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丨《碰见南京》——“东南学派·亦史亦论亦东南丛书”第一部盛大出书

2周前 (11-20 21:55)阅读1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618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366
  • 回复0
楼主

《碰见南京》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学派”丛书之“亦史亦论亦东南”系列的第一本,是以东南大学建筑汗青与理论研究所成员为主完成的学术功效合集。该书从“时空”“回响”“意识”三个方面分析南京城市、建筑、景不雅与汗青文化开展的宏不雅架构、南京建筑在汗青上因传承和立异产生的重要价值和影响,以及南京在汗青建筑庇护和现代建立中具有的超前性等。《碰见南京》现实上是碰见一种格局,碰见一种高度,碰见一种清醒,以至碰见一种激情。该书出书恰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庆95周年之际,是东南大学建筑汗青与理论研究所同仁献给院庆的一份礼品。

东南学派

(节选自张彤院长序言)

大约7年前《世界建筑》杂志编撰“东南建筑学人”专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组织了同名的学术活动,系统性地梳理了1977年之后学院培育提拔的代表性学者、建筑师和他们的成就。陈薇教师在那期专刊上写了一篇题为“东南四学”的文章,第一次以“做,合成,责备性,传承立异”10个字,勾勒出“东南学派”的样貌。7年后,陈教师率领建筑汗青与理论研究所同仁集体编著系列著做,第一本《碰见南京》即将排印,搜集了20篇关于古都南京的研究文章。她嘱我以“东南学派”为题写一篇序,值此东南建筑即将走过95年开展过程之际,促使我再次对那个学术群体的内在特量和外在奉献做出一点思虑。

东南学派是一个交融包蓄的时空

一门学问、一种学派离不开它所在的处所。中世纪以后的中国,南京是政治经济中心迁徙不克不及超越的时空聚焦,也是学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在那里,中原文化得以存续转化,并在江南及更宽广的区域蔓延,繁殖出丰硕而绚烂的中华文明。

立基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建筑学科,从学科创建伊始,就不断为那种包蓄的文化时空和灵敏的交汇视域所滋养,在宏不雅的格局和责备的审视间培育出独具一格的学术气量。

杨廷宝先生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身份任职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并代表中国蝉联两届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是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站的主持建筑师,也是人民大礼堂设想的重要参与者,晚年还组织指点了毛主席纪念堂和国度藏书楼的集体创做;刘敦桢先生和童寯先生以世界性的比力视野持久深耕江南古典园林研究,学术影响历久而弥新;刘敦桢先生并创始了系统研究中国民居的先河。从南京工学院到东南大学,那里不断是全国高档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点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院系,持久引领和办事于中国建筑教导的整体开展;东南学人开枝散叶,为全国多个建筑院系的成立和开展起到中坚感化,那里天然成为中国建筑教导脉络生发和思惟交换的会聚之地。

不只如斯,身处南京的东南建筑学科也不断连结着与世界建筑教导的灵敏接触,在思惟和理论层面部门构成了现代中国建筑教导的光谱基色。近20年来东南建筑继续扩大与国际一流建筑院校的协做,与超越20所院校连结常态化交换,目前正做为教导部与科技部结合推进的独一一所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停止高校国际化办学形式的摸索与尝试。

东南学派是一派固守本体的学统

1927年蔡元培先生等有感于其时中国建筑现状之落后,力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次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创设建筑系,那是中国现代建筑教导史上第一个具备完好学科建造的建筑系。中央大学传承中华学术之正统、承担创建民族文化之任务,其“诚、朴、雄、伟”的学风奠基了东南建筑与生俱来的学科气量。

在东南建筑近95年的开展过程中,学术着重和教导理念从未偏离过设想与建造。杨廷宝先生在1958年提出的“建筑办学十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建筑学专业宜以设想为重点”,并逐条论述了建筑设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1960年代前期,南工建筑系总结教学特色为“严、实、活、透、硬”,此中最为强调设想根本功过硬。

东南建筑初始于布扎教导系统,但“空间”不曾分开过学理之关切,至1980年代后更为凸显。以空间为核心联系关系功用、场地和建构,辅以汗青理论和手艺科学,架构起延续至今的专业教导系统,影响深远。在2019年组织的国际学科评估中,那一系统被认为“展示了不凡的学术理想,在国际范畴内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与建造做为建筑学无以替代的本体,成为几代东南学人的配合认识和固守核心;而设想做为人类创造性处理问题的常识和办法的总和,因为建筑类学科最为普遍的综合性,在大学学术系统中尤其彰显出首要之奉献。

东南学派是一种审视自省的理论

除了遭到所在处所的影响,一个学术群体的治学之风天然会被此中的卓越代表所冠引。做为中国20世纪最出色的建筑师,杨廷宝先生在那个群体中上行下效达42年之久,其立基理论、灵通务实、平易谦虚的学风和风致对“南工系统”“东南学派”的形塑静水流深。刘敦桢先生以田野查询拜访为根底,倾泻一生所学于中华大地上的建筑瑰宝与营造聪慧。童寯先生做品清流、学贯中西,其深邃内省的目光不断审视着那个群体的前行步履。

