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这一成语,实为正确表达,此成语源于汉语,寓意深刻,它描绘了像蠢笨的虫子般缓缓蠕动的情景,常用来比喻敌人暗中策划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的心态。
此成语的起源可追溯至南朝宋代的《异苑》中的一句描述:“句容的水脉下,挖掘出一黑色物体,无头无尾,形状如数百斛的船只,长达数十丈,蠢蠢而动。”这样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蠢蠢欲动的意象。
语义阐释
当使用此成语时,其结构偏正式,可作谓语或宾语,它带有贬义,暗示着一种不积极、不正当的动向。
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如“跃跃欲试”,形容人急于尝试或行动的心态,而反义词则如“按兵不动”,表示军队或其他团体保持静止,不轻易行动;再如“万念俱灰”,形容心境绝望到极点。
例句诠释
1、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生命在温暖的阳光下开始展现出蠢蠢欲动的活力。
2、风吹得竹林飒飒作响,仿佛有蟒蛇或猛兽在暗中蠢蠢欲动,给人以紧张感。
这样的成语,不仅富有画面感,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为中文表达增添了无穷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