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是三国期间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夷陵)的最初一场,夷陵之战后三国鼎峙的场面最末构成,而且不变下来,自公元222年至公元263年蜀国消亡,三国不变对峙了40多年时间。
公元221年,称帝不久的刘备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出动大军企图攫取荆州,气焰强劲。孙权乞降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制止两线做战,一面录用陆逊为总批示率军应战。陆逊最末于公元222年在夷陵一带打败蜀军,蜀军死伤惨遭,一年后刘备在羞愤中逝世。
夷陵之战是三国鼎峙最末构成的标记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为曹操同一北方奠基了根底,曲到公元207年曹操才彻底覆灭袁绍权力,根本同一了中国北方。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分立奠基了根底,曹操同一的程序暂时被阻滞,刘备、孙权联盟的场面初步构成,尔后刘备跨有荆、益,又夺了汉中,三分场面进一步安定。
夷陵之战后,东汉十三州,曹魏得其九州,占全国非常之六七,吴得三州,蜀得一州。全国户口,魏占非常之八,吴蜀两国共占非常之二。吴蜀无法零丁与魏抗衡,两国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吴蜀联盟,削减曹魏优势,构成了南北均势。夷陵之战处理了荆州的归属,构成了三分全国的天文均势,才正式确立了三国鼎峙的场面!
夷陵之战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边境根本连结稳定,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作摆荡,三国场面地步呈现不变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而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夷陵之战是曹魏同一全国的更佳时机
挑战与机遇老是并存的,从战后形势来看,夷陵之战之后三国鼎峙场面最末不变下来,但其实吴、蜀夷陵之战前后,却是曹魏一统全国的更佳时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大白的事理。自公元221年7月,到公元222年8月,刘备举国伐吴,死磕孙权。那一年多的时间,强大的曹魏原来有两次时机能够收兵,伐灭吴国或者蜀国,可惜曹丕都错过了。
刘备率军伐吴,孙权举全国之力应付,并向曹魏称降,朝臣良多都向曹丕庆祝,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此次只是必不得以才称降。刘晔更定见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可惜曹丕没有遵从刘晔的定见,不单承受了孙权的称降,还封他为吴王。
别的一次收兵的时机,其实是夷陵之战完毕后,其时刘备被陆逊大败,蜀国精锐力量几乎死伤殆尽,吴国也履历了一场大战。趁他病,要他命,曹丕在吴国成功之后,最末选择收兵伐吴,成果却没有获得好的成果,最末无功而返。有概念认为,其时曹丕收兵攻蜀,其实是更好的选择。
三国期间,广泛一点来算,能够从公元190年诸侯讨董起头,至公元280年晋灭吴一统全国完毕。前后90年的时间,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前,是前三国时代;夷陵之战后,是后三国时代。不变场面构成之前,是突破均势场面的更佳时机,可惜汗青的走向,必定了三国的开展。
吕思勉是近代出名的史学巨匠,和钱穆、陈演恪、陈垣并称史学四各人。他的那部小册子《三国史话》历来有史实版《三国演义》之称,勘正了《三国演义》中良多改写的史实,十分值得一读。
参考材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张大可《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