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如下:
选用优质的红薯粉(或玉米淀粉、绿豆淀粉)80斤,搭配20斤淀粉,再加入0.6-0.8斤的筋力源,还需50-60℃的温开水约200-300斤,以及适量的盐0.3-0.5斤,用以调味和增加弹性。
制作步骤:
预备糊状物:
将玉米淀粉、红薯粉和筋力源先加入冷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50-60℃的温开水约40-50斤,并加入盐进行调味,之后,将混合物放置在温暖的地方,静置20-30分钟以待其发酵。
准备蒸煮:
锅中加水并烧开,在制作粉皮的过程中,保持锅中的水微开,避免水滚时加入冷水以控制温度。
旋子处理与填充:
在蒸盘(旋子)上轻擦一层食用油,放入沸水锅中加热,取出热旋子后,加入木薯淀粉糊,然后置于锅内的水面上,通过正转和翻转,使旋子内的浆水均匀铺开。
粉皮成型与熟化:
当木薯淀粉面糊受热并凝固成乳白色时,稍微倾斜旋子,让锅中的水流入旋子内,可以看到粉皮由白逐渐变透明,待1分钟后,粉皮即可熟透。
冷却、晾干与包装:
将熟透的粉皮取出并投入冷盆中冷却,之后,刮平并迭好,晾干表面的水分(若是鲜粉皮)或完全晾干(干红薯粉皮),进行包装并销售。
注意事项与技巧:
制作粉皮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引入旋子内的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粉皮的质量,最佳时机是当旋子内的粉浆逐渐变白,无多余水分时,即可引入开水,为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健康,生产过程中禁止添加如食用碱、聚磷酸盐、荧光增白剂等违规添加剂,无矾拉皮和红薯粉皮是未来加工的趋势。
传统手工工艺流程详解:
1、调糊: 先将红薯淀粉与冷水混合,再逐渐加入更多水调成稀糊状,水量约为淀粉量的2.5-3倍,加入预先准备好的明矾水,并持续搅拌直至无粒块,每100千克淀粉需加入300克明矾。
2、上旋蒸糊: 使用特定的旋盘(由铜或白铁皮制成)进行操作,将调好的粉糊均匀地铺在旋盘上,通过旋转和加热使其均匀摊开并固化。
3、冷却、漂白与干燥: 依次进行烫熟后的粉皮冷却、酸浆中漂白以及晒干等步骤,晒干后的粉皮应达到一定的干燥标准,如水分含量不超过重量的2%。
遵循这些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和技巧,不仅能够制作出美味的粉皮,还能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