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菇的烧法

3分钟前阅读2回复0
王富贵
王富贵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5244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4885
  • 回复0
楼主

鲍鱼菇的烧法

蚝油鲍鱼菇

材料:鲍鱼菇、油、盐、白砂糖、蚝油、小葱、姜、生粉

1、把鲍鱼菇撕成小片,葱姜切段备用。

2、热锅热油,下葱白与姜段煸出香味。

3、然后把鲍鱼菇放入一起煸炒。

4、此时可加入适量的清水。

5、接着放入适量的盐与糖调味。

6、放入适量的蚝油,中火烧制。

7、当锅内的鲍鱼菇明显的变软后,调入适量的芡汁,开大火收汁。

8、出锅前放入葱叶翻炒均匀即可装盘。

人工栽培鲍鱼菇,要注意些什么

鲍鱼菇,也叫台湾平菇。自然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等地,它也是平菇的一种。肉质肥嫩滑厚,味道鲜美适口。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菌类多糖、多种矿物元素和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同时也富含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丙氨酸等,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喜欢、种植也比较广泛的食药用菌之一。

鲍鱼菇的烧法


鲍鱼菇的种植,和其他食用菌种植一样,要经过选择种植季节、菌种制作(购买)、培养料制作、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等8个步骤,并且每个步骤都有着要注意的事项。

一,季节的选择。

鲍鱼菇属中高温品种,种植季节宜选择在出菇期要避开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南方以春季3月装袋接种,4月~7月中旬出菇或8月装袋接种,9月~10月中旬出菇。北方在温室大棚的辅助下,可早春2月制袋接种,3~7月中旬出菇,或8月制袋,9~11月份出菇,但要注意加装大棚升温设施。

鲍鱼菇的烧法


二,菌种的制作(购买)

小规模种植者,新技术设备等原因,菌种应以购买为主。购买菌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菌种要新鲜。

购买的菌种菌龄不要超过80天,这个时间内的菌种菌丝强壮,活力十足,萌发快,生命力强。

【2】做好预定。

鲍鱼菇种植季节性很强,种植者要计算好自己的种植时间,根据自身时间安排,提前预定好菌种,以保证菌种的及时使用和新鲜度。

【3】菌种的纯净度。

菌种的纯净度,指的其菌株的纯度和菌种自身的纯净,也就是不能带杂菌,也不能带虫卵。

【4】确定好制种企业。

预订时,一定注意制种企业的资质,既有生产许可证也有销售许可证,这样经过国家认证的制种企业人员技术设备及菌种质量才可靠,也更能保证菌株的纯度。

鲍鱼菇的烧法


三,培养料的制作。

培养料是鲍鱼菇生长的营养来源,是其生长的基础保证,必须保证制作质量。在制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好的配方。

培养料配方依据鲍鱼菇生长所需营养的碳氮比所组成,鲍鱼菇要求培养料的碳氮比是,菌丝体的生长所需最适宜的碳氮比为30~50:1,子实体生长所需最适宜的碳氮比为40~60:1。因此,确定培养料配方时,,依据培养料配方确定原则,碳氮比,就高不就低,应按40~60:1来确定配方。

【2】把握好培养料原料的质量。

做为种植鲍鱼菇培养料的原料,一定要新鲜,不能有霉变,不能腐烂。这样才能保证原料中所含营养充足,才能满足鲍鱼菇生长的需要。同时,这样的原料带杂菌和虫卵较少,能给后期灭菌减少压力,给种植降低风险。

【3】培养料搅拌均匀度。

培养料的各种原料混合到一起后,要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一定要充分,保证各种原料混合的均匀度,这样在以后的装袋中,就能保证单位培养料袋内,都存在每一种原料,不至于造成局部培养料袋营养缺乏,不至于给鲍鱼菇生长带来影响。

