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元旦吃什么比较适合这个节日
谢邀。
元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是阳历元月伊始,也是家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北方人一般吃水饺。
水饺的形状像元宝,寓意招财进宝。中午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水饺,吃水饺。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大家好,我是晓镜。
元旦吃什么比较适合这个节日?在我们当地,大多数家庭会在元旦这一天全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因饺子的寓意是“招财进宝,团圆发财”,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有幸福热闹的氛围。
饺子,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特色美食之一,举家团圆,逢年过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各司其职,准备馅料,和面,擀皮包饺子,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家人相聚本身就很幸福,说着心里话,拉着家常,再有小孩子绕膝,欢欢喜喜,打打闹闹,看着祖国的花朵,看着成长的希望,生活也有了目标和奔头。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蘸着喜欢吃的蘸料,咬上一口,甭提多美了,这个时候再来点小酒,“饺子就酒,越喝越有”,配上几个喜欢吃的菜,一家人推杯换盏,不在乎喝多喝少,喝的就是一种意境,一种心情,一种幸福,而饺子非常和适宜的烘托了这种氛围。
元旦吃饺子,有两层美好的含义,一是因为饺子的形状似“元宝状”,因此被人们寄予“招财进宝,团圆发财”的寓意,饺子的馅料可以根据自己口味进行调制,比如说:白菜就是百财的意思,豆腐就是幸福的意思,三鲜馅就是三阳开泰的意思,等等,人们会把美好的愿望包进饺子里。
我家今天就是包的水饺,婆婆买了鲅鱼和韭菜。我和老公一起去婆婆家包饺子,清洗韭菜,剁鱼肉,调制馅料,和面,擀面皮,包饺子,一家人说说笑笑,虽忙碌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刚出锅的饺子香喷喷的,一家人边吃饺子边说着话,聊新年的新希望,聊今后的生活多么美好,心情也是十分的愉悦。在吃饭的时候,电视上刚好播出主席的新年贺词,我们一家人看的非常专注,主席的话令人鼓舞,倍感振奋,新的一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心更足了。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鲅鱼韭菜水饺的做法。
鲅鱼用小勺把鱼肉刮下来,注意有鱼刺,要去除,然后剁成肉泥。
把鱼肉和剁好的五花肉泥放在盆子里,加入食盐和凉白开水,打入一个鸡蛋,多次少量加入水,朝一个方向搅拌,馅料粘稠有弹性就好了,腌制15分钟。
韭菜洗净控干水分,切碎,放入馅料中,加入熟油,与鱼肉馅充分融合,搅拌均匀,最后淋入香油,开始包饺子。
根据自己的手法把馅料放入饺子皮当中,捏紧,不要露馅。
一家人的手法不一样,包的饺子形状各异。这不重要,好吃就行。
出锅了,饺子下的水平真高,一个也没破皮。
咬上一口,肉馅鲜,香,嫩,多汁,特别好吃。
我婆婆还特意包了个元宝。
饺子:寓意招财进宝,团圆发财,鱼肉馅的饺子寓意“年年有余,吉祥美好”,文章的最后把这美好的祝愿送给正在看头条的您,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幸福如意。
导读:“元旦吃什么比较适合这个节日?”
