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国电影《黑水(dark waters)》
美国《黑水》这部电影。
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源于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里奇
第一
杜邦集团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造福民众;另一方面,杜邦却污染环境、隐瞒事实真相,危害民众利益甚至生命健康。
第二
在《黑水》中不难看到《聚焦》和《华盛顿邮报》影子,尤其是相似的色调,蓝绿暗沉的冷色调就像杜邦公司排放到水中的污染废物,笼罩全片。
第三
让电影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反复出现的时间线,经年累月的数字提醒观众,这位有良知的律师罗伯特(以下简称Rob),在追求真相的路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
第一个时间线出现在1975年,三位年轻人在黑夜中翻越栅栏跳进“黑水”游泳,被巡逻的工作人员制止,他们正在向水面上翻起的白沫区域中喷洒一些气体。
当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几个在水里游过泳的年轻人更不知道,这片水域已经被严重污染。
第五
2009年,农民坦南特因患癌症去世,时间距离他第一次找Rob已经过去十一年。
离去的人已经离去,剩下的人还在等待真相,一等又是7年。在等待血液化验结果的漫长时间里,Rob承担着已经没有耐心的民众的压力。
同时,由于Rob的律所是为化学公司打官司的,但Rob却一直在对抗化学巨头杜邦,导致没有其他客户找他做律师,他的薪资一降再降,已经拖累了自己的家庭。
不堪精神重负Rob自己躺进了医院。
最终Rob还是等到了,2012年,近七万分的血液样本分析表明,杜邦公司能够致胜人类身患七大重病,在血液检查的这些人中,有3000多人能够得到医疗监护赔偿。
2015年,3000多例索赔以每年四到五宗依次判决,杜邦公司将累计赔偿6亿多美元。
《黑水》(Dark Waters):这部虽然拍得比较沉闷,但很值得一看。影片出自《卡罗尔》(Carol)导演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根据真实故事和报道改编,主演是马克·鲁弗洛(Mark Ruffalo),主要女配是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
影片最重要的看点在于题材,剧情聚焦环保律师单挑邪恶大企业的震撼故事。1999年,为化工企业排忧解难的环保律师Robert Bilott意外接手一件新案,西弗吉尼亚州农场主意图状告化工业巨头杜邦公司,指其污染环境,导致农场奶牛患病致死。马克叔扮演的主角Rob本来只想为老乡讨点补偿,岂料抽丝剥茧之后却发现了威胁全美的健康隐患。
污染西维吉尼亚水源的化工废料PFOA(C8)是一种人造聚合物,该物质无法被人体降解,一定数量的积累会致癌。然而杜邦公司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将类似合成物运用于不粘锅的发明与生产中,初期开发阶段生产线上的工人大多不可避免地遭受毒害,女性员工生下畸形婴儿。主角Rob在发现真相之后锲而不舍地为受害者讨公道,不惜承担失去事业、家庭、挚友的风险,自己的健康也受到损害, 他却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
影片前半段比较压抑,最后的情感冲击非常有力。行业巨头横行霸道,操控体系,仗势欺人,视普通人为蝼蚁,试图用财力物力碾压平头老百姓,而正义律师坚守本性,耗费数年不改初心,无奈之下的无畏着实令人动容。
这部电影美国12月大规模上映,可惜并没激起什么水花,票房不算好,颁奖季也没什么提名,但据说上映之后杜邦的股价曾一度受到打击。影片目前英国刚上,数字版已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如何评价美国电影《黑水(dark waters)》
影片《黑水》是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的最新作品,这位导演曾执导过LGBT佳作《卡罗尔》。
电影的出品公司是Participant(参与者传媒),此前出品过《聚焦》、《华盛顿邮报》、《绿皮书》、《奇迹男孩》、《美国工厂》等影视作品。不难发现,这些影片都以震惊美国社会的事件或人物为原型,聚焦现实题材。
《黑水》这次把镜头指向化工巨头杜邦集团(DuPont)污染诉讼案。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源于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里奇(Nathaniel Rich)2016年在《纽约时代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The Lawyer Who Became DuPont's Worst Nightmare,文章标题直译过来就是《成为杜邦集团噩梦的律师》。
文章原文
这篇文章讲述了律师罗伯特·比洛特(Robert Bilott)多年锲而不舍地对化工巨头杜邦集团的艰难诉讼。
一方面,杜邦集团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造福民众;另一方面,杜邦却污染环境、隐瞒事实真相,危害民众利益甚至生命健康。
