4-3,残长3厘米。

三、结语

M9和M17虽均未发现有明白编年的遗存,但可根据墓葬形造、随葬器物等判断其年代。从墓葬形造来看,M9利用了宋金元期间北方地域时髦的多角形仿木构造,但其墓室构造简单,造做粗拙,不消砖砌砖雕,而是在生土上间接雕琢而成,随葬品亦仅有3件,可能是经济前提不敷所致。从随葬器物来看,M9∶1瓷枕在外型、胎釉、纹饰和造做工艺上颇有金代榆次窑同类瓷枕"气概,似为金代遗物,或为元代仿烧M9∶3茶叶末釉瓷罐和M17∶1黑釉瓷罐的形造与山西汾阳团城南区墓地元末明初M34出土的黑釉罐M34∶5和褐釉罐M34∶6P1附近。综上,M9和M17的年代应相去不远,可定为元代后期,但不会晚于明初,墓主身份应为布衣。此中,M9能利用简单的土雕仿木构造,墓主当是有必然经济实力的布衣;M17为小型土洞墓,随葬品仅有1件通俗瓷罐,墓主应为通俗布衣。此外,M17位于M9东南11.5 米处,墓向根本一致,从摆列位置阐发,两墓极有可能同属一家族墓地。

元代墓葬在榆次地域发现不多,M9和M17的挖掘,丰硕了该地域元代墓葬的材料。仿木构造墓葬自汉魏呈现以来,不断都是以砖雕砖砌为主,像M9如许用生土雕琢仿木构造的墓葬在晋中地域极为稀有,就全国而言也不多见,笔者所知目前见诸报导的仅有甘肃高台地埂坡晋墓M1前室*和陕北统万城遗址北魏墓葬墓室“】,暂未见宋元期间生土雕琢仿木构造墓葬。M9的发现,填补了榆次地域此类型墓葬的空白,为榆次以及整个晋中地域同期间墓葬的研究供给了罕见的材料。

执 笔:崔晓东、贾志斌

发 掘:崔晓东、贾志斌

绘 图:崔晓东、范晓栋

摄 影:崔晓东、贾志斌

人骨判定:陈 靓

0
回帖

山西榆次发现两座元代墓葬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