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3年10月由俄国、德国、奥匈帝国三国皇帝缔结的同盟,称为“三皇同盟”,也称“三帝同盟”或“新神圣同盟”。三皇同盟条约规定:如果在具体国际问题上发生分歧, 三国必须互相协商,以防止这些分歧“超越最高一级的考虑”;一旦发生他国进犯的危险时,三国皇帝必须彼此商定“共同的行动方针”。
“三皇同盟”是一个协商同盟,而且内部矛盾重重。德国打算通过三皇同盟在俄奥之间搞平衡,防止它们与法国结成新的“考尼茨同盟”,并伺机彻底毁灭法国;奥匈帝国希望凭借三皇同盟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以赢得争夺巴尔干半岛的主动,并最终夺得土耳其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俄国则指望借助三皇同盟阻止英奥、英德结盟,争夺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
公元1875、 1877年,欧洲先后两次出现德法战争危机,出于对德国日益强大的恐惧。俄国与英国化敌为友,达成暂时的妥协,共同阻止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好战行为,使三皇同盟两度受到打击。在公元1875至1878年的近东危机中,由于英国首相狄士累利巧妙地利用三皇同盟内部固有的分歧和矛盾,成功地采用拉拢德国、引诱奥匈帝国、打击俄国的方式,从内部分化、瓦解三皇同盟,致使德、奥两国都站在英国一方,共同要求俄国修改俄土《圣斯特法诺和约》,使俄国吐出从对土战争中获得的大部分胜利果实。
至此,三皇同盟正式瓦解。公元1881年曾两次续订同盟条约,直至公元1887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