大家好,我是宝妈私房七七八八,很高兴回这个问题。元旦又如期而至,对于在外打工的我来说,这个时候特别思念家乡,做点家乡菜以解思乡之情最合适不过了。
家乡菜没有像“佛跳墙”那么奢华,也没有“东坡肉”那么有名,有的只是朴实无华。在那里生活二十多年,吃了二十多年,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些菜难登大雅之堂,说出去丢脸。离家几载,在外打拼经历辛酸苦难后越来越思念这些味道,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
大家好,我是宝妈私房七七八八,很高兴您点开这篇文章。人生短短几十载,吃饭穿衣一直伴随着我们,如果您每日苦恼不知吃啥,那就关注我吧,我们一起交流哦。
家乡菜有很多,像农家烧鸡、汆肉豆腐汤、油炸糯米圆子、红烧鱼块、清炒红薯粉、和气菜……每到过年时,有几个菜必不可少,家家户户都做。今天就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喜欢。
【农家烧鸡】_鸡起早打鸣,寓意人们都要勤劳
在家乡,我们做这道菜用的都是自家养的土鸡,配上亲手种的土豆、辣椒,别提多鲜了。节日、待客,逮一只小母鸡,去田间挖几个土豆、摘几个辣椒,洗洗剁剁,烧火、炒炒,一大锅美味出炉,亲人朋友围坐一起说说笑笑,别提多惬意了。
【主料】半只鸡、3个土豆。
【辅料】青红椒各1个。
【调料】生抽2勺、料酒3勺、葱2根、老抽3勺蒜子5个、干辣椒2个(可以多放几个,我们不能吃辣,所以放的少)。
【主要步骤】
=》鸡剁成块,清洗干净(反复清洗,直到没有血水)备用。
=》土豆切滚刀块,青红椒洗净切滚刀块备用(土豆泡水中,不然变色)。
=》热锅冷油,爆香蒜子、干辣椒,下入鸡块翻炒2分钟后,加生抽、老抽、料酒炒2分钟(一是把鸡皮中的油炒出来,二是让鸡去腥入味)。
=》加入一大碗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焖煮20分钟,倒入土豆,加一点盐焖煮(这是第一次加盐,让鸡入味)。
=》锅中水还剩三分之一时,加入青红椒,加盐焖煮5分钟,撒入葱花盛出。
这道农家烧鸡就出锅了,颜色红润透亮,没有过多的调味品,鸡肉香鲜,土豆软糯,是最原汁原味的烧鸡了。大家觉得我们家乡这道烧鸡怎么样,在元旦的餐桌上算不算一道大菜?注意这几点,你也可以做出农家原汁原味的烧鸡。
【宝妈技术Tips】
Tips1:大家可能看见了,鸡块我没有焯水,没焯水并不代表鸡肉腥。鸡在剁之前,我就反复清洗了,鸡翅膀、鸡大腿部的毛仔仔细细的抜掉。剁成块后,反复清洗,直到没有血水为止。
Tips2:鸡块下入锅中,先不要急着加水,让鸡先炒一会,炒出鸡皮中的油加调味品在炒一会。炒时间不宜太长,长了鸡肉太老,只要鸡肉吸收一点调料味就可以加水(可以用筷子翻一下鸡肉有没有变色就能确定是不是吸收了调料)。
Tips3:土豆泡水,这样不变色,颜色也好看,整体提升菜品的颜色,看着有食欲。
【汆肉豆腐汤】_忆苦思甜菜,提醒人们不要浪费,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要好好奋斗创造更好的生活
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有肉吃还叫忆苦思甜啊,不是应该搞点野菜、大糠吗?在我们家乡,以前特别穷,家里的田地都是种水稻、红薯卖的。田埂上种了密密麻麻的黄豆,到豆苗长出来时,每颗摘点叶子烧汤、煮稀饭来饱肚子。长豆荚时,摘叶子、嫩豆荚煮饭炒菜来打牙祭。等黄豆成熟了,豆子又是各种做法来帮大家渡过青黄不接的时刻,所以豆子在老家人心中位置很重。
猪肉是美好的日子,豆腐代表了以前的苦日子,二者加起来就是忆苦思甜。
【主料】豆腐3块、里脊肉200克
【辅料】葱1根
【调料】生抽2勺、料酒1勺、淀粉2勺油盐适量。
【主要步骤】
=》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沫,加生抽、料酒、淀粉腌制。
=》豆腐洗净切片备用。
=》锅中加一碗水,放入豆腐一起烧开,肉沫捏成肉丸加进去。
=》水开烧3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加入葱花即可盛出。
这道忆苦思甜的汆肉豆腐汤就完工了,是不是很简单?汤清淡不失香鲜,豆腐鲜香,肉丸滑嫩,非常适合老人和孩子,也可以当减脂餐。虽然这道汤看似简单,但是也需要注意几点才能做的好吃哦。
【宝妈技术Tips】
(1)豆腐提前1-3小时泡淡盐水中,可以去除豆腥味。
(2)肉剁成沫,用料酒淀粉腌制,肉质去腥还嫩。
(3)豆腐和冷水一起下锅煮,时间长,豆腐起孔,口感好。
【和气菜】_提醒夫妻和气、子女和气、婆媳和气,一家人和和睦睦过日子
和气菜用的材料也是常见的,比较物美价廉,有豆腐皮、大白菜杆、胡萝卜、辣椒等,菜品很多,融合在一起造就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食材准备】
瘦肉100克、油豆腐50克、大白菜菜梗3片、豆干2块、胡萝卜半根、辣椒半根、生抽蚝油各2勺、葱2根、姜片2个、料酒2勺、淀粉1勺、油盐适量。
【制作过程】
第一步:瘦肉切丝,用料酒、姜丝、淀粉腌制备用。
第二步:油豆腐、大白菜菜梗、豆干、辣椒、胡萝卜都切丝备用。
第三步:热锅冷油,加入生抽蚝油煸香,下入肉丝大火翻炒均匀。
第四步:加入大白带菜梗、胡萝卜丝、油豆腐丝翻炒均匀,加小半碗清水焖煮5分钟。
第五步:加入豆干,加盐调味,焖煮2分钟,撒入葱花即可盛出。
这份“和气菜”就正式出锅了,颜色搭配煞是好看。阵阵香味漂入鼻腔中,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尝一下,油豆腐丝香而有嚼劲,大白菜菜梗鲜中透着甜,肉丝嫩又鲜香,要是再来碗米饭就绝了。
【宝妈技术Tips】
做任何一道菜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都有自己的小窍门。只有牢牢记住这些小窍门,无数次的跌跌撞撞中才能呈现出一份完美无瑕的佳肴。
Tips1:白菜选择大颗的,大颗的菜梗大,水分足,甜一点。
Tips2:瘦肉最好选择里脊肉,嫩一点,也好切。
Tips3:豆干最后加入,加早了容易碎,选择五香味的
还有很多家乡菜,这里不一一介绍了,大家觉得这几道菜在节日餐桌上可以吗?你们都吃哪些呢?评论下方留言交流哦。
【宝妈说】我是宝妈私房七七八八,一个喜欢捣鼓饭菜的80后。如果您喜欢,记得关注我哦。您的转发、点赞、关注是我做菜的动力,期待与各位一起交流学习。感谢您点开这篇文章,祝大家玩好吃好,幸福美满。
元旦,是我国阳历每年的伊始。元旦节也是中国的重大节日之一,当然也是一个世界普天同乐的欢乐节日。其实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节日大家吃的东西都不一样。那么,我国元旦习俗有哪些?而元旦吃什么呢?