“绿巨人”马克·鲁弗洛主演了本片原型
在《黑水》中不难看到《聚焦》和《华盛顿邮报》影子,尤其是相似的色调,蓝绿暗沉的冷色调就像杜邦公司排放到水中的污染废物,笼罩全片。
让电影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反复出现的时间线,经年累月的数字提醒观众,这位有良知的律师罗伯特(以下简称Rob),在追求真相的路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第一个时间线出现在1975年,三位年轻人在黑夜中翻越栅栏跳进“黑水”游泳,被巡逻的工作人员制止,他们正在向水面上翻起的白沫区域中喷洒一些气体。
当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几个在水里游过泳的年轻人更不知道,这片水域已经被严重污染。
1998年,Rob荣升律所合伙人。这时,一个名叫威尔伯·坦南特(Wilbur Tennant)的农民上门要求见Rob。这个农民是Rob老家的同乡,认识Rob的外婆,并从外婆处得知Rob是一位律师。
坦南特直接将一摞视频资料交给Rob,要求他为自己打官司。但Rob的律所专为化学公司做法律辩护,化学公司是他们的客户。坦南特找到的Rob,其实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律师。
Rob一开始虽然没有同意为农户辩护,但因为有外婆这层关系,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好奇。Rob去看了外婆,顺便来到坦南特的农庄。坦南特向他展示奶牛变异后的内脏和小溪里被化学物质漂白的石头。
农庄附近的一片地,被坦南特的哥哥卖给杜邦公司作废物填埋场。
杜邦在买地时和他们承诺并不会倾倒化学物质。此前环保署(EPA)来调查过这件事,仅出了一份报告就草草收场,而且报告并没有披露给这位没什么文化的农户。
Rob决定帮助这位农民要来环保署的相关报告。讽刺的是,报告却说坦南特对畜群管理不善和奶牛营养不足。随后,Rob亲眼目睹坦南特射杀了发疯奶牛。
此时Rob终于意识到,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1999年,Rob收到了来自杜邦的物证,其中PFOA被反复提及,但关于PFOA是什么却搜索不到任何相关信息,他再次要求杜邦公司提供所有的物证,不管有害还是无害。
这次,杜邦公司撕破了嘴脸,说了一句大公司经常说的话“Sue me.”告我好了!
至此,Rob对抗杜邦集团的“黑水战斗”正式开始。
杜邦为Rob带来了几百箱文件资料,试图在第一步就把Rob难倒。在偌大的室内空间里,密密麻麻的素材似乎组成了困住Rob斗争的牢笼,但最终他还是捋出了合适的线索。
电影中解读,PFOA是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物质,经由3M公司发明改名为C-8,后来杜邦公司用它们研发了特氟龙(Teflon)。
特氟龙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著名的产品就是不粘锅。将特氟龙涂在锅表面,可以有效防治粘锅。
不仅如此,有些油漆涂料、雨伞表面、皮革制品等都含有特氟龙。而含有C-8的特氟龙进入到人体后不可以被分解,这种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积累过多的C-8能使人致癌。
这是一张美国环境污染网站的PFOA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到,PFOA浓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就有电影中提到的杜邦工厂所在地西弗吉尼亚州。
大量证据表明杜邦在投入生产特氟龙时就知道这种化学物质的危害,特氟龙的生产线中就有多名怀孕女工生下畸形胎儿。
而杜邦将含有这些化学物质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废渣直接埋到土里。
坦南特的哥哥卖给杜邦公司的地,就是用来倾倒这些废物。相当于坦南特一家就住在成百上千吨致癌物旁边。
实际上,杜邦对工厂周边的污染远不止坦南特一家。污染物相继影响了工厂周围六个水源,受污染人数已超过上万人。
2005年,法院判定受影响区域的民众可以接受血液样本检查。如果研究表明人类体内的C-8与疾病有关,则杜邦公司将要对其进行医疗监护,反之,案子结束。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接受检验,Rob的律所想出了抽血送美元的方法,一共收集了近7万个血液样本。这也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之后,所有人都进入了漫长的等待。
2009年,农民坦南特因患癌症去世,时间距离他第一次找Rob已经过去十一年。
离去的人已经离去,剩下的人还在等待真相,一等又是7年。在等待血液化验结果的漫长时间里,Rob承担着已经没有耐心的民众的压力。
同时,由于Rob的律所是为化学公司打官司的,但Rob却一直在对抗化学巨头杜邦,导致没有其他客户找他做律师,他的薪资一降再降,已经拖累了自己的家庭。
不堪精神重负Rob自己躺进了医院。
电影借他的妻子说出了Rob一直不肯放弃的原因:“他甘愿为了一个需要他帮助的陌生人冒所有风险……但那绝不是失败。”因为Rob曾经也被律所的创始人汤姆帮助过。
