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说你错了,可能是别人的问题完整句子
一个人说你错了,可能是别人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和观点,如果别人的立场或者观点不同,那么就会认为你的说法是错的。
所以说,有时候出现“一个人说你错了”的情况,可能只是因为彼此对于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而并不是你的错误。
换句话说,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片面地认定“你错了”。
大结局中甄嬛那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如何理解
还记得《甄嬛传》最后结尾皇帝驾崩时,甄嬛轻柔的合上他的眼,缓缓说道:“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是错的。”
剧中甄嬛的一生,是围绕着皇帝和果郡王两个男人而展开的一场纠葛大戏。有着后宫艰难生存,也有着和两个男主的“副本”剧情,而究竟是什么让她在最后的时候,对皇帝说出一开始就是错的这种感慨呢?
皇帝以果郡王的身份与甄嬛熟悉
甄嬛进宫就如“无心插柳柳成荫”,但之后看见夏冬春和福子的悲惨遭遇后,她对后宫的生存环境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所以一直拜托温实初让自己生病,打算从此与后宫纷争绝缘。
但在次年春天甄嬛在御花园荡秋千吹笛子时,无意间碰见了孤身散步的皇帝。
因着她天真可爱,直率活泼,皇帝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让甄嬛害怕自己,于是便谎称自己是果郡王。虽然甄嬛半信半疑,但两个人还是能够愉快的交心谈话。
这一段时间的剧情给两人的感情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能让皇帝放下身段真正和甄嬛贴心相处,让他在下雨天也不忘和甄嬛的约定,去御花园等待感染了风寒,也让二人在此后的日子中能够亲密无间。
尽管之后皇帝的身份在余答应挑衅甄嬛的时候被他主动挑明,却让甄嬛被他的诚意和对自己的爱护所打动,由此喜欢上他。同时,这里也已经为甄嬛后来和果郡王相爱埋下了伏笔。
皇帝将甄嬛作为纯元的替代品宠爱
纯元皇后是皇帝一生最爱的女人,可惜因为自己亲妹妹宜修皇后的加害,难产而早早的撒手人寰,这给皇帝带去了巨大的打击,也使得他在日后更加思念纯元皇后。
甄嬛之所以能够入宫,也是因为和纯元皇后长相十分相似,让皇帝对她产生了纯元还在的错觉,所以说他刚开始对甄嬛的百般宠爱,完全因为他是纯元皇后的影子,皇帝用她来缓解对纯元的思念。
在后来甄嬛封妃时被皇后陷害穿了纯元的衣服,这使得皇帝很是生气,在随后甄嬛才知道自己只是纯元的替身,与皇帝大吵一场,看到了皇帝写的“莞莞类卿”的悼词,这也使得她最终心灰意冷,选择孤身一人出宫到甘露寺修行。
也是在甄嬛出宫之后,有一次皇帝酒后下意识来到碎玉轩查看,他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喜欢上了真正的甄嬛,而不是仅仅将她作为纯元的影子,在此时,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心。
所以是皇帝亲手,将甄嬛送到了果郡王的身边,也是他从一开始对待甄嬛就是对代替品的感情,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做错了。
甄嬛最终爱上的人是果郡王
其实最早果郡王对甄嬛有兴趣时,是在倚梅园中他也听到的甄嬛所说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在皇帝和甄嬛都离去后,他摘下了梅树上的小像。
后来知道她的身份和容貌,见过她的惊鸿舞和在水边嬉戏的场景后,见过甄嬛的天真无邪,也知道她的能歌善舞,他已经开始对甄嬛充满爱意了,所以他真正将那张小像奉为心中至宝。
甄嬛在甘露寺的时候,他也是时时去探望,甚至在大雪天自己躺在雪地里冻透给高烧的她降温,又在暴雨天在屋外吹笛子表示自己的心意,最终才感动了甄嬛。两个人在凌云峰,属实过了甄嬛觉得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果郡王传闻身亡,甄嬛怀着果郡王的孩子,在悲痛中又得知自己父亲病重,只能选择回宫开启新一轮宫斗。待果郡王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两个有情人也因此至死都没能在一起。