元旦吃什么。流传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数饺子和年糕了。“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
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在中国,元旦节一般都会吃饺子和年糕,吃饺子,寓意为“交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辞旧迎新的意思。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饺子和年糕都是中国的传统食品。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 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在中国,元旦节一般都会吃饺子和年糕,吃饺子,寓意为“交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辞旧迎新的意思。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饺子和年糕都是中国的传统食品。
元,谓“首”;旦, 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 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饺子
出现时间:明清时期
综合简介:饺子是由馄饨转化而来的,每到元旦佳节,北方人都会吃饺子。但是元旦节吃饺子的习俗,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
历史记载:《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
年糕
出现时间:南北朝
综合简介:年糕,又叫粘粘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年糕这一食物历史悠久,但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主要在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
历史记载:明末《帝京景物略》,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
鸡蛋
出现时间:吴晋时期
综合简介:元旦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时期就已经有了。据说当时吃鸡蛋是为了长生,不过到了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就没有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梁武帝信奉佛教。
历史记载: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椒柏酒
出现时间:东汉时期
综合简介: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树叶浸跑而成的。据古书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历史记载: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汤饼
出现时间:后魏时期
综合简介:汤饼在古代指的是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也就是类似我们现在吃的面条。
历史记载: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
中国人过元旦节为什么吃汤圆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汤圆营养丰富,其主要成分糯米粉就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元素。
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描绘了元旦朝贺受到赏赐椒柏酒的喜悦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一诗,以“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之句,表达以健康长寿之身服务万年天子的愿望。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屠苏酒: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进屠苏》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苏而已。”韩鄂还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时纂要》中披露了这一预防瘟疫的屠苏酒方:大黄、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他说将以上八味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没有病。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岁时广记》卷五91)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敷于散:是一种中药,药方出自葛洪《炼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净井水饮服。
却鬼丸:《荆楚岁时记》隋注讲的处方是: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之像弹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会逃避的。不过《荆楚岁时记》说的却鬼丸是服食的,与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后起的风俗。南朝梁的文学家庾肩吾《岁尽应制》中有“金簿图神燕。朱泥却鬼丸”之句,说明除夕夜有准备却鬼丸的活动。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有“朱泥一丸药,柏叶万年杯”的诗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岁时广记》卷五引)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