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趣自得”这一词汇,传达的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趣与风致,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自然的情趣”,更是一种深藏于生活点滴中的美好感受。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天趣”常被用来形容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如宋时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所言,虽然画技娴熟,但若缺乏“天趣”,则作品难以触动人心,元代的汤垕在《古今画鉴·宋画》中则称赞某位画家的翎毛之作充满“天趣”,可见其高度评价。
明代的徐弘祖在游历天台山时,亦用“天趣”来描述自然的鬼斧神工,岩洞中僧舍的杂乱,掩盖了自然的“天趣”,那些传说中的景点如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等,虽不乏奇景,但若心无旁骛,方能尽享其中天趣。
清代文人王士禛、袁枚等也在各自的著作中频繁提及“天趣”,用来形容人的风度或是诗文的灵气,而冰心的《寄小读者》中,更是将“天趣”用于描述依着山地曲折修建的道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我们而言,“天趣自得”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更是对生活深刻理解的体现,当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去寻找生活中的幸福时,那种美妙的感觉便会自然涌现,它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世界的感激,更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让这种美好的感觉在生活中蔓延,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让我们的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快乐。
“天趣自得”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美好的追求,是心灵的滋养,当我们真正理解并体验到这种“天趣”时,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更好地享受生活带来的每一份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