【4】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标。

鲍鱼菇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培养料的含水量应该在60~65%,这样的含水量,能满足鲍鱼菇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水分也能完成为鲍鱼菇运输营养的任务,所以,加水培养料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用水量,使培养料含水量处于要求的范围内,既不能高,也不能少,含水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鲍鱼菇的正常生长。

【5】培养料的酸碱度适宜。

鲍鱼菇在偏酸或较中性的环境中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6.5~7。培养料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时时检测,超出这个范围,就要加入生石灰或石膏,进行调节。调节中,还要考虑灭菌及鲍鱼菇以后的生长中,会产生酸性物质,对PH值的影响,培养料制作完成时,PH值应稍高于7。

四,装袋。

鲍鱼菇种植中,使用252×38×0.005cm或25×45×0.005cm聚丙烯标准塑料袋。装袋过程与其他食用菌品种一样,都是以人工辅助装袋机来完成。装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项。

【1】挑选出不合格料袋。

装袋过程中,要挑选出有微孔、破损等有质量问题的塑料袋,这样的菌袋会给后续的灭菌和养菌、带来负面影响,不能使用。

【2】降低塑料袋的破损。

装袋过程中,一定要调节好装袋机,避免机械对塑料袋的伤害,致其出现破损,降低坏袋率,降低生产成本。

【3】装料份量要足。

标准的塑料培养料袋,有些装料数量的要求,装料时要注意料的紧实度,既要饱满,也不能过撑,更不能装料过少。料的份量过多或过少,都对生产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

【4】扎好培养料袋口。

料袋装料完毕,一定要扎紧袋口,避免挪动时,出现撒料现象,使培养料松散,造成必须返工,重新装袋的后果,造成人工及材料的浪费。

五,灭菌。

鲍鱼菇种植培养料的灭菌,依然是可以常压灭菌,也可以高压灭菌,小规模种植者多以常压灭菌为主要方式。灭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培养料袋摆放合理。

灭菌时,培养料袋要摆放进灭菌仓,在摆放时,要注意摆放整齐,注意料袋间要有合理的间隙,过于紧密,影响蒸汽运行,影响灭菌效果,过疏,又会减少摆放数量,可能增加,灭菌总次数,浪费能源。

【2】灭菌仓封闭严实。

菌袋摆放完毕,要密闭灭菌仓,必须保证灭菌仓的严实度。特别是常压灭菌时,很容易忽略,造成灭菌仓透风、漏气,这都会影响灭菌效果。

【3】排尽灭菌仓内冷气。

灭菌仓密闭后,仓中均存在冷气。不论是常压灭菌,还是高压灭菌,都必须排净,仓中冷气。

⑴常压灭菌。

常压灭菌在灭菌仓温度达到100℃时,打开排气孔,当排气孔排出的全是热气后,继续排气15分钟左右,封闭排气孔。

⑵高压灭菌。

灭菌仓温度达到121℃,压力达到0.105Mpa时,打开排气口,直至冷气排尽,关闭排气孔。

⑶冷气存在的危害。

灭菌仓内冷气存在,在蒸汽输入后,会在仓中形成不易升温的冷死团,冷死团在仓中运动,阻滞蒸汽不能到达冷死团所处位置,造成灭菌不彻底,不能达到灭菌效果。

【4】保证灭菌时长。

灭菌过程中,常压灭菌要求灭菌仓在100℃下,保持12小时以上,期间出现降温要重新计时。高压灭菌要求灭菌仓在121℃,压力0.105Mpa的条件下,保持90~120分钟。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培养料被蒸汽蒸透,才能有良好的灭菌效果。

【5】保证焖锅操作。

所谓的焖锅,就是灭菌时长达到,停止供蒸汽,但不把培养料袋从灭菌仓中移出,而是继续放在仓中,放置10小时以上,以增强灭菌效果。这是相对于常压灭菌所言,高压灭菌不存在这种操作。

六,接种。

经过灭菌的培养料,温度降至28℃以下时,就要进行接种。鲍鱼菇的接种,有两种方式,一是接种箱接种,一是接种室接种。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严格执行接种操作规程,都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接种前的灭菌消毒。

