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白,实际上就是卷心菜的另一种称呼,谈及它的来历,不得不提的是它的学名叫甘蓝,它还有许多别名,如椰菜、洋白菜、圆白菜等,这一蔬菜源自地中海沿岸,作为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它拥有着独特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
基叶粗壮,形态倒卵形或长圆形,表面覆盖着粉状蜡质,呈现出一种灰蓝的颜色,当新叶抱茎时,色泽淡白绿,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春季,它开出乳黄色的十字形花,而角果则呈长圆柱形,先端尖锐如鸟嘴,这种蔬菜喜欢冷凉、湿润的环境,却无法忍受长期的干旱和高温。
历史记载,最早将卷心菜作为农作物培植的是西班牙的古代伊比利亚人,随后,随着人们的交流频繁,它被传到了古希腊、埃及和罗马等地,大约在公元九世纪,俄罗斯人开始引种这一蔬菜,因其适应性强,加上其味道鲜美、供应期长、产量高、耐久藏、方便运输等特点,卷心菜很快在中国大江南北广泛种植,并成为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
经过长时间的培植,卷心菜的变种丰富多样,如结球甘蓝、抱子甘蓝、羽衣甘蓝等,而谈及其营养价值,卷心菜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其营养成分均高于同量的大白菜,它还含有抗坏血病的丙种维生素、能防御脚气病的乙种维生素,以及钙、磷等物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医学界研究发现,卷心菜具有治疗胃及十二脂肠溃疡的药用价值,在日本,溃疡患者常将卷心菜的浓汁内服,这种浓汁不仅能修复溃疡面,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而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中药大辞典》也记载了卷心菜的医疗作用,指出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U样质,有治胃溃疡的作用,生食卷心菜还可获得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
莲花白作为甘蓝的变种,在各地有着不同的称呼,如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卷心菜,在香港则称为椰菜,而在不同的地区,如山西、陕西等地,人们多称其为莲花白或花白,广东部分地区亦有其独特的称呼,如椰菜或包菜,在闽南地区及台湾,它则被习称为高丽菜。
无论怎样称呼,莲花白都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它的独特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得它在各地的厨房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用于炒食、煮汤还是制作沙拉,莲花白都能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和美味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