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修道之士应做到少私寡欲,如许才契合“道”的天性。但人们往往对世俗的名利、声色、财物的企求越来越丢失,有时不吝用极端的行为去猎取,以称心本身非分的念头和过火的奢求。事实证明,嗜欲过重不只有害于本身的身心安康,并且会使人际关系扑朔迷离,成为社会恶患的根源。
道教的平静是与浊动彼此化和对应的,清是浊的泉源,动是静的前提。而修道,就是要通过修炼由浊而返清,由静而生动;使人心清宁明静,静而精生,气足神明,生命的原动力得到宝藏和育养,生命的量量得到进步。
那种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关系和表示,也恰是“道” 之平静的完好表示。人修大道,体行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事理,才契合平静之道意。教条式天文解平静,或把死沉寂行看成是平静的意境是不完全契合“道”的精神的。
02
人拥有肉身,既有大患,会产生各类希求、奢望、感情等,那就是欲望。关于修道之人来说,那些都是障碍修道的绊脚石。所以,要想进入实正的平静境界,最次要的法例就是少私而寡欲;放弃伶俐和思路,逃求物我两忘,恬澹无思,无忧无虑的精神境界。
“道” 的伟大是说不完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万物归焉不辞;从小的方面来说, 就是“少欲”,许多高实务小而不务大,而成果却能成其大。“道” 的原来面目就是“ 少欲”,也恰是“少欲” 才成就了“道” 的伟大,所以少私寡欲是修实的根底。
列位善信,让天尊的无量慈善,每日浸润我们丢失的心灵,使我们本已怠倦的身心,得以洗澡在天尊慈善的雨露中,让我们心中充满无限慈祥去驱逐新的每一天。
附:《太上老君说常平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六合;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平静,六合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天然六欲不生,三毒覆灭。所以不克不及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不雅其心,心无其心;外不雅其形,形无其形;远不雅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於空;不雅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便是实静。实常应物,实常得性;常应常静,常平静矣。如斯平静,渐入实道;既入实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寡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固执之者,不名道德。寡生所以不得实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便是懊恼。懊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离存亡,常沉苦海,永失实道。实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平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实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实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实。
正一实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寡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点击查看:结缘《太上老君说常平静经》抄经本,抄经有十大好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家号“云修行(ID:xiuxingyuncn)”,版权归原做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