最终Rob还是等到了,2012年,近七万分的血液样本分析表明,杜邦公司的C-8能够致胜人类身患七大重病,在血液检查的这些人中,有3,535人能够得到医疗监护赔偿。
2015年,3,535例索赔以每年四到五宗依次判决,杜邦公司将累计赔偿6.707亿美元。
杜邦案最后开庭有一组对话非常感人,法官让原告律师起身时发现依旧是Rob。法官略有吃惊地问道:“Still here?(你还在这?)”Rob也颇有自信地答道“Still here.(我还在这)”
Rob仍在这里,他用了近二十年只做一件事情,等待那个迟到的真相和正义。
虽然《黑水》没有像Participant公司出品的《绿皮书》一样获得奥斯卡认可,甚至连一个提名都没有。
但是,这部电影应该被更多人关注到。
开头提到的那本环保圣经《寂静的春天》出版于1962年,电影中提到,1962年正好也是杜邦公司知道特氟龙对人体有害的年份。《寂静的春天》出版前后,就曾遭到过包括杜邦在内的化学公司的强烈抵制。
电影结尾的字幕说,据科学家研究,杜邦使用的化学物质PFOA几乎已经存在于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体内,包括99%的人类。
我对影片的看法
第一 首先,影片的话题意义超过艺术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 电影对社会和法制的推动,它直接推动政府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美国电影人也喜欢把一起起事件搬上银幕,让观众了解事件的始末,这无疑会加强民众对政府和公司的警惕性和监控,而且美国是个案例法的国家,作用就更大了。
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黑水》通个班底拍摄制作的另一部同类题材影片《聚焦》,获得了2016年奥斯卡最佳电影,
第四 影片的表现手法比较普通,一般观众容易觉得无聊,即使对于喜欢这类题材的观众,最后半小时也很差强人意,因为没有做到情绪上的连贯性。如果说前面一个半小时通过一系列细节让人的情绪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和《聚焦》相比确实很平),那最后半小时就往下滑了,直到最后也没有拉一个高潮起来。导演和编剧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安排了比洛特夫妻吵架、晕倒送医的戏份,但故事进展到这样的环节,观众已经无法被主线之外的情节吸引。
第五 部分情节缺乏说服力,如一开始比洛特律师接下养殖场的案子,影片交代的动机是乡情,并且使用《乡村小路带我回家》来渲染情绪,固然感人,但理智上缺乏说服力。又比如最后半部分,角色们全部处于等待状态,而等待的结果是杜邦公司反悔,作为一名资深律师,难道一开始没想到这一点?影片中比洛特把责任都推给了政府和杜邦公司,这都是情绪上的宣泄,如果影片在前面作出一些技术性的交代如杜邦公司的律师找出了法律漏洞留作后路,那杜邦公司的突然反悔就有说服力很多。
当然,影片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对于关注社会新闻的朋友更是不可错过。对于我来说,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多认识了一种叫特氟龙的人工合成材料,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欧美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我国国家质检总局2019年才开始开始论证特氟龙是否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仅靠厂商自觉)。以后买锅碗瓢盆塑料制品这些东西查看组成材料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聚四氟乙烯、PFOA、PFOS、C-8这些字眼了。
从1998年到2015年,17个年头,罗伯为3535个因特氟龙而患病的人赢得了6.707亿美元的赔偿金,这一场几乎是罗伯单枪匹马对抗化学产品的巨头杜邦集团的正义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
17年有多长,合起来看只是一个数字,可是在电影中清晰的时间轴下,除去诉讼本身,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都变了许多。使罗伯介入案件的农夫坦南特还有罗伯的外婆都已去世,罗伯特最初起诉时杜邦集团的董事长也由Phil变成了其他人。只有在群体诉讼案开庭前法官问道罗伯still here的时候,那声声音不大但很坚定的回答still here让人动容。他还在那儿,17年间他拥有了三个孩子,只是他为了这起黑水诉讼忽略了妻子和家人,没再接过企业客户,经历了四次减薪减到了只有一开始时的三分之一,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进过急救室。
起诉杜邦这样的产业巨头已经足够困难,更困难的是坚持17年。如果说一开始的发心只是想帮助自己外婆的邻居的话,后来杜邦总裁当众的羞辱,一房间文件的刁难,那个畸形儿贝基的照片,坦南特对真相和正义的坚持,以及罗伯特发自内心的正直与善良,还有妻子和律所老板的支持,才是17年胜利的原因。
“那些公司他们一直就很有钱,他们一定会用钱摆平的,相信我。
我知道这点,我曾经也是他们的一员。
你现在依旧是。
你说笑的吧,你知道我都豁出去多少了吗
你想要奖品吗,还是一枚奖章,就因为这辈子你曾有一次站在了弱者这边?”