接种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必须做好接种前接种环境的消毒灭菌。

⑴接种箱消毒灭菌。

接种箱的消毒灭菌,一般采取擦拭和熏蒸相结合的办法。先是福尔马林或百菌清对接种箱内外进行全面擦拭,不留任何死角。接着用必洁仕或菇虫净气雾剂对内部进行熏蒸灭菌。熏蒸时需将灭菌工具、及酒精灯放入接种箱,酒精灯中不能添装酒精。

⑵接种室消毒灭菌。

接种室的消毒灭菌,一般采用熏蒸,结合紫外线照射进行。先是用必洁仕或菇虫净气雾剂进行熏蒸,之后打开紫外线灯。消毒灭菌时,接种工具应放入接种室接受灭菌。更衣室消毒灭菌与接种室同时进行,接种室作业服装应在更衣室同步接受灭菌。

⑶接种前准备。

无论是接种箱还是接种室,在接种前一小时要打开通道,放尽残烟,接种室的紫外线灯也要提前关闭,要保证接种人员安全。

【2】接种时操作。

接种时,接种箱和接种室的接种操作方法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⑴菌种的处理。

菌种在带进接种室或放进接种箱之前,菌种包装外壁要用酒精擦拭。进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后,要再次擦拭,擦拭时,要注意包装口为重点。最后再打开菌种包装。

⑵接种箱接种。

接种箱接种,开始前要先点燃酒精灯,要在火焰保护下完成接种。

⑶接种室接种。

接种室接种室,尤其要注意:

人员需更衣室换好着装,从缓冲间进入接种室。

接种全程要在接种保护器的保护下,进行接种。

尽量避免走动,以防灰尘感染菌种。

接种完毕,快速扎好袋口,避免菌种长时间空气中暴露。

七,养菌。

接种完毕,菌袋运入养菌场所,鲍鱼菇种植进入养菌阶段。养菌阶段主要注意的是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含量的调节与控制。

【1】温度。

鲍鱼菇菌丝体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5~27℃,这个温度区间内,生长速度适中,菌丝最强壮,尽管其菌丝体在10~35℃均能生长,但低于10℃停止生长,低于20℃生长缓慢。高于30℃菌丝生长速度快,但稀疏、活力差。

【2】湿度。

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利于降低培养料水分蒸发,不利于形成高湿环境,可抑制杂菌活力。

【3】光照。

鲍鱼菇菌丝体生长不需阳光,要保持场所黑暗。

【4】空间氧气含量。

要把握好通风时长和强度,空间内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促进菌丝体生长的速度和强壮。通风时间不要太长,强度不要过大。

八,出菇。

菌丝长满菌袋,鲍鱼菇种植即进入出菇期。出菇期应该注意的依然是温度、湿度、光照、空间氧气含量的调控。

【1】温度。

鲍鱼菇子实体在25~30℃的温度范围内就能正常发育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6~28℃。原基形成时,有一定的温差刺激,更利于形成原基、现蕾。可在15~25℃区间内,进行昼夜拉大温差,刺激菌丝体,促进原基形成。

【2】湿度。

湿度要保持在85~90%之间。

【3】光照。

需要散射光照射,一定的散射光照射,在原基形成期,可刺激加快原基形成速度。

【4】空间氧气含量。

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适当增加时长和强度,保持场所内氧气充足,保证子实体呼吸对氧气消耗的供应。

九,病虫害的防治。

鲍鱼菇的种植中,也存在着病虫害。只要做好培养料制作、灭菌、接种、养菌、出菇时的各项操作,病虫害的发生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掉以轻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做好各种防护,备好各种杀虫灭菌药品,一旦发现,立即采取各种方法予以处理。