面对回宫后皇帝弥补的真心和宠爱,甄嬛再也没有动心一分,而是纵容叶澜依杀死了皇帝,在最后皇帝请求她再叫自己一声四郎的时候,她也没有一丝动容。
因为皇帝让自己杀了果郡王,甄嬛也是恨透了皇帝。
她也正是与当年花园里的那个谎言一样,最终与果郡王相爱。所以她觉得自己当初和皇帝的感情,一开始就是错的。
皇帝一开始以果郡王的身份接近甄嬛,将她作为纯元的影子疼爱,这样的感情从一开始的付出,对甄嬛而言就是不公平的;而当年谎称的果郡王,后来也成为了甄嬛最终所爱之人。
这样看,他们三人的感情纠葛,从那年的杏花微雨,那声:“我是果郡王。”开始,就注定了是这样的结局。
电视剧《甄嬛传》,曾风靡了全国大江南北,剧中人物的说话一度被尊为甄嬛体,可见这部剧对广大观众来说是非常有深刻印象的。
大结局时甄嬛那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我们一开始就是错的。”
我理解的有一下几点:
一、不想入宫,只求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那年,甄嬛年仅17岁,带着浣碧、流珠去寺庙里上香,祈祷自己这次选秀能够落选,但愿终身能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出门后又遇见温实初对其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壶”,想把自己家传的玉壶赠予甄嬛,甄嬛拒绝了温实初。但到了选秀时,因甄嬛相貌与已故纯元皇后略有相似而得到了皇帝的喜爱,留了牌子,并赐封甄嬛为常在、封号莞,甄嬛得知中选后还说了句很无奈的话,“想留的没留下,^_^不想留下的却偏偏留下了”,天终不随人愿,注定甄嬛一生都不可能真正得到一人心。
二、初入宫庭,只想做到明哲保身。初入宫庭,就见识了后宫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纷繁复杂、波诡云谲,第一次给皇后请安,就见识了华妃只手遮天的权利,出了皇后的景阳宫后,因为夏冬春滋事,被华妃赐了一丈红。和安陵容在御花园又遇到了被周宁海推入井内的福子,受到了惊吓,回宫后,她跟温实初说,自己只想保全自己,不想因为受到皇帝的宠爱而让自己身陷困境之中,温实初非常理解甄嬛的意思,就开始给甄嬛下适量的药,使其身体看起来还未痊愈。
三、三人注定要有情感纠葛。皇帝排行第四,果郡王排行第十七,而甄嬛的生日又是4月17日,也许是作者故意而为之,把三人之间注定的缘分隐喻到了甄嬛的生日中。
四、皇帝、果郡王与甄嬛的几次遇见。甄嬛在杏花树下吹箫时,偶遇皇帝,当时皇帝出于对甄嬛容貌的喜爱,就想逗一下甄嬛,说自己是果郡王来戏弄甄嬛,我想这个时候的皇帝估计是因为甄嬛的容貌又找回了初恋的感觉,所以才开了这么个玩笑。在倚梅园中,甄嬛许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恰好又遇到了皇帝,皇帝却并没有见到甄嬛,还因此认错了人,错封了个余莺儿为官女子。果郡王捡到了甄嬛挂在梅花上的小像,并一直珍藏在身边。当甄嬛偷偷去看眉庄被侍卫发现后,藏到了果郡王所在的小舟上,甄嬛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小像,但她却没有拿回来,给自己和果郡王的以后买下了伏笔。
五、果郡王之死。皇帝本来就有怀疑果郡王与甄嬛有私情,就放风说要把甄嬛嫁于可汗摩格,看一看果郡王的反应,没想到果郡王真的上了当,带兵救人,正好落入了皇帝的圈套。果郡王借此机会要求去戍边,皇帝也同意了。后来由于皇帝看到了果郡王给浣碧写的家书,每一封都有熹贵妃安的字样,让皇帝有了对果郡王置于死地的念头,后来果郡王回朝,皇帝命甄嬛夫妻果郡王,果郡王深谙后宫诡计阴谋,他调换了二人的酒,甘愿为了保全甄嬛而死。
五、果郡王死后,甄嬛对皇帝的恨达到了极点,她连同宁嫔毒死了皇帝,为果郡王报了仇。
最后说了: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我们一开始就是错的。
我想甄嬛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自己的心也是无比伤痛、无奈的。皇帝和果郡王都曾经深爱着她,她也对二人都付出过真心,开始的时候皇帝给予了她足够多的宠爱,因为一句“菀菀类卿”伤透了甄嬛的心,舍下了刚刚生下三天的女儿就出宫了,皇帝的心理其实是有甄嬛的,在果郡王侍疾时,皇帝睡梦中还说了“嬛嬛”。果郡王也是深爱着甄嬛的,他为了她,闯入翊坤宫救人、大雪天躺在雪地里,只为自己心爱的人降温。
三个人的一生都被情所困,也都不幸福,皇帝不该骗甄嬛自己是果郡王。果郡王明知甄嬛是皇帝钟爱之人,还爱上了甄嬛,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甄嬛错就错在不该长的像纯元皇后,还错入了后宫。