我想正是从这番对话后,罗伯特才接过了坦南特那愤怒而执拗的火焰,如果说之前他依靠善良和理智与杜邦斗争,那么之后他就像坦南特一样,带着愤怒和血性与杜邦死磕。坦南特因为癌症而逐渐失去生命力的身躯,新生儿贝基那张畸形的面孔,杜邦研究资料中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还有后来的3535位患者,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苦痛就是一个家庭的苦痛。坦南特是对的,赔偿对于受害者意义不大,让所有人都知道真相和正义才是最好的抚慰。
他愿意为了一个需要他帮助的陌生人冒着所有的风险,我跟你也许都不懂那是什么,但那不是失败。中国也有句古语,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罗伯特的诉讼在别人看来真的就像是沽名钓誉,征集居民去献血时居民还在夸赞杜邦集团,后来去吃饭时又被当时献血的居民拦住恶语相向。可是后来在加油站偶遇贝基时,我想起了罗伯特在自己第二个孩子出生时一直追问护士孩子眼睛是否正常,我想他应该想起了那远方的哭声。
罗伯特还是幸运的,至少还有妻子毫无保留的支持和老板的部分支持。这17年不说是毫无怨言,也让罗伯特无后顾之忧。而且她给予罗伯特最大的尊重,就是从未把罗伯特当成失败者。杜邦的百般刁难和出尔反尔,罗伯特的无力感和挫败感都被坚定支持他的萨拉一一化解。“你发现了对公众的威胁,这已经超出律师事务层面了。
这就是我知道的律师事务。
行吧,那就好好做律师的事。”
还有在合伙人会议上力排众议力挺罗伯特的老板,“美国的商业不该是这样的,先生们!如果做的不对,我们就要把他们绳之以法!这样才能建立起对体制的信心。”要知道塔夫特可是一家服务大企业为主的律所,在利益面前,仍然有人愿意做制度的拥护者和改良者,仍然选择做正义的同行者。可是号称着通过化学改变生活的杜邦集团在巨额利益的面前选择瞒过审查,绕过制度,用人类的未来攫取利润。从商业角度上杜邦是成功的,利益的驱动让他们研制出EPA根本不知道的特氟龙(C8),让他们在触目惊心的活体实验结果下选择沉默并继续生产。
杜邦败诉就意味着真正的胜利吗?并不是。05年1650万美金的罚单不过是特氟龙产品三天的利润,用最简单的换算,6.707亿美金的赔偿也只是122天的利润。而杜邦集团自二战后就开始将特氟龙应用在民用产品,如今99%的世界人口体内都含有C8,通过饮用水、不粘锅涂层等途径。罗伯特的战斗还没有停止。
可是罗伯特依然是英雄。虽然6.707亿美金根本动不了杜邦集团的筋骨,虽然现实中仍有超过6万多种未被审核的化工物质被各化工企业广泛使用。但是公众知道了真相,知道了杜邦集团的所作所为,有知情权就有选择权,人们可以注意自己的饮用水中特氟龙的含量,可以抵制相关产品。而这也倒逼检测机构完善审核标准,可以继续改善制度。“是我们自己保护自己,没有别人。”光透过缝隙照进来,黑暗就会开始无处躲藏。
电影的总体基调还是偏现实的,而且17个年头的时间轴清晰明了,前后的人物事件也都有所照应,所以虽然最后胜利了,但是真相就是如此惨烈,没有翻盘的酣畅淋漓和如释重负,只有让人悲痛的历史和无奈的现实。
很多影评也提到电影不如同公司出品的前作《聚焦》的一点便是过于专注于罗伯特这一个体人物,视角被确定为单方面,虽然可以更好地感受情感,但是便失去了更广阔的叙事空间与更全面的相关者体验,因此也就削弱了真实的力量。
演员方面,马克·鲁弗洛在绿巨人之后又一次成为英雄,他的情感表现让观众感同身受,也更加敬佩这位英雄的原型人物,没有超能力,单枪匹马对抗杜邦集团的平凡英雄。安妮海瑟薇的演技也十分细腻,在表现悲伤和愤怒的时候都十分生动,而且她的美貌真的会让我出戏,甚至一度冲淡了我对罗伯特的怜悯与理解,降薪很惨,有压力又怎么样,他还有安妮海瑟薇做老婆!