鲍鱼菇的种植,步骤较多,所需注意的事项也很多,种植者应树立责任心,从细小问题做起,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这是种植成功的最有力保障,也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我是初始农人,每天分享农技。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菇类,菌丝生长的温度以20—33℃为宜,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32℃,最适宜27—28℃。25—30℃时能正常发育,接近30℃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而低于25℃和高于30℃时子实体发生较少。低于20℃和高于35℃完全不发生菇蕾。因此,各地可以安排在当地气温20-32℃之间的季节出菇,南方地区每年5月至10月栽培最好,北方地区每年6月至10月栽培最好。在温度较低时,可利用塑料大棚来提高环境温度,以满足鲍鱼菇25-30℃的生长需要。

我国南方地区可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栽培安排在2月接原种,加温室内培养,3月中旬制作栽培袋也在加温室培养,4月下旬至5月出菇。这时自然温度已达到出菇要求的温度。夏季栽培安排在5月制作栽培袋,6月下旬出菇。秋季出菇安排在7月制作栽培袋,8月下旬至9月出菇,这时污染率低,菇质较好,商品价值较高。

(二)栽培场所和栽培方式

要求选择干净、通风好、夏季不被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可利用一般的菇房、大棚,也可用人工搭建的草棚栽培。草棚菇房易保湿,夏季高温季节降温、通风效果好,是栽培鲍鱼菇的理想场所。

栽培鲍鱼菇多采用袋栽方式,在床架上出菇,可充分利用空间。鲍鱼菇的最佳栽培方式是熟料袋栽。目前鲍鱼菇主要栽培方式是熟料袋栽,一般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两头出菇。菇房要设通风窗,周围环境要清洁,以减少污染源。菇棚方位应座北朝南,虽然鲍鱼菇属高温型菇类,但夏天阳光照射强烈,气温往往会超过鲍鱼菇的发温度范围,对出菇不利,菇棚座北朝南便于避阳和通风。

(三)菌种制作

母种制作采用PDA培养基,补加0.2%蛋白胨,按制平菇母种的常规方法制作鲍鱼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均可采用普通木屑培养基,即阔叶树木屑74%,麸皮24%,糖1%,碳酸钙1%.也可采用谷粒培养基。制作工艺与平菇等食用菌相同。

记得双击么么哒。[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鲍鱼菇又名黑鲍菇、台湾平菇;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福建,浙江等省份,多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夏秋季节,生于榕树、刺桐、凤凰木、悬铃木、等多种阔叶树的朽木上,是一种木腐菌,鲍鱼菇质肥厚、菌柄粗壮、脆嫩可口、风味独特,营养又十分丰富,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欢的美味食用菌。

鲍鱼菇是一种在夏季高温季节栽培的食用菌,这时其它的菌食用菌都难以生长,夏季人工栽培鲍鱼菇,可以满足市场对鲜菇的需要,所以夏季栽培鲍鱼菇,收益十分可观。

一、鲍鱼菇生长条件;

1、营养;

鲍鱼菇是一种木腐菌,但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比较弱,菌丝体能利用葡萄糖、蔗糖等作为碳源;利用蛋白质、酵母等作为氮源。

人工栽培常用棉籽壳、稻草、木屑、麦秆等作为栽培的主要原料,用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等作为辅助材料,均匀搅拌配制培养料。

2、温度;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6到32℃,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温度适宜情况下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在22至30℃,最适宜的温度在27℃左右,温度适宜情况下子实体肉肥柄短、色泽正常呈灰黑色、不易变形、产量稳定。

3、湿度;

鲍鱼菇喜湿菌类,抗旱能力弱,培养基的含水量要保持在65%左右,发菌期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紫色的发生器空气湿度要控制在90%。

4、光照;

鲍鱼菇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黑暗环境中只需体发育速度慢,容易发生畸形菇。

5、空气;

菌丝体生长阶段对空气中的氧气要求不高,而子实体发生和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氧气,如果通风不良造成培养室氧气含量不足,茹体容易产生畸形菇。

二、鲍鱼菇人工栽培方法;

1、栽培时间;

