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中报酬何自称“贫僧”?除了虚心还有2种含义,懂的人不多

2周前 (11-22 06:54)阅读2回复0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618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2364
  • 回复0
楼主

小时候看西游记,发现唐僧很喜好说“贫僧”,不论是问路、化缘,仍是会话,启齿即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那时候心想,唐僧是御弟,他动身去西天取经时,皇帝亲身设席饯行,还给了通关文书,沿途列国都不会怠慢,所以不会落到贫苦的地步,那自称“贫僧”是为何呢?

东汉期间,汉明帝梦见有佛自西方而来,于是构筑了洛阳白马寺,引入在古印度(天竺)降生的释教。在此以前,本土只要道士,没有僧人(包罗沙门、僧人、尼姑等),因而只要“贫道“一词,彼时的落发人入乡随俗,也沿用”贫道“一词自称。“晋宋间释教初行,未有僧称,同曰道人,自称则曰贫道。”只是日后,两教差别越来越大,各自影响也日渐增大,便有了“贫僧”那个专有名词,当然,其含义也有了引申。

广泛地说,贫僧做为落发人的自谦之词,并没有变,那也是最浅近的含义。“沙门者,云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断贫乏也”,那句话中的“乏道“,指的是本身佛家聪慧、修为贫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但是,贫僧的“贫”不行于此。

起首,释教讲究平静无为、四大皆空,不管是物量、仍是精神都要做到完全没有私心杂念,没有一丝尘寰俗物,只要如许才气修成正果,所以贫僧的“贫”也能够指称远离凡尘世俗,超然物外的境界。

其次,佛家看淡存亡,所谓“生亦何欢,死亦何哀”,在他们看来,因果报应是世间底子,存亡轮回是很通俗的工作,只要一心向佛、潜心修为,毕竟能够大彻大悟,离开存亡轮回之苦。所以贫僧也指代落发人将存亡道逐步削弱的过程,也就是逐步走向顿悟。

最初,贫僧也是自我警醒。对落发人来说,财帛都是身外之物,不克不及沉湎此中,荒废了修行,困在尘世俗间无法自拔,所以警醒本身“忧道不忧贫”。固然说,落发就意味着了断尘缘,但大大都人身在佛家,心在世俗。据史乘记载,明朝墨元璋曾单独拜访一家寺庙,因为天色已晚,不得已借宿,成果寺庙的方丈却担忧墨元璋偷寺院的财物,于是以讲禅为由,拉着墨元璋彻夜论道,那让墨元璋啼笑皆非。

南怀瑾讲金刚经是说“佛”其实是一种登峰造极的大聪慧,参悟佛道,即是融会大聪慧的过程。也恰是如斯,佛家有许多看似简单,却蕴含无限事理的聪慧,除了贫道的“贫”,还有“南无阿弥陀佛”“不雅自由”等等,当你在念它的时候,也许不大白字面的含义,但佛已经在你心中。

0
回帖

佛道中报酬何自称“贫僧”?除了虚心还有2种含义,懂的人不多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