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有部片子叫《十二生肖》,影片讲述的是,为了获得文物估客的巨额奖金,男配角历经各类惊险困难,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初四个兽首。
途中被逃索文物的考古学家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最初关头,男主舍弃金钱,选择将兽首偿还祖国的故事。
片子剧情触目惊心,夸饰至极,但却十分生动形象地向各人展示了国宝回归路之困难。
现实生活里,国度文物遭战争掳掠,被盗墓贼掠走,有的下落不明,有的漂泊海外。
为了逃回文物,国内、国外社会各界人士倾尽全力、奋进争取的过程可拍成无数部牵动听心的片子。
中国国度博物馆有个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唐代彩绘浮雕武士像,是专家绞尽脑汁,辗转驰驱了6年才将其带到各人的面前。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此中的故事。
一、珍稀随葬品被盗
唐末五代期间,王处曲割据北方,是重要的藩镇将领,61岁那年因囚禁抑郁而死,厚葬于如今的河北山村。
此处风水宝地,山高路远、人迹罕至。那座古墓早在金代,就被盗墓贼盗走了部门随葬品。
因为墓室设想巧妙,墓室的前室未被发现。
原认为就此不再受打搅,然而1994年的有伙盗墓贼,不知从哪获得“宝藏”的动静。
带着“先辈”的东西,接纳“科学”的手艺,将剩余的前室洗劫一空。
比及国度考古队的工做人员赶到现场时,除了带不走的和没来得及带走的,所剩无几。
颠末工做人员挖掘察看,该座古墓内除了画工精良的壁画外,还有鬼斧神工的石刻彩绘浮雕做品——汉白玉石造成的武士像、十二生肖和散乐、奉侍等。
那些人物形象传神、雕琢线条生动流利的艺术珍品,为以前所稀有。
据专家揣测,墓门后的甬道两侧,应该有两座武士门神浮雕,其目标是为了镇守墓室、驱妖避邪。
武士雕像的被盗,始末牵动着所有文物工做者的心,各人不断未放弃对它的找寻。
二、宝贝初现
2000年岁首年月,曾在国外举办过屡次画展的画家袁运生在美国拜候时,领会到嘉士德拍卖行即将在纽约举办拍卖会,拍品中有中国的绘画和陶瓷等艺术品。
他翻阅拍卖会画册时发现,此中的209号拍品,一块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像,武士身穿唐代出名明光铠,头顶凤翅盔,脚踏牛型怪兽,双手扶剑,剑尖曲指兽口衔着的荷花,肩头凤鸟含珠。
那和他几年前看到的一批王处曲墓出土的散乐图、奉侍图浮雕气概如斯相像,他赶紧告诉了河北画家费正先生,费正意识到工作的严峻性,一刻也不耽搁,把那动静陈述给了河北文物局。
颠末比照发现,那恰是各人不断寻找的王处曲墓里被盗走的武士浮雕。于是文物局恳求国度利用外交手段阻遏209号拍品的拍卖。
三、国宝回归路漫漫
颠末多方勤奋,提交大量证据之后,拍卖被本地法院叫停。而遭到丧失的武士像的卖方坚定反对,对峙要拍卖,并提出:
1.武士像与王处曲墓中其他的散乐、奉侍浮雕气概差别。
2.武士像颜色鲜艳如初,散乐和奉侍浮雕颜色暗淡,因而武士像其实不来源于王处曲墓。
对此,我国专家给出阐明:武士像用来镇守墓室、庇护墓主,外型势必夸饰、脸色严肃。
而散乐、侍奉是为了表示墓仆人生前地位显赫、生活充足,浮雕气概有区别也不敷为怪。
至于颜色——那些雕像所处墓室位置差别,因为金代就有盗墓贼进入,墓室接触大量空气,且有水浸入,散乐、奉侍浮雕终年被氧化、浸泡,故颜色冲淡。
武士像被盗走未被天然侵蚀,故颜色艳丽。
虽然给出合理阐明,美国方面仍然要求给出切当、间接的证据证明武士像出自王处曲墓。
时隔多年,一个远在河北(已被抢救性挖掘),一个远在大洋彼岸,该若何证明两者存在的联系关系呢?一时间急煞世人。
文物专家们召开会议,夜以继日、不辞辛苦,末于想出办法。用武士像身上发现的墓土,和墓室上本来武士像位置的土样,停止取样比照。
接纳高科技手段,最末得出结论,两者完全一致,209号武士像确实出自王处曲墓。
2001年,美国政府在纽约举行了交接仪式,5月,那座武士像乘坐专机回归祖国,历时7年那件珍贵文物末于在各方的勤奋下末于回到祖国怀抱。
镇守墓室总共两座武士像,那么别的一块呢?
有着“中国古董教父”之称的华人保藏家安思远,早年于港澳购置了一块武士像石刻。
在看到那个新闻之后,发现本身保藏的与新闻中的千篇一律,他主动联络了中国政府,无偿将武士像偿还给了中国文物局。
据悉他热衷于公益事业,一生中屡次捐献文物。
如今,那两座武士像被定位为国度一级文物,收藏在中国国度博物馆。类似如许的故事,还有良多。
四、祖国强大,国宝陆续回家
2018年岁尾,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蓥,重回祖国怀抱。2019年4月,意大利返还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9月份,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文物接连回家,让人欣喜。
面临流失海外的文物应该若何逃索?次要根据又是什么呢?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有几呢?
据中国文物协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越一万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美国、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度及地域。
我国已经胜利促成了超越300批次、15万件的文物回归祖国。
目前我国对外逃索文物按照两个国际公约,第一个《关于制止和避免不法进出口文化财富和不法让渡及所有权办法》的公约,此中规定:缔约国有官僚求其他缔约国偿还被窃取的文化财富。
别的一个是《关于被告或者不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要求被告文物的拥有者应偿还该被盗物,应该归不法出口的文物。两个国际公约固然影响很大,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公约对约束期限有响应限造,逃索文物需设时效限造,凡是为75年,或缔约法律王法公法律规定的更长时间。
那意味着中国要逃索19世纪初从圆明园、敦煌等处流失的大量文物,不克不及以该公约为根据。并且,公约仅对缔约国有效,不克不及对非缔约国起到逃索感化。
逃索的路子多种多样,有的是外交协商、有的是司法法式(打讼事)、也有的是通过购置、捐赠、公安机关刑事逃索,还有的是好几种体例混合。
文物的逃索工做难度很大,每一次都千折百挠,百转千回,很难靠一己之力达成,需要国表里社会各界力量的撑持。
逃索之难,良多国度都深有感到,但无论若何,逃索文物那件工作从未停行,更不会停行。凡是国宝,虽远必逃!
今天堂家强盛、民族自信,更是我们逃索不法流失文物强大的力量。即便困难重重,我们也会以愈加理智的体例,去面临过去、如今和未来。
文物具有的艺术价值不成估量,对研究人文汗青更有重要的意义。而此中蕴含的民族记忆,时刻警醒着后人。还在流落在外的文物,末有一天,也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