所以,她说或许一开始就是错的。
皇上终于死了,在自己的设计之中,果郡王的仇也报了。似乎一切都了结了。爱恨情仇都结束了。甄嬛充满仇恨的心反而空了,仇恨卸下后,她才能够回想起这个至尊的人曾经也是她的所爱,她却兜兜转转从开始走向结束。她此时的心境无比伤感落寞。
那年杏花微雨,她文艺少女的爱情理想变成了现实。她的爱情始于果郡王。而这个果郡王是皇上假冒的。这一开始本来就是错的,仅仅从人物关系上来看。
甄嬛是个单纯的少女,期许纯粹的感情。她忌惮皇宫的尔虞我诈,也不奢望在宫中会有爱情,所以她进宫后,服药避宠,想清净地过一辈子。没想到在花园遇到了冒充果郡王的皇上,芳心初萌,一切那么美好,虽然不能象人世间普通的夫妻,但甄嬛还是真心尽心去爱。但皇上毕竟是皇上,三宫六院争宠,独宠是可喜也是可怕的。甄嬛被心机很深的皇后设计,误穿了纯元皇后的旧衣。纯元是皇上最爱,任何人不得触踫和亵渎。一句“宛宛类卿”,彻底伤了甄嬛的心,在少女时代的甄嬛确实还不愿低下她的骄傲与自尊,她明白了皇上的爱都是假象。生下女儿后,甄嬛决绝出宫了。
感情的错付让甄嬛心灰意冷。而这时候果郡王出现了,用真心来赢得了甄嬛的爱。甄嬛觉得果郡王才是她的至爱,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才是纯粹美好的真爱。
没想到怀孕后惊闻果郡王离世的消息,这时候她的父亲病重。她很无奈,只有再次进宫才能救父亲并给果郡王报仇。她的选择也得到了果郡王母亲的理解,那个年代的女子从来都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得为她们的家族的荣耀和利益去争,宫里的女人谁不是这样的,女人的命运和无奈让婆媳泪涟不止。
再次入宫前,果郡王生还了,而这时候一切为时已晚,无以挽回。果郡王亲自迎接熹贵妃回宫。这场面让两人的心多虐啊。无比的荣宠之下掩藏着怎样的心伤?在皇上临死前,甄嬛曾经说再进宫后每次和皇上的亲近都让她无比恶心。那是因为她已经不爱皇上了,而至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但这一切还不至于让甄嬛恨透了皇上。真正让甄嬛绝情的是皇上让甄嬛亲手害死了果郡王。这种痛的极致让她对皇上恨到极致,而当她与果郡王的孩子受到了皇上的怀疑有了生命安全时,甄嬛最终起了杀心,一为保全她与果郡王的孩子,二为果郡王报仇。
就因为错误的开始,导致最终痛失所爱。错误的开始,才有了后来的爱恨情仇。都是造化弄人啊。
皇上驾崩,甄嬛心力交瘁,心里万般滋味。毕竟皇上曾是她的四郎。临终她都不肯唤皇上一句“四郎”,而给皇上合上双目,一切恩怨了结,四郎彻底地消失了。“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四郎和果郡王是甄嬛生命中的两个爱过的男人。而果郡王才是甄嬛理想中的爱情。如果四郎不冒充果郡王,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人生可能会比较平稳。而四郎冒充了果郡王,甄嬛才打开少女的心扉,开始一段不该开始的爱情。而后来阴差阳错,甄嬛还是爱了果郡王,并且是挚爱。就因为错误的开始,导致最终痛失所爱。错误的开始,才有了后来的爱恨情仇。都是造化弄人啊。这时候甄嬛的无限感慨,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失落、痛心及尽力交瘁。
爱没了,恨了了,精神上的依存被掏空了,这时候才是寂寞最深的开始。
我的理解是,你根本不配冒充果郡王。
杏花微雨,皇上开始接触甄嬛就是以果郡王的名义,听甄嬛的笛声,和她私会。那时聪明的甄嬛心里也是有数的,他不是果郡王,他在骗她。只不过那时的骗是为了赢得芳心。 甄嬛和皇帝也是亲密无间过一阵的,皇帝爱重她,维护她,宠爱她,后来脑子混账,加上嫔妃争宠,甄嬛越来越不利,两人恩断义绝。果郡王感动了甄嬛,救她于危难,两人私定终身,开启了新阶段。本来也无碍皇帝了,皇帝又夺回甄嬛,还要把人家果郡王弄死。甄嬛恨之入骨。
甄嬛说:“那年杏花微雨…”可能是你这么渣,还冒充果郡王,想想这么恶心的事情,更想弄死你。甄嬛说这话时有种释放情绪的感觉。我认为。
缘分天注定,那么也同时说到一个问题,就是人在做天在看,不管任何人,高贵尊卑低贱,贫富,在对待任何人,事物时,初心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某些男女关系问题上,更是需要坦诚相待。不可欺瞒。那么对于皇帝在刚开始认识甄嬛时,就以自己是果郡王身份隐瞒实情,而达到熟悉交往,个人认为从一开始,初心动机就不纯,所以后面三人发生的种种,或许,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吸引力法则,所带来的结果吧!