鲍鱼菇是一种在高温季节发生的茹类;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在22至32℃,最适宜的温度在27℃左右,温度低于25℃高于30℃时,子实体虽然能够生长,但生长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产量,

根据鲍鱼菇的生长习性,在我国南方五至十月适宜的栽培,而我国北方地区六月至八月适宜栽培;鲍鱼菇以室内栽培为主,袋栽最为普遍,多选择通风、干净、阴凉的房间做菇棚。

2、栽培原料和配方;

人工栽培鲍鱼菇常用杂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等为主料,加入适量的麸皮、玉米粉、碳酸钙为辅料,配制的培养料可以满足鲍鱼菇对养分的需要,常用的培养料配置方法有以下几种:

(1)、棉籽壳40%、木屑40%、麸皮17%、蔗糖和碳酸钙各1.5%;

(2)、杂木屑72%、麸皮20%、玉米粉5%、碳酸钙和蔗糖各1.5%;

(3)、棉籽壳87%、麸皮10%、蔗糖和糖酸钙各1.5%;

(4)、棉籽壳37%、木屑或者甘蔗渣37%、麸皮23%、糖和碳酸钙各1.5%;

3、菌袋制作;

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内,每袋装干料0.5kg,高温消毒杀菌,要在菌袋中间打一孔洞,接种时让食用菌种块放入洞中,可以有效地加速菌丝生长。

4、发菌期管理;

菌袋接种后要把菌袋移至培养室,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7℃左右,空气湿度要控制在60%左右,接种三天后,菌丝就会开始萌发生长,一个月时间菌丝就可长满袋。

5、出菇期管理;

当菌丝体长满菌袋后,要把菌袋移入出菇棚内管理,如果棚内要彻底打扫干净,严格消毒杀菌,要严格按照鲍鱼菇的生长习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6、病虫害防治;

鲍鱼菇夏季人工栽培,气温高、湿度大极易诱发病虫害;菌袋制作期间易受木霉、根霉、毛霉等危害,这些病害繁殖快,生长快,一旦发生危害很难根除;子实体发生期易受菇蚊、菇蝇、蛞蝓等害虫的危害。

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培养原料要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发生原料,菌袋制作后必须要在高压下彻底灭菌;要选用纯度高无病虫害感染的菌种,保持菇棚周围清洁卫生。

7、采收加工;

接种后40至50天可采收第一潮菇;鲍鱼菇要在孢子弹射之前采收,这时的鲍鱼菇品质优良、质地脆嫩、清甜可口而且保鲜时间也较长。

采收后的子实体要要把菌柄基部的黄色部分及杂质切除,鲜菇就可以上市销售了,也可晒干或烘干成干品,或者制成罐头加工销售。

以上介绍的是鲍鱼菇的生长条件以及人工栽培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一、菌袋的污染:

  菌袋污染会造成大部分菌袋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灭菌不彻底。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菌袋内没有被杀死的杂菌开始繁殖,开始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菌袋上,后来扩展成片。

导致菌袋污染的原因:

  1、在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尤其是木屑、玉米心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易发生这种情况。

  2、在进行灭菌过程中没有排尽冷空气,灭菌锅中始终被冷空气占据一部分,导致热循环不良。

  3、灭菌时间不足,或在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或灭菌锅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均会出现灭菌不彻底的问题。

  二、杏鲍菇菌丝生长缓慢:

  原因1、如菌种活力弱可造成菌丝生长缓慢。一定要到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单位购买菌种。菌种适宜菌龄为30~40天,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表明生命力强。

  原因2、如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过高(高于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

  原因3、如发菌温度过低,如小于20℃,且通风不良或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适宜的pH值为7左右),也会造成发菌缓慢。

 三、杏鲍菇菌袋侧面出菇且多畸形:

  在灭菌过程中,菌袋相互挤压,圆形的菌袋变形,致使栽培料和菌袋之间产生空隙,为菌丝拧结提供空间。再加上低温、光照刺激和机械刺激(如倒袋等),使菌袋侧面的菌丝拧结形成原基,发育成子实体。

