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构建未来航天运输系统路线图: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强国,你怎么看
对于我国在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规划,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展望,预计到那时,我国的空间运输方式将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让我们的航天运输系统站在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最近发布的《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学术成果,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宏伟蓝图的具体路径,按照规划,到2020年,长征系列主流运载火箭将跻身国际一流水平,为全球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商业发射服务,备受期待的长征八号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同时现有火箭将完成智能化改造,提供如“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以及“VIP专车”等创新的商业发射服务。
展望未来,到2025年左右,我们有望见证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运载器的成功研制,亚轨道太空旅游将成为现实,空射运载火箭的快速发射能力将提升至小时级,智能化低温上面级也将投入使用,这将为空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站运营维护以及无人月球科考站建设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个集地面体验、商业发射、太空旅游和轨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也将建成。
到了2030年前后,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首飞将为我们打开新的篇章,为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等深空探测任务提供重要支持,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两级完全重复使用运载器将崭新问世,使我国的航天运输系统能力和水平进入航天强国前列。
随着时间推移,到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将实现完全重复使用,未来一代智能化和动力先进的火箭也将完成首飞,高性能的智能化空间运输系统将得到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开辟新的道路。
到了2040年前后,我们将看到组合动力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成功研制,以及核动力空间穿梭机的重要突破,这将使运输工具有效支持大规模空间资源勘探和开发,使得小行星采矿和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2045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组合动力单级入轨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成功将标志着我国航天运输系统进入一个全新的实用阶段,新型动力的开发以及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的建设将成为可能,在这一先进运输系统的支持下,对太阳系内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目标的探索将实现常态化、规模化开展,开启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这一系列的规划和成就,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