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金陵“珠玑巷”居民 移民青海的传说

2周前 (11-21 12:03)阅读1回复0
小小的人啊
小小的人啊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619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395
  • 回复0
楼主

“珠玑巷”移民传说的来源  

南京自古市井富贵,地灵人杰,储藏着十分丰硕的民间传说。而传播在以西宁为主的河湟地域(黄河与湟水流域肥饶的三角地带,位于青海省东部,包罗现在的西宁市、大通县、湟中县等)的“珠玑巷”移民传说,不只是南京、西宁等地公众的集体记忆,更是中国传统祖先不雅念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

“珠玑巷”移民传说的来源

关于“珠玑巷”移民的传说,其来源目前大致有三种版本。

传说之一:明洪武初年元宵节,在“珠玑巷”有小我饰演山公倒骑在马背上。那件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墨元璋皇后马娘娘的耳边,因为民间称马皇后“马大脚”,所以她认为此事有嘲讽她脚大的意思。墨元璋晓得后龙颜大怒,将“珠玑巷”那些刁民通盘发往西北边境。

传说之二:某年元宵节,墨元璋微服出行。到了京城(今南京老城区)的聚宝门外,见街上一户人家门口悬挂一只彩灯,上面绘了一个大脚妇人,怀抱一只西瓜而坐。墨元璋站在灯下,其时神色就变了……他觉得那盏灯笼上的画是讥刺马皇后乃“淮西(怀中西瓜)的大脚妇”,不觉怒发冲冠。立即号令人将那一家九族三百余人不分男女老幼通盘杀掉,如斯仍不解气,还将那条街上的所有居民发配到青海充军。

传说之三:明朝廷发现“珠玑巷”里有人企图谋反,因查不出闯祸者,便将全数居民聚集到一大树下。说愿意往西北的站出来,但稀稀落落站出来的是少数人,大部门赖在原地未动。墨元璋晓得后,下发圣旨“权时处置,顿挫奸顽”。认为那些站出来的少数人才是良民,留住京城,其余“奸宄之徒”一律充军,发配到了青海。

能够看得出来,在那三种版本的传说中,前两个故事的主体内容是类似的,都跟马皇后有关,而第三个则跟明初移民戍边说接近。除此之外,在那些传说中,关于“珠玑巷”准确叫法也颇有争论,如珠玑巷、竹子巷、苎丝巷、主司巷等。那可能是因为口头的民间传说被转写到书面时呈现差别书写招致的。

传说背后的记载与风俗印证

那些传说所反映的南京移民事实是实是假?颠末查阅材料,发如今西宁等地的大户族谱和墓碑中,确实有相关的记载。

据《湟源县志》记载:1985年在湟源县大华乡的池汉村、塔湾、崖根、红土湾、河南、阿家图村等11个村的1704户家庭宗谱查询拜访显示,此中有1413户、6651人先祖系明代洪武、天启年间从金陵充军、移民而来。在民和县硖门乡石家庄《石氏源流》碑文中,也有记载:“石氏本籍金陵主司巷人,洪武年间来至西宁。”汗青学家顾颉刚先生也曾根据在河湟地域的查询拜访写道:“洮州人相传为金陵纻丝巷(珠玑巷)人,俱谓自明初迁去,西宁人亦云然。”

不只如斯,一些人还发如今方言、婚姻风俗上,南京与西宁也有良多相通之处。《民和县志》记载:“今民和方言,有很多是吴越词汇。”好比上街一词,在南京和西宁话中都叫“上该”;把从漏槽和屋瓦中流下的雨水都叫做“廊檐水”。在婚丧风俗上,如成婚后三日娘家人来下面(南京称为“元饭”);凶事中的吹唢呐、葬后三日全山(复山)等。

处所学者的差别解读

早在2001年,就有学者起头研究那一民间传说。概而言之,至今大致有三种解读:一是完全否认论。以在南京既无“珠玑巷”那一地点,也无“珠玑巷”相关的线索为由,认为那一移民传说只是青海人片面说法,民间以讹传讹构成的;二是移民戍边说。认为确实存在传说中的地点和事务,并且“珠玑巷”很可能是位于丹凤街与唱经楼西街之间的“都司巷”。移民的目标则是开疆拓土、定远戍边。三是文化符号说。不管传说的实在与否,它只是做为一个文化认同的符号,将青海汉族的祖源与江南汉族联络在一路,是时报酬连合汉民族而创造的一个符号。

无论若何,相距1900多公里的南京与西宁,因为那一民间传说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便我们已经无法探寻“珠玑巷”移民传说实在的全貌,但是它承载的汗青记忆还会在两地间不竭延续下去,它蕴含的祖先不雅念与文化认同还会在我们子孙后代不竭传递下去。  何世放

0
回帖

明初金陵“珠玑巷”居民 移民青海的传说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