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终极判决的含义
终极判决,也称为终审判决,是司法体系中法院对案件作出的最后一级判决,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这意味着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判决,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都视为终审判决,一旦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申请上诉,只能通过提起再审的方式来寻求法律救济。
二、再审程序与执行
再审在中国被称为审判监督程序,当当事人对判决存在异议,认为在程序或实体上存在错误时,可以申请再审,再审的启动有三种形式: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进行再审,在再审过程中,原判决的执行不会停止,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个人为一年的申请执行期限,单位为半年,超过这个期限将无法申请执行。
三、电影《最终判决》的评析
电影《最终判决》在上影节中获得了中规中矩的评价,其音乐品味被认为上佳,影片以死亡议题为契机展开公路片模式,聚焦一对父子的矛盾冲突,影片的叙述方式颇具吸引力,但结局处的留白略显流于俗套。
影片中展现了至亲至疏的原生家庭问题,丈夫带着亡人的骨灰返回故乡,试图了解妻子的过去,而父子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成为故事的主轴,儿子生猛直接,而父亲压抑隐晦,电影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和冲突,探讨了退缩保守和激进生活方式之间的区别、爱与怨的共生关系以及“天经地义”与“挣得配得上”的价值冲突。
电影的叙述中巧妙地运用了“钩子”效应,通过留设悬念和细小钩子,从不同人口中交错勾勒出前尘往事的完整线条,紧紧扣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影片中的情感处理也相当细腻,有代入感,即使没有跳出类型片的常规圈子,也依旧是不错的人生小品。
四、总结
终极判决是司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而电影《最终判决》则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家庭矛盾与人生抉择,两部作品都体现了对公正与情感的深入探讨,在法律体系中,终极判决意味着案件的最终定论;在电影中,《最终判决》则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巧妙的叙述手法,让观众深入思考家庭、情感与人生命题,虽然电影并非完美无缺,但其叙述扎实、角色塑造立体、情感浸透到位,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人生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