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身后刘备怒而兴兵,没承想八面威风伐吴,最末却铩羽而归,白帝城托孤后一命呜呼,那一战让蜀国元气大伤,孙刘联盟也彻底分裂,为蜀国消亡埋下伏笔,让人读来不由扼腕感喟。若是实是汗青不是如斯,夷陵之战刘备大获全胜,三国的最末结局又会若何呢?
夷陵之战堪称吴蜀两国的存亡之战,刘备几乎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一方面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另一方面也想夺回荆州,改动魏蜀吴之间的战略态势。若是此战打出一个标致的歼灭战,吴国纷歧定会被灭,但蜀国的处境必然会好良多,以至最末一统三都城很有可能。
夷陵之战,其时孙权在乞降不成的情状下,派出了本身最奢华的战斗阵容:陆逊任总批示,统率墨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名将,率领五万人抵御蜀军。两边对峙长达一年时间,那期间就是各类试探,希望找到对方的弱点一举歼灭。若是刘备把那些人全歼,吴国不单失去了大量军力,还会丧失中生代几乎全数的武将。
夷陵战败关于孙权而言,就如实在汗青上对蜀国的冲击是一样的,失败一方肯定元气大伤。那份损伤不但包罗军力,更重要的是将领丧失,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名将身后再无统兵之人,吴国也再没有进攻之力,只能转向被动防卫,那就让蜀国能够拿出更多的力量,专心对于曹魏。
更重要的是,蜀国获胜能够让马良、黄权、冯习、吴班、程几等将领活下来,那会让蜀国实力大增。那些人随意出来一个,城市比马谡守街亭更好,更别说类似黄权那种不弱于李严的能臣了。他们取代马谡,就不会呈现第一次北伐时,失街亭招致蜀军失败的结局,如许第一次北伐就有了继续打下去的时机,最末形势肯定比诸葛亮无法退军要好良多。
固然那不会间接让魏蜀两国的实力逆转,但蜀国北伐胜利,以后在对阵魏国时就能够获得更多战略主动权,诸葛亮也不需要再后来呕心沥血地组织五伐中原,更不至于累得53岁就“星陨五丈原”。那个擎天之柱存在,魏蜀两国最末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究竟结果诸葛亮可是“多智近妖”,率领蜀国逆袭为国也未可知。
对蜀国而言,歼灭战当然是更好的成果,不外人惹事不如意者十居八九,标致的歼灭战究竟结果概率太小,若是没能实现全歼而只是击溃战,三国汗青也一样会改写。
若是夷陵之战后孙权主力尚在,将领和兵士都逃出来一些,那样蜀国一样能顺势收回荆州,以慰关羽在天之灵。但若是刘备思维不清醒,还想软土深掘吞下扬州,那就是把孙权逼太狠,可能会让孙权投降曹魏,究竟结果其时孙权已经上表称臣,若是刘备一味猛攻,孙权必定假戏实做,让蜀国再次回到优势地位。
若是刘备思维清醒,拿回荆州后停行进攻,把邦畿恢复到入川之前的场面,然后挟大胜之势和孙权和谈,恢复两国盟友关系,哪怕那个联盟面和心反面,但强过单独面临曹魏,如许就能恢复赤壁之战前的战略态势,魏国想南下,都要认真衡量一番。吴蜀都有了喘气时机,曹魏形势则大大倒霉。
那种情状下,更好的安放是诸葛亮辅佐刘禅坐镇水平,汉中防御交给魏延负责,如许整个四川稳如磐石,成为蜀国坚决的大前方。而刘备坐镇荆州,统合蜀国在荆州的全数力量,北拒曹魏东压孙吴,能够成为荆州地界最强势的一方,进可攻退可守,荆州就让曹魏如鲠在喉,不打下荆州,底子不敢窥视江南,也别想进攻蜀地了。
如许长久地耗下去,曹魏北部的游牧民族肯定不会循分,趁你病要你命,到时就成了魏国四面楚歌之势,若是吴蜀联盟再稍加共同,魏国可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出局的。瓜分江北之地后,偏安东南的吴国底子不会是蜀国的敌手,到时只剩下被灭一条路。
上边我们是站在吴蜀两国的角度想问题,或者说是站在蜀国的角度想问题,但三国中还有曹魏一方,其时曹丕更佳的应对体例,无异于坐观成败,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只是曹丕最末脑子有点短路,选了最差的一条路,闹得灰头土脸无功而返。
其时,刘备起兵伐吴时,刘晔定见“乘机灭吴”,但曹丕没同意。因为曹丕觉得,东吴在吕蒙之后,就没人能匹敌刘备和诸葛亮那对组合了,吴国必定要输,孙权被逼急了说不定间接投降本身,那样就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坐收渔翁之利。
不外愿望是美妙的,现实是残暴的,曹丕没想到陆逊间接火烧连营,把刘备一把火送走,然后快速回师江陵驻防,让曹丕失去了踏足江南的更佳时机。站在曹丕的角度上,更好的成果天然是吴蜀终年征战互相放血,等斗到没气力了,本身出来捡果子,先收兵九江灭吴,然后压迫蜀国投降。
次一点的选择是,趁吴蜀相持收兵汉中,封住蜀地门户,然后关门打狗灭掉蜀国,最初再拾掇吴国。但实在汗青中,曹丕恰好选了最差的一条路,那就是看到刘备失败后间接打江陵,那正好落入陆逊的算计,最末被堵在长江边上,白白劳师远征劳民伤财。
以上那些,都是我们架空汗青的想象,但无论最初刘备是胜是败,最累最惨的一小我无疑是诸葛亮。刘备败了,就如实在汗青一样,诸葛亮为了保住蜀国,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变被动防卫为主动出击,但奈何手下无良将,只能一次次饮恨而归,还被骂穷兵黩武。若是刘备胜了,一样要坐镇中央统筹全局,继续为攻魏伐吴劳心劳力,“鞠躬尽瘁死然后已”就是他必定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