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的原著,是张爱玲笔下的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这部作品在1943年首次亮相于杂志《紫罗兰》的二至四期,后被收录于1944年的《传奇》集,在中国大陆,这部作品被收录在《倾城之恋》小说集中,张爱玲在三年的时间里,精心收集素材、沉淀创作背景,最终创作出“沉香屑”系列故事。“第一炉香”的隐喻,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热情的冷却,正如女主角在香燃尽后爱情梦想的破灭。
谈及近代中国才女的阵容,张爱玲无疑是众多读者心中的佼佼者,在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我特别偏爱萧红,萧红,这位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才女,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沉的笔法,在文学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电影《黄金时代》便生动描绘了萧红情感路上的艰辛以及当时作家职业的现实状况,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每一部作品都展现了她的才华与勇气,特别是在男权社会中为女性发声的坚定立场。
再谈张爱玲,她笔下的世界总是那么独特而引人入胜,她以不合时宜的装束,冷眼旁观红尘中的喜怒哀乐,读她的作品,初读时感到凉薄,再读则通透无比,她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凡人情事、市井生活,都透露出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她的文字既不悲也不喜,却能直击人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力和岁月的无情。
我第一次接触到张爱玲的作品是《怨女》中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那篇文字的开头便以别致的比喻吸引了我,将三十年前的月亮比作“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这样的描写让人耳目一新,自那以后,我便开始搜集她的作品,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评论,我都不愿放过她的只言片语。
张爱玲的作品中很少涉及家国情仇的大事件,但正是这些凡人小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她的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佟振保、葛薇龙还是白流苏,都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或许会为他们的挣扎和迷茫感到共鸣,也会在他们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感到患得患失,她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世界。
《沉香屑·第一炉香》及其作者张爱玲的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人生的反思,她们的文字,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角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