甄嬛轻柔的合上皇帝的眼睛,一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来结束四郎负她的爱情。
甄嬛未出嫁时,也曾如很多女孩一样,向往美好的爱情,在庙里许愿”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道出她心中对爱情的期许。
庙里许愿”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
甄嬛带着两个侍女去庙里拜佛许愿,这是许多女子出嫁前都会去的地方,那个时候她已经知道她要嫁的是皇帝,要嫁一个从不缺女人的男人,可她还是期盼心中的那份美好。
即便知道皇宫的险恶,但她还是带着初心进宫,那时的她,单纯、纯净、率真,直到她亲眼目睹华妃的侍女福子遇害,她才隐隐感到皇宫的险恶与斗争。
一句实初哥哥,让她拼命的想逃离,而温实初对她的爱慕之心从未改变,他了解她,也懂她的不安,一句拼了命保全她来回应他心中所爱。
调理身体的日子,她使终保持着初心,想象着美好的爱情,阖宫之夜用剪的小像祈祷心中所愿,或许是那个时候的心境让她与皇帝有着心的连接。
大叔遇到小萝莉,用弟弟名义交心
那年甄嬛17岁,皇帝40岁,初遇甄嬛时,她坐在秋千上吹着萧,爽朗般少女的笑声是他很久没有体会到的,她纯净的如一汪泉水,干净的如一张白纸,他动心了。
皇帝深知他与她的代沟常理,骗她说是果郡王并与她交心,他知道弟弟名声在外,风流才情处处散落。
那年杏花微雨,甄嬛确实是为果郡王,至少心中的少女情怀是他,只是她并未觉察到,也从未放在心上。
最后皇帝的暴露,也彻底让她灭了所有的“星星小火”。
这点“星星小火”就是我们的初恋,最初的美好,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无形中与果郡王相连接。
椒房之宠,向往普通夫妻生活
刚结婚的甄嬛确实很幸福,皇帝的椒房之宠,除了纯元皇后,唯独她才有这份尊荣。
她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向往心中的美好,也会如普通夫妻一样半夜起床只为延续不灭的蜡烛,寓意幸福美好。
可四郎不仅属于她一人,也属于所有皇宫里的女人,她没办法与他每天相伴,只愿心中有所想,有所愿。
这个时候的她,依然单纯,依然唤着自己的四郎,依然幻想夫君与她心连心。
可是皇宫里从不缺女人,尤其不缺漂亮的女人,而她也只是千万个女人中的一员而已,她知道她也可以理解,或许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也只是她心中所盼而已,显然她的四郎没办法做到。
误穿纯元皇后旧衣,惹怒皇帝出宫修行
甄嬛是后宫中升迁最快的嫔妃,也成为后宫中所有人的盯子,在皇后的谋算下,误穿皇帝至爱纯元皇后的旧衣。
皇帝的一声“莞莞”,唤醒了他心中的至爱,也浇灭了甄嬛心中的爱情。
她以为与四郎的感情是情投意合,互相爱慕才开始,直到那一刻才明白,她只不过是一个替代品,至使至终都只是别人的影子,她心中最初的爱情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而已。
万念俱灰的她选择出宫修行,一是丢弃与四郎的爱情,二是埋葬自己青春。
何其坚定,何其坚决!
