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的二十时节气古诗词,美醒了!

2周前 (11-21 05:03)阅读1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620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411
  • 回复0
楼主

“春雷响,万物长”,又到了惊蛰时节。

惊蛰,古称“启蛰”。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之中,人们如许描述惊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此时气候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冬眠于地下冬眠的虫豸。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三个节气。而二十四节气则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点农事的填补历法,详细包罗: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记住二十时节气,人们还专门编了《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稳定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身处一个农业社会,我国的前人对二十四节气有着难言的亲热,文人骚人为之挥毫,写下了一篇篇绝美 的诗词。下面,就请各人跟着小编的程序,一路走进绝美的二十时节气古诗词()。

【春】

立春 :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起头”的意思。

人日立春

唐 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低廉甜头应犹及,颜与梅花俱改过。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日凡是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雨水时节

宋 刘辰翁

郊岭风逃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那里山花那日开?

惊蛰:3月5日/6日,那时气候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 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汗青。

春晴泛舟

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流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末觉愧清实。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那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能够见到彩虹了。

清明

做者:杜牧 (唐)

清明时节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更佳时节。谷雨是春季最初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气候根本完毕。

咏廿四气诗 谷雨春光晓

唐代 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水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胜听。

【夏】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达即将辞别春天,是夏季天的起头。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 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世解愠风。

小满:5月20/21日,那时全国北方地域麦类等夏熟做物籽粒已起头充沛,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小满

宋 欧阳修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苍生盼丰年。

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白一切做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恰是散播播种的时候。

时雨(节选)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6月22日前后,那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来宾

唐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气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外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仍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7月7日前后,气候起头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门地域根本契合。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 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门地域为一年最热期间,也是喜热做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期间。

销暑

唐代: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面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秋】

立秋:8月7日/8日,宋时立秋此日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比及“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活生计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8月23日/24日,处暑的“处”是指“末行”,处暑的意义是“炎天暑热正式末行”。

处暑

宋 吕本中

日常平凡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夏天非故土。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白露:9月8日前后,气候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空中和叶子上有许多露水,那是因夜晚水汽固结在上面,故名。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有弟皆分离,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曲射点又回到赤道,构成日夜等长。

金风玉露相逢曲,丙寅中秋,是日秋分

清代:顾太清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

吹来何处木樨香,恰今日、不相上下。

芭蕉叶老,梧桐叶落,老健春寒秋热。

须知光景不多时,能几见、团聚佳节。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天气从凉快到冰冷的过渡。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 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气候渐冷、初霜呈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初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起头。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唐 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土。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冬】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降临。

立冬

唐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琼浆时温。

醒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小雪:11月22日前后,气温下降,逐步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冰冷,虽起头降雪,但雪量不大。

和萧郎中小雪日做

唐 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寥寂小雪闲中过,班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法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气候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其实不指降雪量必然很大。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气候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其实不指降雪量必然很大。

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

唐 元稹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冬至:12月22日前后,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寒:1月5日前后,关于中国而言,小寒标记着起头进入一年中最冰冷的日子。

小寒食舟中做

唐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曲北是长安。

大寒:1月20日前后,是中国大部门地域一年中的最冷期间。

大寒吟

宋 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生齿各有舌,言语不克不及吐。

以上,即是小编跟各人分享的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是不是出格美?

0
回帖

绝美的二十时节气古诗词,美醒了!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