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是多少
台湾的人口总数有2147万,平均每平方公里约590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但全省人口分布江不平均,基本上是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西部地区人口多于东部地区人口,沿海平原地区人口多于山区人口。比如在1993年的统计中,台湾城市人口比率为78%,这可比世界平均42%的水平高多了。而台湾东部地区人口仅占总数的4%左右,并且还在不断减少,所以说,台湾的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台湾各县市中,台北县、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等的占全岛人口比例总是最高,澎湖人口所占比例为最低。
为什么台湾的乡村产业兴旺,有什么特色
感谢邀请。我去了两次台湾,每次都是14天,在台北,台中在的时间不少。
台湾的传统店铺历史传承还是不错的,像太阳饼,凤梨酥,牛轧糖,有些店铺都有几十年了,可能一家传承了好几代。
台湾的小店铺也是要交统编的税,比大陆要低一些,大约4-5个点的样子。
做农产品的收益也不低。
由于台湾农地稀少,平均农场面积小,工资昂贵,在有限的农地上不能无限的增加资本与劳力投入,因此要提高生产力与竞争力,必须发展优势农业。通过以下几点可以看出台湾乡村产业为什么会兴旺和有自己的特色。
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因应经济国际化、自由化的冲击,近年来以市场导向为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具本土特性、市场竞争力、高附加价值、低社会成本的产业。
(一)在农作物方面,稻作面积配合进口量适度调降,但扩大良质米生产。对不具竞争力之杂粮废止保价收购,大幅减少玉米、高梁、黄豆之生产,而以直接给付方式补偿农民损失。
(二)在畜牧业方面,以发展低污染、高效率的产业为目标,加强经营管理之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强化防疫体系及畜产品卫生检验,以及加强畜牧污染防治。
(三)在渔业方面,改善远洋渔业经营环境,推动责任制渔业,提升经营层次;调整沿近海渔业生产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养殖与环境之和谐。
提倡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系指排除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构筑物及设备投资为主的农业生产。台湾的设施农业种类甚多,诸如菇类栽培,简易设施的洋香瓜、草莓、葡萄栽培,网室(或温室)的蔬菜、种苗栽培,以及花卉的温室栽培;生产高价值园艺作物的温室或生产工厂,都配置环境自动控制设施,以调节温度、湿度,并采用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以节省劳力成本。
推广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系指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配合轮作制度,并利用有机资材生产农作物的方式。自1990年代开始推行有机农业,作物种类包括稻米、蔬菜、水果、茶叶等。有机农产品质量及卫生安全优于一般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发展不但要注重生产技术与产销组织,更要有严格的产品认证制度。
发展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系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及农家生活,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型态。台湾休闲农业的种类甚多,诸如观光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森林游乐、娱乐渔业、民宿等。
健全农产运销体系
台湾在主要生产地及大都市(消费地)设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花卉市场及鱼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提供交易场地,形成公开、公正、透明的决价,亦提供市场信息,调节农产品短期供给。避免生鲜农产品短期供需的严重失衡。
台湾在一段时间里与我们这边是一样情况,在生态恶化,产品滞销的惨痛教训中改变。
我与我的台湾朋友也常聊一些农业的事情。
在一段时间,乱用肥料,农药,激素等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局政府因地制宜地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政策,重点放在农业文化上,以农业文化为主题,创意地方农业特色。
政府放宽品牌,观光,教学,休闲也一体的综合农业体制。
台湾人多地少,精佃生态循环农业最终做到极致,是值得我们借鉴。
台湾农业从业人员追求科学,努力创新,诚实守信,文化与情怀的融入一体成就了今天台湾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