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七月与安生》与小说原著的结尾反差

4天前 (04-20 15:39)阅读22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5281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5622
  • 回复0
楼主

如何评价电影《七月与安生》与小说原著的结尾反差

电影《七月与安生》与小说原著的结尾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单纯的结构性调整,而是一系列情感与故事的深度重构,源于短篇小说的二十页故事,其情节紧凑,却难以支撑一部完整电影的九十分钟时长,为了丰富故事层次与情感深度,电影制作方进行了巧妙的改编与增补。

从文学角度来看,原著小说在情节的丰富性和人物的立体感上略显单薄,这并非是缺乏情节的具体展开,而是因为小说中更多描绘的是人物内心的状态与情感,而具体动作与情节相对较少,这种写作方式在小说中是常见的,但在影视化过程中,则需要更多的外部情节来支撑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故事的发展。

对于未读过小说版的观众而言,电影《七月与安生》所呈现的故事已经足够引人入胜,电影中传达的放肆、选择、人生体验等主题,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即使我们无法像安生那样环游世界,无法做到四海为家,但当我们面临人生选择时,内心那份放肆的冲动仍然存在,这种感觉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白活,我们依然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真实。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是对电影中七月与安生两位主角的认同,也是对每一个活在安生心中的七月以及活在七月心中的安生的致敬,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情感张力。

文章中的配图也恰到好处地呼应了主题,让读者在视觉上也能感受到电影与小说之间的情感纽带,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讲述着关于选择、人生和情感的故事,让人们在其中找到共鸣与启发。

电影《七月与安生》与小说原著在结尾上的差异,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丰富与扩展,更是对情感深度的挖掘与呈现,这种差异让故事更加生动、立体,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0
回帖

如何评价电影《七月与安生》与小说原著的结尾反差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