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被支付宝里的蚂蚁庄园所吸引,那是一款集公益、社交与日常活跃于一体的游戏?而今,阿里巴巴的触角已延伸至游戏领域,将《旅行青蛙》这一热门小游戏与淘宝相结合,这究竟是怎样的创新尝试呢?
谈及《旅行青蛙》,这款佛系放置类游戏在日本或许并未大火,却在中国意外地走红,甚至在没有汉化版的情况下登顶了App Store的免费排行榜,4月,阿里巴巴成功拿下其独家代理权,仅仅一个月后的5月,《旅行青蛙·中国之旅》就在淘宝开放端口,开始了内测,这款游戏在操作上与原版相差无几,但画面上却融入了更多中国特色,这无疑为阿里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触角早已伸向了各个领域,而今,将游戏与电商结合,似乎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现阶段《旅行青蛙》在淘宝的端口上尚未展现出与电商的深度结合,但其为阿里带来的DAU(日活跃用户数)、MAU(月活跃用户数)以及使用时长却是显而易见的,是否会出现虚拟交易场景?比如用三叶草兑换商店产品,或者通过限时活动、优惠方式来出售三叶草等,甚至有可能将“偷菜”游戏进一步发展,变成“偷三叶草”等新玩法,以促进用户间的社交互动。
阿里影业也参与了与日本游戏开发公司的合作,阿里大文娱在内容及IP衍生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从影视到游戏再到周边产品,力求最大化IP的价值,而《旅行青蛙》所具有的旅游属性,也使其与阿里的飞猪平台产生了交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旅游涉及,都为其带来了共振效应。
任何创新都伴随着风险。《旅行青蛙》的单一玩法注定其生命周期不会太长,在火爆之后,它逐渐成为了过气游戏,阿里巴巴将其嵌入淘宝是否能重新点燃人们对“蛙儿子”的喜爱?这还需要看阿里的后续投入以及新模式的开发,没有像腾讯一样的社交平台,阿里必须寻找新的路径,如品牌联合营销、IP衍生品零售业务等,但这也让人担忧,《旅行青蛙》是否会因为过度商业化而变得不伦不类,或者彻底毁掉这个游戏。
电商与游戏的结合,或许是淘宝自我更新的探索和尝试,从2003年至今,B2C的电商模式虽然依旧存在,但已不再是新鲜事物,走过13个春秋的淘宝,虽然依旧稳坐电商界的头把交椅,但面对后起之秀如京东、微商、拼多多等的追赶,它也需要紧跟年轻人的步伐,不断创新和进化,而与《旅行青蛙》的结合,或许是淘宝向年轻人靠拢的一种尝试。
腾讯凭借一系列现象级手游在年轻人中保持了高人气,而阿里巴巴通过《旅行青蛙》的代理权,一方面希望紧跟年轻人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希望让13岁的淘宝再次走进年轻人的心中,这样的尝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