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联想美国官网的促销活动而中国区无法享受相同优惠的现象,这引发了公众对于联想品牌的一系列思考与讨论,过去,联想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柳传志的领导曾让人看到其作为良心企业家的形象,近年来联想在中国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当其隐藏的商业策略逐渐浮出水面,不少人认为,联想或许真的应该重新考虑其在大陆市场的定位,武汉、厦门工厂的未来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产品质量、企业文化、消费者口碑等方面,联想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其与同行的差距逐渐显现,市场营销策略也未能跟上现代消费观念的变化,领导层及团队缺乏人格魅力,使得支持联想的声音日渐稀少,许多消费者已将联想视为品牌中的“老鼠屎”,甚至将使用联想视为一件可耻的事情。
相较之下,苹果作为外资企业,其产品质量、企业形象及口碑都成为联想学习的对象,不少爱国消费者曾因对柳传志及杨元庆的中国背景的信任而选择支持联想,但如今这种信任正在逐渐瓦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深入了解联想,其在大陆市场的未来确实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于未来,联想若想在大陆市场扭转局面并非易事,不如考虑彻底改变现有的领导层及企业形象,进行深度的改革与调整,对于外界传播的这类消息,部分人表示无所谓,认为与他们无关;但也有声音认为这背后可能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令普通民众难以察觉其真正目的。
需要明确的是,跨国公司在各国的分公司拥有独立经营权,针对不同市场的策略调整是商业常态,我们不能单纯以政治或民族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商业行为,商业的核心是利益,但长远发展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如品牌建设、市场定位等。
联想在国内也曾是互联网硬件的领军品牌,其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转向购买和代理而非自主研发,导致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联想在电脑市场上的地位逐渐被侵蚀,其策略选择也备受争议,为了打开国际市场采取的价格策略,在面对没有核心技术及品牌知名度不足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的接受度并不高,而国内市场的前景原本光明,但因策略失误及伤害供养自己的消费者群体而逐渐失去支持。
从电脑市场的逐步衰退到加入手机市场的失败,联想的每一次决策都证明了没有核心技术难以在市场上长久立足,特别是在许多事情上让消费者感到反感后,其翻身的机会更是渺茫,在上次5G通讯技术标准的投票中,其决策更是将自己推向了深渊,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大局的决策令人扼腕叹息。
联想想通过以往的方式翻身已不可能,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让人认可的东西,在国际市场上难以立足,但即便知道结果,仍不遗余力地尝试只能说是一种走投无路的表现,在国内市场已经失去支持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在国际市场寻求机会,这既是无奈的结果也是现实所迫,而关于关闭国内市场的决策也引发了关于情感与归属的思考。
最后要说的是,商业世界中充满了变数与挑战,无论是孙宏斌还是其他有识之士都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商业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企业走向长远发展、如何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对于联想而言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只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核心价值才能在未来市场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