重遇果郡王,唤醒心中所爱
甄嬛出宫修行后,对于爱情而言,她是死心的,直到重遇果郡王,是他重新唤醒了她的内心,燃起了她的希望。
最后谋算一起出走,这是甄嬛真实的想法,她不重利,不重权,还只为自己的爱情。
要不是最后果郡王“遇害”,加上父亲的病重,或许她不会选择重新回宫。
而对果郡王的那份至爱,她无法承受,既不能退后,也不能原地等待,只能一路向前。
果郡王的那一句“熹贵妃”,是她心中最大的痛点。但她没有回头路。
写到最后
你说甄嬛那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是的,从一开始皇帝谎称是果郡王的时候,她就已经心许,许的是果郡王,是自己的本心。
我觉得她至使至终都没有爱过皇帝,内心深处爱的是果郡王。
就如我们校园时的初恋,不论何时,心中最初的感觉永远无法超越。
甄嬛在和皇上初次相逢的时候,皇上自称是果郡王,以此打趣。最后看来,这里就暗示了甄嬛真正的伴侣是果郡王。
其实开始甄嬛和皇上感情是非常好的,皇上对她也特别爱重。经过几年后宫的内斗,甄嬛的心理已经成熟了,也看到了皇上不是长情之人,直到经过“封妃服制”问题,甄嬛也彻底看清了自己只不过是纯元皇后的影子而已。皇上爱的并不是她本人,而是纯元皇后,自尊心大受打击,对皇上也失去了信心。在自己生下公主之后,皇上又主动跟她示好的时候,她还是放弃了恩宠,选择出家。
出家之后,甄嬛不再受皇宫管束,因缘巧合之下和果郡王再次相遇,两个人又产生了感情,后来还怀上双生胎。得知果郡王死讯后,为了给果郡王报仇,甄嬛又想办法亲近皇上,再次进宫服侍皇上。其实经过几年离别,皇上也发现了,自己对甄嬛还是有爱的,并不只是纯元皇后的影子。回到宫里之后,这个时候的甄嬛对皇上并没有那么痛恨,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害皇上。但是直到后来事情进一步发展,皇上彻底知道了甄嬛和果郡王之间的私情,后来又逼的果郡王自杀,这时甄嬛彻底痛恨皇上了。而且后来两个孩子也被皇上怀疑是不是亲生的。最后不杀皇上已经没有办法了。
最后看来,两人初见时皇上自称果郡王,后来甄嬛真的爱上了果郡王,最后又因为果郡王而害死皇上,一切好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甄嬛之所以会在皇上驾崩时说这句话,无疑是她对已经铸成的事实的一种无奈,而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彼此都给了对方太高的期盼!
甄嬛入宫本没对皇上抱什么希望,她才十七岁,而皇上已经年过四十,这样的老夫少妻,代沟都隔着好几条,而且他还是威严的君王,无论从年龄和身份上,皇上都应该没有精力、没有心思去制造浪漫,而皇上借果郡王之名与她品箫赏花,让原本对爱情没指望的甄嬛,又燃起了爱的火花。
而皇上给甄嬛制造的这个小惊喜,其实本不是对待甄嬛这个人,而是把甄嬛看做是纯元的替身,他渴望着与纯元再续前缘,见甄嬛在花园里吹箫,他觉得纯元真的回来了,他要把这些年的思念和遗憾全补回来。
现实将梦想击碎,让人猝不及防!
甄嬛怀着对爱的向往,踏上了她与皇上的爱情之旅,她享受着他对她的用心,对她的与众不同,可是现实就是现实,皇后利用了纯元皇后这个必杀技,将甄嬛的爱情瞬间秒杀,让甄嬛明白了皇上宠爱她的真正原因,尤如晴天霹雳,将她整颗心彻底击碎,她开始痛恨皇上只为满足自己幻想的爱,也痛恨自己与纯元相似的容貌!
而皇上本以为甄嬛能够一直完美的扮演纯元,但是甄嬛让他失望了,他发现了甄嬛与纯元的差距,就是不知道服从,甄嬛多次在朝政上为皇上出谋划策,本是皇上的解语花,可在处理剩余年党的时候,她却同情他们,希望皇上法外开恩,这触碰了皇上的逆鳞,她没有说出皇上想听的话,让皇上觉得她没有纯元理解他,而她误穿纯元故衣,更让他觉得甄嬛想取代纯元,这是他无法接受的,她希望甄嬛谨守影子的本分,不要有非分之想!
一语成箴,甄嬛和果郡王相恋
皇上借果郡王之名,与甄嬛相识,本是一个托词,没想到,二人真的产生了爱情。
果郡王在甘露寺对甄嬛展开追求攻势,甄嬛虽感念他一片深情,却因他是皇上的弟弟,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天长日久,宫中的岁月也离甄嬛远去,甄嬛的心开始动摇,她也许会觉得皇上的无心之言,可能就是上天的安排,不然,那么多王爷,他为什么偏偏提及果郡王,这也让动心的甄嬛少了悖逆世俗的自责!
而剧尾是叶澜依和甄嬛合谋,为了给果郡王报仇而给皇上下药,虽然很扯,但咱们抛开历史,单从剧中情节来看,这也算是皇上自己种的种子,酿成了苦果,最后只能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