  由于塑料袋的限制,这种菇全部为畸形。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对菇蕾进行捏压,使其停止生长,以免造成更多的营养浪费。

  四、杏鲍菇子实体个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进行疏菇蕾。原基分化后,在菌袋两侧长出很多菇蕾,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但由于营养和空间的限制,这些菇雷大部分不能长成商品菇,所以要进行疏蕾,以免浪费营养。疏蕾的原则是在菇蕾刚形成时,选位置好、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每面留4~6个,子实体长至2厘米时,再进行一次优选,每面留2~4个。这样,便能保证较高的商品率了。

五、杏鲍菇菌丝旺长:

  在出菇时,菌丝突然旺长,菌袋两端、子实体上长满白色菌丝,子实体从菌盖中间开始隘缩,严重时子实体黄化死亡。这主要是由菇棚内温度突然升高所致。在出菇阶段,菌丝、子实体都在生长,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生长达到动态平衡。决定这一平衡的是温度,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菌丝生长,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原基的分化。突然升温,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菌丝生长占了优势。在营养、水分一定的情况下,供给菌丝生长的营养、水分多,供给子实体的营养、水分就少了,严重时子实体营养倒流,在外观上表现出子实体萎缩,甚至黄化死亡。应防止菇棚内突然升温。

菌袋污染会造成大部分菌袋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灭菌不彻底。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菌袋内没有被杀死的杂菌开始繁殖,开始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菌袋上,后来扩展成片。

导致菌袋污染的原因:1、在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尤其是木屑、玉米心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易发生这种情况。

2、在进行灭菌过程中没有排尽冷空气,灭菌锅中始终被冷空气占据一部分,导致热循环不良。3、灭菌时间不足,或在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或灭菌锅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均会出现灭菌不彻底的问题。二、杏鲍菇菌丝生长缓慢:原因1、如菌种活力弱可造成菌丝生长缓慢。一定要到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单位购买菌种。菌种适宜菌龄为30~40天,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表明生命力强。

原因2、如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过高(高于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

原因3、如发菌温度过低,如小于20℃,且通风不良或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适宜的pH值为7左右),也会造成发菌缓慢。

三、杏鲍菇菌袋侧面出菇且多畸形:在灭菌过程中,菌袋相互挤压,圆形的菌袋变形,致使栽培料和菌袋之间产生空隙,为菌丝拧结提供空间。再加上低温、光照刺激和机械刺激(如倒袋等),使菌袋侧面的菌丝拧结形成原基,发育成子实体。

由于塑料袋的限制,这种菇全部为畸形。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对菇蕾进行捏压,使其停止生长,以免造成更多的营养浪费。四、杏鲍菇子实体个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进行疏菇蕾。原基分化后,在菌袋两侧长出很多菇蕾,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但由于营养和空间的限制,这些菇雷大部分不能长成商品菇,所以要进行疏蕾,以免浪费营养。疏蕾的原则是在菇蕾刚形成时,选位置好、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每面留4~6个,子实体长至2厘米时,再进行一次优选,每面留2~4个。这样,便能保证较高的商品率了。

五、杏鲍菇菌丝旺长:

  在出菇时,菌丝突然旺长,菌袋两端、子实体上长满白色菌丝,子实体从菌盖中间开始隘缩,严重时子实体黄化死亡。这主要是由菇棚内温度突然升高所致。在出菇阶段,菌丝、子实体都在生长,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生长达到动态平衡。决定这一平衡的是温度,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菌丝生长,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原基的分化。突然升温,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菌丝生长占了优势。在营养、水分一定的情况下,供给菌丝生长的营养、水分多,供给子实体的营养、水分就少了,严重时子实体营养倒流,在外观上表现出子实体萎缩,甚至黄化死亡。应防止菇棚内突然升温。

0
回帖 返回综合

鲍鱼菇的烧法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