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书法非行非楷,却成了千年难以超越的典范!

2周前 (11-21 21:34)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617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345
  • 回复0
楼主

那件函牍仍是一件重要的书论短文:信中写“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全国第一。余书不敷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能择术也。”黄庭坚书法与苏东坡书法比起来,确实是苏字更有韵致,当然那仅是指行书,而苏书用墨太丰,亦是小疵,黄曾戏言苏字“石压蛤蟆”,而苏反唇相讥黄字“死蛇挂树”,两边都提到了对方特点,同时也点到不敷,而他们之间的调侃都是好心的,正因为那一点而成了千古美谈。

【始】

【1】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与,公寿景珍游。时景道方为儿童游玩。今颀然在朝班。思公寿景珍不得见。每见景道。另有典刑。宣州院诸公多学余道

【2】书。景道尤喜余翰墨。故书此三幅遗之。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全国第一。余书不敷学。学者辄笔愞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

【3】为能择术也。适在慧林。为人书一文字。试翰墨。故遣此。不别做记。庭坚顿首。景道十七使君。蒲月七日。

【4】昌州使君景道。宗 秀也。往余与 公寿景珍游。时景道方为儿童游玩。今颀然在朝班。思公寿景珍不得见。每见景道。另有典刑。宣州院诸公多学余[道]书。景道尤喜余翰墨。故书此三幅遗之。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全国第一。余书不敷学。学者辄笔愞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为能择术也。适在慧林。为人书一文字。试翰墨。故遣此。不别做记。庭坚顿首。景道十七使君。蒲月七日。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进修前人典范书法时,对其影响更大的莫过于苏轼,能够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水平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只是黄庭坚文学上的教师和提携者,并且也是其书法的进修楷模。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进修书法的一些动静,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末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本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日常平凡所做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

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情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的行辅佐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示出苏轼书法的特征,以至有些夸饰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出格是其末尾数字,沉着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0
回帖

那书法非行非楷,却成了千年难以超越的典范!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