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在书法的世界里,"俗"通常指的是作品短缺个性和深度,或是技艺上的瑕疵和庸俗表现,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疾病,正如身体上的病症会使人显得虚弱和普通一样,书法中的"俗"也会让作品失往特殊性和生命力。
"肥如猪"或"墨猪"式的书法,过于臃肿和呆板,失往了灵动与韵味,是病态的俗气之一,字体柔弱无力,短缺力度,这种柔弱的风尚也被视为病俗,长期沿袭他人笔法而不往探索其内在原理,导致作品风尚单一,这也是病俗的表现,不懂得运用书法中的基本元素,如阴阳对比、顿挫转折、提按运笔等,同样会被视为病俗,只知道模拟书写而不会灵巧转变,使得作品短缺创新,这同样是病俗的一大特征,短缺内在的气韵和力量平衡,或者过度追求表面的浮华效果,都属于病俗,书法若短缺雅致和书卷气息,或是笔触轻浮缺少涩感,也同样被视为病俗,过于刻意雕琢,甚至带有做作和矫揉造作的痕迹,以及对笔锋运用的生硬和不自然,都是病俗的体现。
对于这些病俗,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纠正,回回到书法的本质,即蕴含着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作品,那些能够展现出深厚的内力,巧妙运用阴阳对比、顿挫转折,以及营造出涩感的作品,往往能流传千古,成为经典,假如创作的作品仅仅是一味重复,无论大小、形式如何转变,都只停留在初级水平,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优异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不仅限于书法,还包括绘画和篆刻,特别是大型作品,它们往往凝聚了创作者的才华与心血,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依据古代先贤的体会,我们总结出书法中的十二种病俗,并以此为鉴,由杨第力先生所著的《杨第力简论书法十二病俗》,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提醒我们避免落进俗套,追求更高的艺术境域。
杨第力,这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在2019年2月9日于泠思斋撰写了这篇深具洞见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挥。