电影黑水告诉我们:永远保持理性的质疑,不管是对于看似完善的技术,看似成功的企业,还是看似完善的制度。在面对真相时,有站出来的勇气,只有我们自己保护自己,保护了自己也就是保护了我们。
《黑水》这部片子呢是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电影的出品公司是Participant(参与者传媒),此前出品过《聚焦》、《华盛顿邮报等不少影视作品。看过这部黑水电影的都大概明白影片反应了美国比较真实的生存法哲!杀牛取胆,提现了他们生活的那一带被这血腥严重的污染着
今年是奥斯卡的大年,《1917》、《爱尔兰人》、《极速车王》、《好莱坞往事》个个如雷贯耳,一如1994年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狮子王》、《低俗小说》一样,竞争可用“惨烈”来形容。
不过在这些繁华背后,有这样一部片子,制作精良、敢于挑战、引人入胜,故事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暗流涌动;主题辛辣而敏感,却表现得隐忍和坚持!《黑水》就是这样一部片子,在朴素无华的外表下,有一颗正义而滚烫的心!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律师对抗美国化学公司巨头杜邦的故事,基于真实故事改编。全篇导演的处理手法非常克制,“绿巨人“的表演也是朴实而含蓄,非常生活化,尤其是在个人只身单闯杜邦公司、在地下停车场车上的那个桥段,在是否发动汽车的那一瞬间,内心的惶恐与不安、痛苦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在同一个势力强大的人或集团抗争时,一定经历过那种无助和失落,而且还要坚持10多年!
全片的另一个看点就是男主角比洛特律师的老板,由蒂姆.罗宾斯扮演,这个人物由起初对于比洛特的不理解,到最后的全力支持,蒂姆.罗宾斯把这个角色的转变处理得恰到好处,依稀能看到当年他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种表演爆发力,但其中也多了一份沉稳。
影片的最后,当法官调侃的问比洛特,“你还在呀?”比洛特坚定的回答,“我一直在!”这一幕不禁让人为之动容!
识时务的人适应社会。不识时务的人坚持试着让世界适应自己。因此,所有的进步,都有赖于那不识时务的人 有人说一个人在其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足以刻画他的个性全部。
坦白说,因为是美国最骇人听闻的环境污染案,因为全球99%人类体内都含有PFOA,因为导演是托德·海因斯,我总期待能看到比一般传记片更多的东西。事实证明制作还是太赶了。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源于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里奇2016年在《纽约时代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成为杜邦集团噩梦的律师》。
1. 非主流的律师
2. 自杀式的选择
3. 勇敢与正义很柔软
4. 不是输家
感悟:
对于很多人来说,享受本就是个太过奢侈的词汇,无论是即时的,还是延迟的。剧中的主人公则选择了Virtue,放弃了升任合伙人能给他带来的巨大当下财富和名誉,而将人们生命和正义的重要性高置头顶。
电影借他的妻子说出了Rob一直不肯放弃的原因:“他甘愿为了一个需要他帮助的陌生人冒所有风险……但那绝不是失败。”因为Rob曾经也被律所的创始人汤姆帮助过。
最终Rob还是等到了,2012年,近七万分的血液样本分析表明,杜邦公司的C-8能够致胜人类身患七大重病,在血液检查的这些人中,有3,535人能够得到医疗监护赔偿。
2015年,3,535例索赔以每年四到五宗依次判决,杜邦公司将累计赔偿6.707亿美元。
杜邦案最后开庭有一组对话非常感人,法官让原告律师起身时发现依旧是Rob。法官略有吃惊地问道:“Still here?(你还在这?)”Rob也颇有自信地答道“Still here.(我还在这)”
Rob仍在这里,他用了近二十年只做一件事情,等待那个迟到的真相和正义。
虽然《黑水》没有像Participant公司出品的《绿皮书》一样获得奥斯卡认可,甚至连一个提名都没有。
但是,这部电影应该被更多人关注到。
开头提到的那本环保圣经《寂静的春天》出版于1962年,电影中提到,1962年正好也是杜邦公司知道特氟龙对人体有害的年份。《寂静的春天》出版前后,就曾遭到过包括杜邦在内的化学公司的强烈抵制。
电影结尾的字幕说,据科学家研究,杜邦使用的化学物质PFOA几乎已经存在于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体内,包括99%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