在他们的影响下,几代东南学人在理论中肄业问,于躬省中获实知。我刚来建筑研究所肄业时,齐康教师一句“不下工地的建筑师就不是好建筑师”不知影响了几学子。近一个世纪来,那个学术群体为国度培育提拔了更大量、更优秀的建筑师,也产生了最多、更具影响力的优良做品。在首批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的优良近现代建筑中,有超越三分之一出自那个群体和她培育提拔的出色理论者。陈薇教师总结“东南学派”的10个字中,第一个就是“做”,在做中学,知行合一。以此为基,“合成,责备性,传承立异”均是对那种群体性理论的定义,那是一种不拒涓流、汇川成海的理论,那是一种责备内省、审慎前行的理论,那更是一种传承有序、除旧更新的理论。

2022年,东南建筑即将走过其开展过程的第95个岁首。我们身处的世界充满着令人不安的变局,而学科的内核和外延不再静态,正在面对新任务和新手艺的挑战。回忆走过的过程,让我们更清晰地辨识身份和才能,思虑那种宽大交汇的视域能否让我们打破学科的传统藩篱,再次于异量的鸿沟寻求兴旺的活力;思虑那种固守本体的定力能否让我们安身于当今学术的森林,以设想的综合性和创造力再度引领更为复杂的工程与艺术;思虑那种深思性理论能否认义东南学派之价值始末,使其为那个末将美妙的世界做出东南奉献。

碰见南京

(节选自陈薇主编绪言)

碰见南京是一种幸运。

南京是一个时空标准很大的城市。在汗青上,她不只在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承平天堂、民国期间均做为国都存在过,被称为“十朝城市”,并且在六朝期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其后,许多艺术和文化以及城市建立、景不雅与建筑创造等,在中国大地上转型、发轫、生根、开花、成果,都离不开南京那座山川城市的发酵与温润,犹似钟山之不变和秦淮之不停,又如春季无声的霏霏细雨,绵温和强劲。能包容那深挚文化滋养的最浩大的空间当属明代的南京,明代也是南京做为国都独一一次统治全国的期间,那亦是“南京”正式名称的由来。其前与其后的南京现实或名义上掌握的均为残山剩水。明朝南京有四重城----宫城、皇城、京城、郭城,是目前我国保留四重城造的独一国都城址所在。流年辗转,斗转星移,十朝城市的城市中心和重心在那方地盘上也是改变和迁徙的,那就构成了南京文化、方言、风貌、格局形态等的多样性。碰见南京,即是碰见一种神异:拼图般的整体,断续性的传承。

南京是一个回响声音不停的城市。尤其凸起反映在明初系列轨制下的建置和建立的创造----城市、宫殿、陵墓、学府、宅第、寺院等,既贯彻明太祖“治隆唐宋”的政治主张,勤奋恢复汉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传承宋代“营造法度”的造式,又连系南方天然前提和天气前提,在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开展过程中,起到承先启后的感化。如南京明孝陵,承袭了唐宋的石像生及神道序列、陵寝与陵园功用,又开盘曲天然式神道之先河、创宝城宝顶之规造、列陵寝陵园于中轴,构成中国古代陵园轨制的重要转折,影响了北京十三陵及清代陵园的开展。那种回响是多方面的,接续了文化的断裂,又创始了新风,并以南京为中心,波涛扩散,通过轨制传布以及身手传播,影响深远,以至抵达边沿和边远地域,或在深山,或在边境。碰见南京,即是碰见一个神话:有官式之风,还有乡音之随。

南京是一个意识出格超前的城市。古代南京有一种地图叫“历代互见图”,即将各期间保留下来的建筑标识出来,以使后朝建立时躲避前朝的留存。那是多么超前的庇护意识!墨元璋定都南京后为不变政权,亟需成立新宫殿,但其时由六朝至南唐开展下来的南京中心区已积淀很深,生齿浓密,建筑密集,如许几经周折后,在其时南京僻静的东部填燕雀湖建南京宫殿和城市新轴线,如许既建立便利又省去大量的拆迁费用,也不变了人心。又如1928年沿着都城南京中山大道停止法国梧桐长线栽植,不只绿荫给人以保护和舒心,还从生态和艺术方面付与南京长远的意义。包罗关于山川的理念,民国期间的思虑和设想与现代花园城市有许多相通之处。在现代的变革开放之初,南京也率先建立其时全国更高的高层建筑金陵饭馆,其在办理上是第一家由中国人本身运营办理的大型国际酒店,自1979年获准建立到1983 年建成开业,自开业10年后还清4500万美圆的基金贷款到20年后进军地财产以及30年后跨地域建立生态园和养老工程,不断具有不凡的超前意识和定夺。那种大志和大志,是那个汗青城市的文化积淀,也是一种创造生活的对峙理念。碰见南京,即是碰见一种神力:无论是古代仍是近代和现代,有不停的创意,有大局的判断。

那些时空、回响、意识,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尤其是以建筑汗青与理论研究所为代表的研究中,逐渐成型,渐渐拓展,于是有了那本集子,谨代表“东南学派”在汗青研究方面的一个侧面。不难看出,她既有汗青的脉络,又有理论的摸索,还有关于南京建立和文化遗产出格的敬畏以及由衷的庇护之情。

碰见南京更是一种责任,阐释她的聪慧,传播她的血脉,庇护她的价值,愿她历久弥新。

山川形胜下的新旧交融南京城(孙晓倩 拍摄)

供稿:教师综合党收部

或者 淘宝搜刮“ 南京东南大学出书社旗舰店”店铺购置

0
回帖

新书发布丨《碰见南京》——“东南学派·亦史亦论亦东南丛书”第一部盛大出书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